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孢吡肟与其它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测定头孢吡肟对100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MIC50为3mg/L,和头孢他啶相当,苯唑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对头孢吡肟也较敏感,MIC90≤4mg/L。表明头孢吡肟较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旨在确证硫霉素是一个新的、有效的,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进一步提供硫霉素与最近使用的抗生素羧苄青霉素,羧噻吩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以及与正在研制的PC-904(apalcillin)、硫苯咪唑青霉素(mezlocillin),苯咪唑青霉素(azlocillin)和氧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比较的资料。采用微量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266株阴性细菌和58株阳性细菌。以耐25μg/ml或25μg/ml以上的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青霉素G的耐药菌,以能为0.10μg/ml或更低浓度所抑制菌株,作为青霉素G的敏感菌株。  相似文献   

4.
自从青霉素引入医疗实践以来,β-内酰胺抗生素就成为最重要的化学治疗剂类别之一。这类抗生素对于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具有特殊的抑制能力,而动物没有细胞壁,这就保证了它们对人的低毒性。1929年 Alexandex Fleming 在一个青霉菌落与周围的细菌培养物之间观察到抗菌作用。后来被 Florey 等人证明了 Fleming 实验的抗菌物质是青霉素。这是第一次发现β-内酰胺抗生素,也是第一次发现抗生素。这为开发许多其它抗生  相似文献   

5.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化学合成研究进展(一)大环内酯生素的结构修饰(Ki—rst MA) 大环内酯是抗生素的一个大类,在临床或兽药方面,已经成为具有商业重要性的确认的治疗剂,虽然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已经  相似文献   

6.
头孢吡肟与其他5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比较头孢吡肟与其他5种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方法:用E-test方法测定头孢吡肟及其他5种抗生素对100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所测受测菌对6种抗生素的总敏感性依次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94%、头孢吡肟85%、头孢哌酮-舒巴坦 78%、头孢他啶 77%、头孢曲松 65%、哌拉西林 48%。头孢吡肟对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强于第3代头孢菌素,对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与头孢他啶相似。结论: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比第3代头孢菌素强,对革兰阳性球菌也加强了抗菌覆盖。  相似文献   

