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静电纺丝 (electrospinning,ELSP) 技术构建具有纳米结构的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 (nano-biomimetic-tissue engineered blood vessel,NBTEBV). 方法 6 月龄新西兰雄性家兔 30 只,体重 2.15~3.10 kg.制备兔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 体外培养育种管型模具采用多排喷头ELSP混纺兔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VSMC)悬液及仿 ECM (mimic ECM,MECM) 溶液构建 NBTEBV. NBTEBV 用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MTT 检测静置 24 h和动态培养7 d后NBTEBV 上 VECNSMC 的成活和增殖能力,行 HE 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及最大抗张力检测. 结果 动态培养第7天的 NBTEBV 长 57 mm,外径 4 mm,壁厚 0.4 mm,色乳白,质地均匀,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静置孵育 24 h MTT 检测血管上成活细胞相对数为 3.5×105/mg,动态培养7 d 后为 8.9×106/mg.扫描电镜及 HE染色观察示NBTEBV与天然血管有相似的纳米结构及组织学特点;电镜结构呈现由100 nm 支架纤维构成的孔径约600 nm的网状结构;HE 染色示VEC 和 VSMC分层构建成血管状.动态培养第7天组织工程血管最大静水压为950 mmHg,拟生理血压下(110/70 mmHg) 管径顺应变化率 3.0%;20 mm × 5 mm 组织片最大抗张强度为 18.5 MPa. 结论 利用 ELSP技术可以将VSMC 和 MECM的支架材料同步构建成具有与天然血管相似纳米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一种理想的输尿管替代材料及手术方法。方法 将10只兔双侧输尿管制成细胞外基质(ECM);另45只兔分为3组:输尿管ECM移植组、对照组Ⅰ及对照组Ⅱ。实验组于术后10d和4、8、16周采用HE及VG染色观察吻合处组织再生情况。术后16周行IVU检查及输尿管测压。结果 实验组术后10d ECM边缘部腔内面已见移行上皮细胞爬行,管壁有平滑肌细胞长入;8周时ECM区已近于正常输尿管组织结构;IVU检查示输尿管显影良好通畅;输尿管内压接近正常。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对保证输尿管ECM移植和术后功能重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以猪血纤维蛋白/微孔聚氨酯弹性膜为管形支架内皮化构建的小口径血管移植物在体内血流动力条件下血管壁重塑过程.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小口径血管移植物置换6条犬双侧颈总动脉,于术后1 d、1周、2周、4周行影像学检查,并于术后5 d、2周、4周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扫描电镜检查以评价移植血管在体内重塑.结果 10根血管移植物中有8根仍保持通畅(通畅率80%);8根通畅的血管在术后至4周的不同时点取出发现其内表面菲薄、光滑,被覆盖一连续、鹅卵石样单层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染色阳性.术后4周时新生动脉壁厚900μm,并于血管壁中层可见较多平滑肌细胞,而且最早于术后4周时在血管壁中层就可见弹力纤维.结论 猪血纤维蛋白/微孔聚氨酯弹性膜管形支架内皮化体外构建的小口径血管移植物在体内重塑后,可形成具有类似自体动脉壁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慢性主动脉血管移植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以雄性Lewis鼠为供者,雌性Brown Norway鼠(BN鼠)为受者建立移植模型,截取Lewis鼠胸主动脉1.5 cm,移植于BN鼠腹主动脉段行端端吻合.术后1周每天量体重,观察有无弓背、掉毛、腹泻、精神萎靡等症状,术后第2周起改为每周观察一次,术后8周取移植血管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血管内膜增厚情况及管壁上CD3、CD68、α-actin表达.结果 所有手术均于2h内完成,围手术期死亡数为零.所有的受鼠均存活超过8周.术后受鼠出现弓背、掉毛、体重减轻等症状,第4、5天体重开始回升,1周后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56 d取移植血管,病理切片可见血管内膜较未移植血管明显增厚,免疫组化可见管壁出现大量棕黄色CD3、CD68、α-actin表达阳性细胞.结论 移植后的血管血管内膜明显增厚,管壁上出现大量CD3、CD68、α-actin表达阳性细胞均为慢性排斥反应表现,表明该法建立的大鼠主动脉血管移植模型可为研究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展和干预治疗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自体组织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在大鼠自体肌肉内预置硅胶棒后形成结缔组织管,观察将其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的组织结构变化。方法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4、6个月移植组。