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生重在平时, 贵在坚持.如果我们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比如在坐、卧、行、立的状态下做些小动作,就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坐着捏膝盖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而"腿老"是膝盖先老.膝盖"筋多肉少",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因此,养护膝关节的一个重点就是给以它热度和按摩.建议中老年人平时坐在椅子和沙发上时, 要养成双手捂住膝盖,同时加以适当按摩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正>足常行人们常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因此,人要长寿,必须注意加强腿部锻炼。正如《养生要录》中说的:"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步行是锻炼起来最容易的方法,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做这项运动。步行也是不用花很多钱的运动,所需要的只是一双舒适的鞋。步行可以带给你更多的精力,让你有好的感觉,帮助你放松、减轻压力,使你有好的睡眠,调节你的肌肉,  相似文献   

3.
关于孙思邈<千金要方>一书的药秤,历代主要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千金要方>成书于唐代,以其时代背景而论,应该遵循唐代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也有人认为,自汉朝以来的药秤即与社会通行之衡制有异,<千金要方>如其他本草类著作,采用了陶弘景所提出的"神农药秤".关于此一问题,笔者曾有专文论述.当时主要是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以"蜀漆汤"为例,推论出孙思邈<千金方>采用了唐代通行的药用衡制--唐小秤.  相似文献   

4.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不但学问精深,而且很喜欢玩,被人们戏尊为"大玩学家".耄耋之年还应人之约,写下了一幅题词:"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他说自己要活动老、学到老、玩到老,笑称自己寿白"玩"中来.  相似文献   

5.
正枸杞可是最著名的补肾明星,那为什么古人要告诫说"君行千里,莫食枸杞"呢?就是因为这枸杞有增强性欲的功能,民间流传这样的谚语,是指如果丈夫离开妻子去出差,千万要少吃枸杞,吃了枸杞是容易"犯错误"的。枸杞的传说说到枸杞子,我们先听个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臧守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1989-1990
在道家重要文献<老子>中"古始"、"小国寡民"的远古社会时期是"道"的一种比拟,回归远古社会是<老子>中所提倡的"复道"途径之一,回归远古社会的本质是要人们回归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的社会风气、纯粹平和的心理精神状态,对于现代人的健康养生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姓"考正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疥癣第四>(以下简称<千金>)载"灸癣法: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姓灸之."魏稼等所编<<千金>针灸临床类编>(以下简称<类编>)认为:"姓"为"炷"之讹字,当作"三炷".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正> 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第5期学术争鸣栏对"老而衰"的不同看法一文,读后我认为还应该是"老而衰"而非"康而老".(1)老是有它的年龄性.目前我国大都以60岁作为划分老年人的年龄标准.而衰是无年龄限制的,它可以贯串到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老衰、死亡等各个阶段之中.所以在研究老年病的问题上,年龄又是老的起码客观数值.如果离开这个值,应该是"衰而老"的话,那么,是否使老失去了它的年龄性,相对衰也就失去了在老这个基础上的实用意义.(2)在因果关系上.我认为衰与老不是因果关系,是根本不相  相似文献   

9.
人老亦可爱     
晓芸 《养生月刊》2011,32(6):558-559
人到老年,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如果让老年人自己来回答,恐怕也难以一语中的,倒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其书中作了漂亮的回答——"老得可爱"。前不久,在电视新闻里看到好几位可爱的老年人,令我分外开心。比如包头105岁的"双博士"老中医宫杜若,开"博客"征婚,引起轰动;还有一位108岁的澳大利亚老太太,叫奥利芙,也开了"博客",成为全世界最老的"博主",她讲述的是过去100多年中经历的故事,从而一下子成了互联网明星,拥有数千"粉丝";再有就是牧  相似文献   

