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水平。方法:结合我们的有关研究和参加抢救的临床救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及著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善于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提高严重多发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水平,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结论:严重多发伤具有脏器损伤率高、出血性休克率高、感染率高、MODS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五高”特点,所以其诊治的复杂性、紧迫性远远超过其他许多疾病。因此努力提高我国严重多发伤的基础研究及诊断和救治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多发伤作为急诊的常见危急重症,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已成为当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的开展、损伤控制理念的提出及使用,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针对致死三联征的进一步研究为多发伤的救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允许性低血压等新观念在临床上应用为多发伤患者的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目前在致死三联征的防治和液体复苏方案仍存在差异,同时我国多发伤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是急诊医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相关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78例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后,救治成功68例,成功率为87.2%,死亡10例。结论: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损伤部位多、损伤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需在治疗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抗休克治疗,而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也对降低临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768-4769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外伤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因素,以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方法:胸部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70例根据合并伤的不同将之分为两组,分胸部外伤合并腹部损伤组30例,胸部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对两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胸部外伤合并腹部损伤30例,4例死亡,死亡率13.3%;胸部外伤合并四肢骨折40例,死亡3例,死亡率7.5%。两组死亡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生存和死亡患者的I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部外伤并多发伤死亡率比较高,且ISS值也能反应其疾病损伤的程度,但是于多发伤部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商长龙 《吉林医学》2012,(34):7509-7510
目的:对58例严重多发性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进行回顾性总结,从而探讨其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水平。方法:回顾总结5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救治所采取的急救措施,总结出经验和体会。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5例(成功率77.6%),死亡13例(死亡率22.4%)。结论:严重多发伤由于病情比较重,死亡率高,在院前抢救过程中需强调急救意识,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快速进行救命的程序,缩短中间环节。实践证明,有效快速的院前急救和快速的转运对于严重多发伤成功救治起着关键作用,再加上良好的专科救治,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玉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0):1215-1216
目的:为提高急诊救护中严重多发伤的救护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而对急诊中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护经验进行交流。方法:对136例急诊救护中的严重多发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提出经验性观点。结果:医护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急救护理在救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论:严重多发伤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而抢救关键在于早期,研究表明,威胁生命的损伤,最初1h是决定伤员生死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7.
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创伤已成为当今世界公共的健康问题,约占全球死亡率的12%,在36岁以下人群死因中居第一位。其中多发伤损伤能量大,伤情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和多部位,需多学科协作急诊处理,是外科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临床常见延误处理、漏诊、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情况,加强严重多发伤院内早期救治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现就有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道路的畅通,车速的提高,导致交通事故的高能伤发生率明显提高,而且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也日渐加重,所致人员创伤更加复杂化,往往都为严重的多发伤,由于严重多发伤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处理难度大,死亡率极高,由于“120”指挥的原则是就近派车出诊,所以绝大多数严重多发伤伤员被送至离现场最近的基层医院进行抢救。因此,基层医院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能力决定着伤员的死亡率。我院是以创伤救治为主的专科医院,笔者对10年来收治43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总结,对其中救治过程进行分析,以寻求降低漏诊率和死亡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策略(DCS)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救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采用DCS治疗和常规救治2种方法,比较DCS对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疗效.结果 DCS治疗组较常规救治组相比较可有效提高救治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S可有效控制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82例交通事故致多发伤的现场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多发伤的现场特点及救治方法,探讨降低急救死亡、伤残率,提高现场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院外交通事故致多发伤的现场救治资料。结果本组抢救成功率75例,死亡7例,死亡率8.5%。结论多发伤病情急,诊治难度大,加强和提高院外急救人员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使伤病员能在现场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救治是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胸部损伤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损伤的临床特征,总结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07~2010-09间,收治的84例胸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不同原因的损伤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84例患者,治愈80例,治愈率95.24%;死亡4例, 死亡率4.76%.死亡原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2例,合并颅脑损伤1...  相似文献   

12.
