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2.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粘蛋白MUC5A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粘蛋白 MUC5 AC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PAS染色和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了 2 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中粘蛋白 MUC5 AC的表达。结果 :2 3例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组织中 PAS染色均为阳性 ,粘蛋白 MU C5 AC染色阳性率为 85 .2 % ,主要表达在粘膜下腺体上皮的杯状细胞中。结论 :粘蛋白 MUC5 AC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过度分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电镜对7例花粉症患者和另7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的嗜酸细胞(eosinophil,EC)在花粉期和非花粉期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并用图象分析仪对EC的形态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粉症患者鼻分泌物中EC的截面积在非花粉季节显著小于花粉季节EC的截面积,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增多。表明在非花粉季节中鼻粘膜中的EC表面皱缩,功能上处于相对不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及鼻窦炎有别于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其实质为变态反应炎症同时或先后累及鼻腔和鼻窦黏膜。本文对与变应性鼻及鼻窦炎发病相关的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和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13、Eotaxin、Rantes和ICAM-1)的近期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及鼻窦炎相关细胞及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应性鼻及鼻窦炎有别于慢性鼻窦炎合并变应性鼻炎,其实质为变态反应炎症同时或先后累及鼻腔和鼻窦黏膜。本文对与变应性鼻及鼻窦炎发病相关的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和细胞因子(包括IL-4、IL-5、IL-13、Eotaxin、Rantes和ICAM-1)的近期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涉及到多种细胞和生物分子。近年来,细胞因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对其作了大量研究,本文就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均是针对其发病过程中不同环节,针对单一发病环节的治疗通常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对变应性鼻炎病理生理学的重新认识,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各种治疗的利弊、使治疗策略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8.
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别是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阻止机体产生对新的IgE介导的致敏及阻止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方面起到了明显的预防作用。免疫治疗影响了变应性鼻炎的自然进程,改变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sgicrhinitis,AR)患者鼻分泌物中的上皮细胞集落和嗜酸粒细胞,对20例AR患者(AR组)和15例鼻窦炎患者(感染组)鼻分泌物中细胞成分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AR组鼻分泌物中有大量上皮细胞集落,其特征是数个至数十个上皮细胞成片状脱落,上皮细胞集落的数量和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iccationicprotein,ECP)的含量呈正相关。感染组中上皮细胞集落和嗜酸粒细胞极少,ECP含量甚微。结果提示嗜酸粒细胞的ECP可能导致AR患者的鼻粘膜上皮呈片状脱落,对上皮结构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0.
抗原呈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 ,APC)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呈递、在鼻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应答的关系、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89例分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观察鼻炎冲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8%和53%。疗效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鼻炎冲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的影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鼻喷嚏反射,鼻部抓痒症状,并观察各线鼻粘膜组织学改变。结果 鼻炎冲剂治疗组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鼻粘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患者协同刺激分子CD28/B7及CD40/CD40L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28/B7及CD40/CD40L的表达及与血清总IgE(TIgE)、患者鼻部症状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实验组22例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用UniCAP系统检测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TIgE和ECP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淋巴细胞表面CD28及CD40L的表达水平增高,B淋巴细胞表面的B7-2及CD40表达也增高。T淋巴细胞CD40L表达水平与血清TIgE水平呈正相关,B7-2表达水平与ECP呈正相关,CD28、B7-1及CD40的表达水平与TIgE、鼻部症状评分和ECP均无相关性。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T、B淋巴细胞表达的CD28/B7-2及CD40/CD40L水平均有所下调。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B7-2及CD40/CD40L表达水平的上调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下调变应性鼻炎患者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并可能由此间接下调血清TIgE水平,起到相应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激发大鼠变应性鼻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卵清蛋白(OVA)给予大鼠腹腔注射予以基础致敏,致敏结束后3个实验组分别用单独OVA、PM10+OVA联合及单独PM10鼻腔滴入予以激发,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方法同实验组.