10.
"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是唐代医家孙思邈在撰写<千金要方>时,为见不到仲景<伤寒论>而叹惋的一句牢骚话,也是他晚年为寻求仲景要方,再编人<千金翼方>卷九、卷十的唐本<伤寒论>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医的整体观,人体某些疾病常常是由于某个系统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的.所以中医讲"治本",就是要改善出现病变的那个系统的功能,使之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中医认为,生理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是经络不通引起的,所以通过一定手法的按摩,打通经络,就能治愈疾病.以下介绍的就是一组通过按摩治疗疾病的方法.按摩"命门"可医"老慢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回顾研究"知信行(知识、态度、行为)"方法在国内的应用.方法 基于CNKI(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设定关键词,采取题目、关键词结合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并对命中文献通过重点阅读去伪除重,再依据文献的主题进行属性分析.结果 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与"知信行"相关的文献数量逐渐上升,2000年以来增长速度显著.②收集的2千余篇有效文献,在学科分布上显著集中于卫生、健康领域,应用方法的主题涉及疾控、营养、预防、控烟、性行为、避孕优生、药物滥用等诸多方面.③并非全部研究均完成了"知信行"方法的全部三个环节,同时,绝大多数文献并未提及所采用的特异性干预手段及其介入后所致目标人群在调查前后"知信行"改变的情况.④进行"知信行"理论探讨的文献相对较少.⑤文献采用的"知信行"中文术语以及英文缩略语缺乏统一标准.结论 ①"知信行"方法已得到我国多学科领域的认可与引进,但其在内涵与名称的规范化及其在具体运用中的方法学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②"知信行"方法与中医学健康监测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契合性,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小引下肢溃疡祖国医学名为"臁疮",对女性患者也称之为"裙边疮",民间称为烂脚或烂腿,如长期不愈的,则加虫一个"老"字,称它为老烂脚或老烂腿.这是一种常见而顽固的疾病,目前中西医对此症的疗效,都不太满意.引起下肢溃疡的原因,大部分由于下肢的  相似文献   

14.
征稿     
《新中医》2007,(11)
"一招鲜,走遍天","既求千招会,更要一招鲜"。如果您在临床上有一效方、有一绝招,请将效方组成、用法用量、辨  相似文献   

15.
《东方养生》2011,(1):74-79
清晨三点,伴随九华山回荡山谷间的钟声,僧侣们开始了一天的修行. 大悲寺的大雄宝殿上,早课很威严,很殊胜,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前,一位年长的老法师合掌敬立,声音浑厚有力,带领分列两侧的僧侣和居士们唱诵早课.早课经咒唱毕,他开始带领僧团和居士,绕佛、绕殿、绕地藏菩萨像,绕佛三匝.大众边绕佛,边诵阿弥陀佛圣号,老法师前面...  相似文献   

16.
李志春 《光明中医》2010,25(4):684-684
舌生裂纹,历代医家皆以为属阴虚津亏,而责之于阳虚乏火者几无所闻。笔者曾治一例满舌遍布龟裂纹,宗郑钦安之说,其要在察其舌色不老红、不燥裂、口不渴或虽渴而不欲多饮,兼之脉虽虚数而按之无力,直从阳虚而断,大胆投用大剂姜附,获效甚捷。足见临证须"胆大行方智圆"。  相似文献   

17.
枸杞子综合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载:"枸杞,一名枸己,一名羊乳.""羊乳",从形状推断必指是果,并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久服",一指需要长期吃,二是无毒副作用,无成瘾性.这是达到"坚筋骨,轻身不老"的前提.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来研究枸杞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人老了,就成了"三等公民":等吃、等喝、等死。还有人说,人老了,就成了"四化老人":观念老化、头脑僵化、血管硬化、等着火化。与上述说法相反,有些国家把"老龄"称为"乐龄",意思是,人老了,退休了,可能是整个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年龄。我是一位年逾七旬的退休老兵,根据个人的体会,我不同意前两种说法,而同意第三种说法。我要大声地说:老有老的骄傲!为什么这么说呢?  相似文献   

19.
李培修 《光明中医》2012,27(10):1958-1959,1961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根据《内经》四时养生理论,兼收老、庄修身养性思想,结合自己养生经验,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总结出修身养性须以"善"、"德"为本。要"性自为善",要有德行。如果:"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强调:"人知止足",要求彻底戒除养生"五难",提出"常欲小劳"动静结合的养生观,指出人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对饮食药饵亦提出了具体要求。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推拿按摩,调气内视等方法。只要坚持操守上述养生功法,就可达到"清静无为"、"恬淡虚无"的最高养生境界。他的这些思想和经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继承学习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正有位哲人曾说:"人要健康长寿,就得好好耕耘自己的‘心田’。""心田"是一片沃土,耕耘不细,经营不当,就会荒芜或杂草丛生。若能勤奋耕耘,精心管理,就能获得人寿年丰。老年人如何耕耘自己的"心田",我以为首先要解决"动力"问题,也就是说要善待、处理好"八老":一要善待自己的老伴。人到老年,天天吃的三餐饭,穿的粗布衣,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知冷知热的是自己的老伴,两老和睦、恩爱,相互关照,才能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