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全部患者常规治疗原发病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增加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间FMA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  相似文献   

2.
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及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测评两组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各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护理前的Fugl-Meyer、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Fugl-Meyer、BI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对肢体运动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黄丽君 《安徽医药》2009,13(5):526-52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一个月后各评测一次Fugle—meyer运动功能(FM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康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FMA评分变化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智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神经、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益智活血汤加减口服,每天1剂。对照组患者加用吡拉西坦片800 mg,po ti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NFD评分均有明显下降,FMA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0.01),且观察组指标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WMS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0.01),且观察组指标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活血汤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并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FM)、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及巴氏指数(BI)情况。结果康复组治疗前后FM、AS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FM、A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和继发障碍的预防纠正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脑血管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7.
邱雁飞 《安徽医药》2014,18(2):391-392
目的观察序贯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压、营养神经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即序贯化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功能采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BI指数(ADL评分)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变化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并对两组患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I指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指数明显升高,与相应组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及BI指数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组SAS及SDS均较相应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序贯化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不良心理,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东光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Barthel指数( 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与常规治疗相比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电刺激等治疗,康复组加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神经网络重建仪等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及低频电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后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联合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C)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1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OT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SFBC联合TOT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FBC联合TOT的康复治疗训练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肢体康复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常规组2周后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则在2~7d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2组1月后的肢体功能(MAS)、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 2组1月后MAS、FMA及BI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但康复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稳定患者心理、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共60例,都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对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采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功能均获得明显的恢复,二者对比,观察组上肢和下肢FMA评分更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获得明显的恢复,二者对比,观察组上肢和下肢神经功能评分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云珠 《上海医药》2016,(21):40-4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及2、4、6个月的FMA得分和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5例进行临床研究,康复组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次性康复指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NDS)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巴式指数(MBI)在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价。结果NDS、上下肢FMA和MBI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明显改善(P〈0.001),早期康复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明显促进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夏静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24-142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需手术者即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与非手术患者接受降颅压、营养神经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康复护理.两组干预时间均为8周,采用NIHSS、BI和FMA评分,比较两组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后NIHSS、BI和F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8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5.16,P<0.05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5例,给予参考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ADL能力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WMFT、BI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WMFr、BI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患者FMA、WMFT、BI指标明显优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有助于刺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ADL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治疗意义。方法按病程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期治疗组(257例)与恢复期治疗组(178例)两组。急性期治疗组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治疗,恢复期治疗组入院即开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结束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简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患肢的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有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急性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急性期治疗组疗效优于恢复期治疗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有效。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早期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脑卒中患者中国中风评分(CSS)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收的90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Bobath运动疗法干预,观察组45例予以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CSS、MRS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肢体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C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蜂针与Bobath运动疗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降低其肢体痉挛程度、提升总有效率,并且有助于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完骨穴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临床疗效为指标,评定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疗后两组患者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愈显率80%,对照组愈显率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双侧完骨穴结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