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在激发过程中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末次激发后24 h处死大鼠,取鼻黏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L-4的表达情况.结果:OVA组和PM10+OVA组均诱发出明显的变应性鼻炎症状,而PM10组和对照组偶有搔鼻症状;症状积分PM10+OVA组与OV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M1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阳性表达的细胞计数3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实验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M10+OVA组明显高于OVA组(P<0.01).结论:PM10在激发大鼠变应性鼻炎的过程中与变应原共同作用可以增强变应性炎症反应,加重大鼠变应性鼻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防用药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方法经皮肤点刺试验确诊的季节性AR患者70例,在花粉期到来前2周,随机分为A组:20例,口服氯雷他定10 mg/d,共14 d;B组:20例,鼻喷布地奈德256μg/d,共14 d;C组:20例,口服氯雷他定10 mg/d联合鼻喷布地奈德256μg/d,共14 d;D组:10例,未提前用药。花粉期到来时A、B、C 3组停止用药,与D组同时给予口服安慰剂1次/d。分别于用药前(花粉飞散前2周)、用药2周时(花粉飞散时)、停药1周(花粉飞散后1周)、停药2周(花粉飞散后2周)、停药4周(花粉飞散后1个月)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防性用药2周后患者VAS评分C组〈B组〈A组〈D组,其中A、B、C 3组与D组之间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F=127.486,P均〈0.001);RQLQ评分C组〈B组〈A组〈D组,F=4179.598,P〈0.001,SNK法组间比较在α=0.05水准除A组、B组之间总体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任意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停药4周后A、B、C、D 4组间VAS评分相比较均无差异(F=0.148,P=0.928,P均〉0.05);RQLQ评分比较均无差异(F=1.438,P=0.302,SNK法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季节性AR的症状,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提前2周用药后停药,不能有效控制整个花粉期的过敏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VCAM-1)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一致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鼻炎对照组10只,哮喘组10只和哮喘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哮喘模型鼻粘膜及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中IL13、IL-5和VCAM-1的表达。结果变应性鼻炎模型鼻粘膜和变应性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数、VCAM-1和IL-13阳性血管数以及IL-13和IL-5阳性炎症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应对照组。结论Th2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共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2-Ab1基因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小鼠比较。方法:选取24只8周龄成熟雌性129/sv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OVA。造模成功后取小鼠鼻腔黏膜固定后染色评估鼻黏膜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血清H2-AB1蛋白、IL-4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和OVA特异性IgE抗体浓度。取鼻黏膜提取RNA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2-Ab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鼻腔黏膜纤毛部分脱落,黏膜下可见嗜酸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L-4及H2-AB1浓度显著增高,IFN-γ浓度降低(P〈0.05),H2-Ab1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H2-Ab1mRNA及H2-AB1蛋白在变应性疾病中表达增高,提示HLA-DQB1基因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Th1/Th2失衡可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辣椒辣素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0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辣椒辣素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疗效。方法:对100 例PAR患者采用辣椒辣素治疗,经鼻局部给药,5 d 1 次,5 次为1 疗程;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及鼻阻力测定(30 例)。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检查94% 由阳性转为阴性,鼻阻力由治疗前(0.627 2±0.353 4)kPa·s/L降至(0.405 7±0.241 9)kPa·s/L( P< 0.01)。近期总有效率90% ,1 年后随访90 例,总有效率89% 。结论:辣椒辣素具有明显缓解PAR的作用;鼻阻力测定可作为判定PAR患者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免疫刺激DNA序列(ISS)与尘螨过敏原(Df)合用,对Df致敏的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及其维持时间。方法:SD大鼠32只,分ISS组(A组)、ISS加Df组(B组)、Df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各8只。A、B、C组用Df致敏及激发。各组在第1次激发后6周中,每周采血1次测特异性IgE,最后处死大鼠,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ELISA测血清IL-4、IL-5、IFN-γ和IL-12水平。结果:A、B组IFNγ-和IL-12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1),而A、B组IL-4和IL-5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血清特异性IgE前5周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周B组Df特异性IgE水平有回升,但与C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与Df合用对Df致敏的AR大鼠模型鼻腔过敏性炎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维持6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