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中国社区护士培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中国社区护士培训现状和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开展社区护理师资培训,探索研究社区护士培训方法,为逐级开展社区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9个市的10个社区护理培训基地内,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护士268人进行社区护理培训现状调查;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74人、糖尿病患者331人进行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结合社区护理培训现状和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服务需求,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护士及其合作护理学院教师共43名师资,对其进行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知识培训,利用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总体满意度及教师满意度调查、访谈等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结果社区护士和慢性病患者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有着一致的需求,结合两者需求开展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理论摸底考试成绩70分及以下者36人(占85.72%),结业考试成绩70分以上者37人(占88.10%),总体满意度各项评分>9分(总分10分),教师满意度各项评分>9分(总分10分)。结论绝大多数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培训有需求,与社区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一致,应结合两者需求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经过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社区护理师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培训总体满意度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柯氏模型评价全国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2014、2016年在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参加全国社区护理师资培训项目的3期学员117例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柯氏模型的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及结果层4个层次评价培训效果。共发放问卷117份,回收108份(2011年39份、2014年34份、2016年3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3%。结果 3期学员对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的总体评价感到满意,2011、2014、2016年学员对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的总体评价感到非常满意的分别为24例(61.5%)、26例(76.5%)、29例(82.9%)。3期学员对社区护理师资培训的总体满意度及对教学内容、培训学时、培训教材、考核形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培训目标、教学方法、授课教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期学员对社区护理师资培训在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水平、晋升职称职务方面的帮助作用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强科研能力方面的帮助作用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期学员培训后从事社区护理相关教育活动、组织/参与社区护理教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社区护理学科建设工作、开展社区护理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56.5%)学员培训后在当地开展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其中2011年31例(79.5%),2014年16例(47.1%),2016年14例(40.0%);在61例学员中,23例(37.7%)担任了当地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师,其中2011年11例(28.2%),2014年8例(23.5%),2016年4例(11.4%)。结论 3期全国社区护理师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较高,学员的社区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当地的社区护理教学中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3.
社区护理师资培训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师资培训情况.方法通过分析社区护理师资骨干培训的教学状况、学员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效果,探讨培训工作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结果 89.88%的学员认为教学安排较好或很好,82.14%的学员觉得学习收获很大或较大,30.95%的培训班学员理论考核为优秀.结论社区护理师资骨干培训是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社区护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伟  叶春明  王红妹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3):2109-2111
目的调查社区护理培训的现状,分析社区护理培训体系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潍坊市5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197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认为参加培训的重要性、领导支持程度、培训期间工资发放办法、愿意继续参加社区护理工作、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得到社会承认、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职称满意度、进修或继续教育满意度、劳保满意度、工作的成就感是影响社区护理培训的正相关因素;工作忙碌、工作有压力、家庭消费指数是影响社区护理培训的负相关因素。结论社区护理人员有较强烈的社区护理培训需求,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护理培训的认识,加强领导支持程度,将社区护理培训与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联系起来,不断完善社区护理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义乌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及需求,探索综合培训模式,建立社区卫技人员培训的绩效评价体系.方法 随机调查接受综合培训与传统培训的社区卫技人员各180人,深入访谈6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采用Access建立数据库、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传统培训内容以临床理论培训为主,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为主;综合培训内容主要是医学理论、社区常见病的诊疗规范与护理、社区常见急诊的处理、社区入户技巧,培训方式除传统的集中授课外,还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医院轮岗、基地实践等.接受综合培训的社区卫技人员及医疗机构管理者对培训的认可度和满意率明显高于接受传统培训的社区卫技人员.结论 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与现实培训有一定的差距,建立综合培训模式有利于增强培训效果,社区卫技人员培训应建立起质量评价标准以及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社区实习的教学过程、社区师资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临床专业社区实习的满意度,为提高社区实践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昆明医科大学2010级临床本科生运用自编的结构式问卷进行调查,所得资料采用Epidata录入,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学生对社区实践的教学目标满意度最高(77.3%),实习内容满意度为73.3%,师资带教态度满意度为76.3%,能力培训和师资全科医学知识满意度偏低,分别是61.3%和68.0%,对整个社区实习教学管理的满意度在70%以上.结论注重实践教学过程及学生等各环节管理,加强师资培养及与社区的沟通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是提升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东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现状及需求,以期为将来制定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政策提供借鉴。方法以天津市河东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培训的课程内容、形式、时间安排、需求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288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培训总的满意度为73.26%。全科医生对培训的满意度为76.47%,护理人员为72.73%,药检放人员为64.29%。全科医生随着职称级别的增高,对培训的不满意程度有增高的趋势,初、中、高级职称人员的不满意率分别为22.08%、24.49%、30.00%。在初级职称人员中,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相对于药检放人员的满意度稍高。结论社区医生、护士对培训内容、形式、时间等基本满意,药检放人员对全科岗位培训的满意度较低;不同职称级别、不同科室人员对培训有不同的看法。应开展分层培训,重视社区护士及医技人员的培训,注重培训过程及效果的评估、考核。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伏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基本状况,为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南宁市3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176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宁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上符合国家最低标准,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社区护士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效果和满意度偏低。结论借鉴先进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整合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结合实际改进社区护理岗位培训模式,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管理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的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7名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制定"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名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以女性居多;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2.63%;所学专业以预防医学为主,占45.61%;兼职比例为56.14%。过去三年中,参加的培训项目缺乏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较少;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对所接受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不高。结论目前北京市针对社区儿童保健人员进行了大量培训,但培训模式传统,学员满意度不高;在今后应做好培训需求评估,改革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社区技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开展现状,征询社区技术卫生人员对培训课程内容、培训师资和培训方式等方面的参培需求并对培训项目将来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方法 根据北京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的历年基线资料及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的16个区中分层抽取6个区,在每个区各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比例分层抽取共计1 410名参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参培学员对培训项目所包含课程的实用性和必要性较为认可,满意度较高,在培训形式方面更倾向于网上授课,亟须通过培训增强实践操作技能、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思维方法,同时对卫生政策解读、实时政治和医学人文等课程有更多期待。 结论 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对于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及服务理念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仍需引导参培学员的合理预期,激发其内生动力,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政策引导与技术应用并举,妥善处理工学矛盾,不断提高参培学员学习的便利性;注重以需求为导向,线上线下培训并行,创建必修课教学新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期不断契合参培学员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必修课培训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