7.
使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BMY-28142对747株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测试,并与头孢噻肟(cefotaxime)、ceftazidim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moxalactam及HR810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测试的肠杆菌科,326株本品是最有效的,MIC_(90)值为1.0μg/ml。对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的耐药菌株,其MIC_(90)值为4.0μg/ml。本品对酶是稳定的,无论对产生或者不产生β-内酰胺酶的流感杆菌(MIC_(90)为0.06μg/ml)和淋球菌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两个新头孢菌素:氧哌羟苯唑头孢菌素(Cefoporazone,CPZ,T1551)和噻乙胺唑头孢菌素(Cefotiam,CTM,SCE963)与其它临床运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受试菌株均采用较低的接种量(10~3菌落形成单位,cfu/ml)。对24株大肠杆菌,CTM和CPZ的活性均高于噻吩甲氧头孢菌素(Cefoxitin)、头孢菌素Ⅴ(Cefazolin)和呋肟头孢菌素(Cefuroxime);其中CTM活性最高。受试的肺炎克氏杆菌菌株均对CTM很敏感;但仅有20~25%菌株对浓度为0.12~0.25mg/l的CPZ敏感,其余的需≥4mg/l才呈现抑制,CPZ在这点上与头孢菌素Ⅴ相同。对奇异变形杆菌CTM的活力最高,约4倍于CPZ;而CPZ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头霉素——双硫唑甲氧头孢菌素(cefotetan)与噻吩甲氧头孢菌素、呋肟头孢菌素、羟羧氧酰胺菌素、噻甲羧肟头孢菌素以及氧哌嗪青霉素比较了它们对最近临床分离的273菌株的体外活性。双硫唑甲氧头孢菌素对90%的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是0.12~2μg/ml,而对9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是8μg/ml;对90%的脆弱拟杆菌、绿脓杆菌及兰斯菲耳德D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是128μg/ml,或更高些。本品抗肠杆菌的活性与噻甲羧肟头孢菌素的羟羧氧酰胺菌素相同,而比噻吩甲氧头孢菌素和呋肟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10.
新一类β—内酰胺抗生素trinems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科学家们合成了新的一类β-内酰胺抗生素trinems.sanfetrinem是这一类化合物中的第一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并且能耐受临床上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酶.本文就trinems这一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及sanfetrinem的抗菌活性、药动学、药效学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抗生素类对分枝杆菌的作用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青霉素G在治疗人类麻风病方面缺乏临床意义,以后曾在鼠模型上得到证实,这是一个不详的开端,头孢噻唑抗麻风杆菌的活性很弱,而且只具有不完全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与5种已上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方法 用浓度梯度法(E-test)检测6种抗菌药物对10种10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结论 头孢吡肟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亚胺硫霉素(Ⅰ)(N-formimidoyl thienamycin,imipenem,MK0787)是Merck Sharp & Dohme研究实验室七十年代末开发的全新β-内酰胺抗生素.其前体为硫霉素(Ⅱ)(thienamycin),系七十年代初在筛选产生肽聚糖合成抑制剂的土壤微生物时所发现.虽然硫霉素具有极广的抗菌活性谱和强烈的杀菌作用,但由于分子上氮杂环丁酮与另一分子的氨基互相作用,导致β-内酰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多住院病人中已出现了革蓝氏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的趋势,目前已加强对治疗这类感染,特别是由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粘质沙雷氏菌和绿脓杆菌引起感染的新抗生素研究。更多研究集中于β-内酰胺抗生素类,并期待着这类化合物的毒性低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于数十年前发现的早期青霉素类,以抗革蓝氏阳性菌而著名,并对它们进行了三方面修改:1.给与更强抗葡萄球菌活性,尤其抗耐药金葡菌;2.赋与抗革蓝氏阴性菌活性而并不失去抗重要革蓝氏阳性菌的性质;3.扩大抗革蓝氏阴性菌抗菌谱并能抗假单胞菌。1945年发现头孢菌素C,通过多方面修饰形成了不但抗革蓝氏阴性和阳性菌,还对β-内酰酶稳定的各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1929年Fleming观察到污染在葡萄球菌平板上的点青霉(Penicillium notatum)菌株所产生的抗菌作用。十多年后,H.W.Florey及E.Chain等指出青霉素的粗制品具有化疗性质。由此开始的研究,导致β-内酰胺抗生素在医疗上的广泛使用。 青霉素的早期发展 最初用点青霉菌株,得到的青霉素量很少,严重的限制了最初的临床试验规模。因此在它能够普遍地使用之前,需要有更有效的方法生产这种抗生素。于是Florey与N.G.Heatley于1941年去美国,促进美国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自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至今已有五十年了。众所周知,用发酵法首先得到青霉素类(1),其次是头孢菌素类(2)和甲氧头孢菌素类(3)。由R,X取代基的改造,已制得很多良好的抗生素。此外,还有一类由合成得到的具全新骨架的β-内酰胺抗菌药物,最近已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化合物,即类似于1的青霉烷衍生物(4),类似于2的头孢烯衍生物(5),还有具4与5混合形式的青霉烯衍生物(6)。其中A、B是表示改变环内原子和原子团所进行的改造,如图1。  相似文献   

17.
唯有真菌(如青霉菌)能产生疏水的β-内酰胺抗生素,如青霉素,但抗菌谱较窄,而且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其侧链部份受培养基中加入物的影响,侧链酸为前体(如苯醋酸为青霉素G的前体),尽管在青霉素分子中,缬氨酸的结构型是D,但是L-胱氨酸(L-cys)和L-缬氨酸(L-val)可作前体,a-氨基己二酸(L-AAA)也是必要前体它在代谢过程的最后一步与侧链酸的活化型(辅酶A酯)交换时被消除。6-APA是青霉素核,不是中间产物,而是在无侧链酸存在时的支路  相似文献   

18.
从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1945年Brotzu发现头孢菌素,特别是从1942年青霉素G应用于临床,1962年又制造成功头孢菌素Ⅰ以来,β-内酰胺抗生素在细菌性感染症的治疗中一直起重要作用。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发展,加上近年来发现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生素,已经构成了一个庞大的β-内酰胺抗生素族。β-内酰胺抗生素在近年来的发展及其在医药工业、临床应用上的地位已有许多专著和综述。众所周知,从发现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到现在,β-内酰胺  相似文献   

19.
真菌和放线菌合成的β-内酰胺抗生素受许多因素的调节,负效应因子包含碳、氮和磷源。在头孢霉菌中,葡萄糖和甘油对头孢菌素 C 的生物合成比对青霉素 N 的生物合成的作用要大,原因是对扩环酶的压制作用。短棒状链霉菌(Str.clavuligerus)的甘油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