先在腹壁肌肉内埋植直径0 .2cm、长1.5cm硅胶棒,6周后将硅胶棒周围形成的结缔组织管状物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大鼠腹主动脉,在移植术后2、4、6个月分别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光镜、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替代物的组织结构。结果1.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2、4、6个月血管全部通畅。2 .组织学观察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在2个月组替代物仅中段少部分未覆盖,4个月组替代物内壁覆盖连续,6个月组与对照组相近,且在近吻合口端可见弹力膜形成。结论1.自体组织所形成的替代物移植于腹主动脉后6个月后管腔通畅良好。2 .移植后6个月的替代物管壁厚度及组织结构已接近正常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修复犬腹主动脉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犬自体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接种于管型PGA支架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回植修复自体犬腹主动脉缺损,术后螺旋CT等检测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对照组血管在回植后24小时内即发生了栓塞,而实验组则维持血流通畅至少达术后1周.结论 应在组织工程化血管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适当力学刺激促使其成熟后再回植修复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粒子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探讨用0.2T MRI活体示踪自体皮下移植磁化标记BMSCs的分布和迁移的可行性. 方法 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实验组经体外采用SPIO和BrdU双重标记后,与壳聚糖复合植入兔自体大腿皮下.设立自体皮下移植未标记BMSCs组和皮下单纯注射SPIO组为对照组,每组6只.于术后1、5 d及2、4、8周连续行MRI梯度回波T2加权(GRE T2* WI)扫描序列对磁标记细胞成像示踪,并行组织学检查. 结果 磁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和电镜检查显示细胞胞浆内含致密铁颗粒.磁标记后自体皮下移植的兔BMSCs在GRE T2* WI序列成像时产生特征性的低信号改变至少维持8周,并观察到从移植部位发出低信号线进入宿主组织.组织学检查显示宿主组织中发现普鲁士蓝阳性细胞和BrdU阳性细胞.结论 体外SPIO能有效地标记BMSCs,利用0.2T MRI活体示踪体自体皮下移植的磁标记兔BMSCs分布和迁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腹主动脉肠瘘为血管重建术后的少见并发症.1953年Brock[1]首次报告了自体血管移植治疗腹主动脉瘤术后继发腹主动脉肠瘘的病例.我院于2006年11月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膜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LGA结构特点,将PLGA在兔皮下包埋,分别于2周、4周、6周、8周和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培养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对照其生长曲线、平滑肌α肌动蛋白表达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特点。将犬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种植于PLGA上,观察其形态并测定细胞合成胶原和前列环素的功能。结果:PLGA呈网孔状结构,孔径179μm。皮下包埋显示PLGA生物相容性好,体内降解时间为12周。犬主动脉瓣间质细胞和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平滑肌α肌动蛋白均为部分阳性表达,细胞内有大量粗面内质网,生长曲线相似。细胞种植显示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并具有合成胶原和前列环素的功能(P<0.05)。结论:以PLGA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细胞不仅能在PLGA表面生长,还能合成细胞间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初步提示应用本组材料和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犬涤纶人造血管移植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10条犬的涤纶血管移植实验研究,连续观察分析了中口径国产涤纶人造血管移植于犬腹主动脉,术后12周以内不同时期移植血管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2cm长国产中口径涤纶人造血管移植于腹主动脉后其新生内膜覆盖管腔内壁大约需要4周。新生内膜主要来自邻接动脉内膜的平滑肌增生爬行;内皮细胞覆盖人造血管内膜的时间较自体静脉晚得多,术后7周涤纶血管内膜尚无完整稳定的内皮细胞层;经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过的中口径国产涤纶人造血管不宜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