郑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245-24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多发性创伤的抢救和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急诊的168例多发性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创伤以青壮年男性居多,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达31.5%,术前、术后病死率分别为47.2%、43.4%,术前主要死于创伤性休克,术后主要死于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诊护士要提高对多发性创伤的认识,按照VIPCO急救程序救治,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郑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5):245-24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多发性创伤的抢救和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急诊的168例多发性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创伤以青壮年男性居多,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达31.5%,术前、术后病死率分别为47.2%、43.4%,术前主要死于创伤性休克,术后主要死于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诊护士要提高对多发性创伤的认识,按照VIPCO急救程序救治,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18例腹部闭合性多脏器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97例,死亡21例,总病死率9.63%;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6例,严重感染4例,颅脑和胸部损伤2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48例次。结论:早期正确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积极抗体克和合理手术是改善预后的根本措施,围手术期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有助于预防MO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姜雄  孟照全  李凯  沈长军 《四川医学》2010,31(8):1111-1112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中胸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82例胸部交通事故伤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救治方法和预后。结果伤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0-60岁,双休日、节假日和夜间是受伤高发时间。重度损伤(〉25分)165例(33.2%);伴多发伤197例(51.6%),其中合并颅脑损伤62例(16.2%)。死亡26例(6.8%),死亡伤者中合并颅脑损伤1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结论交通事故所致的胸部外伤,常合并多部位损伤,病死率高,合并颅脑损伤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院前急救重点是迅速判断伤情,尽快疏通呼吸道,恢复通气功能。做好胸部创伤的专科处理,正确处理多发伤、并发症,预防院内感染及多器官功能不全,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外科监护室从2001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例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病例的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临床特点、救治以及预防措施。结果该组多器官功能失常的发生率占重症胸外伤的比例为8.2%,主要为脑、心、肺、肝、肾和消化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多器官功能失常,在一系列积极的抢救措施下仍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41.6%。结论重症胸外伤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来势汹险,病情危重,对具有多器官功能失常可能的患者要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救治措施,以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54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多器官损害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日~4月5日收治的54例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重症SARS患均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中并发多器官损害49例(90.7%),死亡12例(22.2%),器官损害中以肺脏损害最常见,其次是肝、心、脑、肾和血液系统,其他器官受累较少。结论 重症SARS患容易出现多器官损害,病死率与脏器损害数有关。重症SARS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治疗应该强调对多器官损害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从而提高重症SARS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临床救治,为抢救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患者67例,根据受伤部位、严重程度的不同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55例,其中行肝清创切除术35例,肝清创缝合术12例,肝周纱布堵塞术8例。同时进行脾切除23例、胰体尾切除18例、胃修补17例,肾修补18例,膀胱修补并造瘘术16例,血管修补术15例。结果:非手术治疗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8.33%;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死亡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3%,死亡率为9.09%,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6例死亡患者中,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对肝外伤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恢复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尹玉岭  刘鼐  刘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67-168,F0003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blunt abdominal injury, BAI)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提高其治愈率及改善预后。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中医院收治的96例B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BAI患者中,治愈87例(90.6%),死亡9例(94%)。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者4例,死于腹腔严重感染者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者3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脑疝1例。结论BAI伤情复杂,病情危重,早期、准确、全面的诊断,早期抗休克治疗及剖腹探查,以及选择合理术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Characteristics of and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ckground Severe burn-blast combined injury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medical teams for its high morta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jury and to present our clinical experiences on the treatment of such cases. Methods Five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blast combined injurie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77 hours post-injury on June 7, 2005. The burn extent ranged from 80% to 97% (89.6%±7.2%) of TBSA (full-thickness burns 75%–92% (83.4%±7.3%)).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blast injury and moderate or severe inhalation injury. Functions of the heart, liver, kidney, lung, pancreas and coagulation were observed. Autopsy samples of the heart, liver, and lungs were taken from the deceased. Comprehensive measures were taken during the treatment, including protection of organ dys function, use of antibiotics, early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early closure of burn wounds, etc.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with t test. Results One patient died of septic shock 23 hours after admission (four days after injury), the others survived. Dysfunction of the heart, liver, lungs, pancreas, and coagulation were found in all the patients on admission, and the functions were ameliorated after appropriate treatments. Conclusions Burn-blast combined injury may caus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 especially coagulopathy. Proper judgment of patients’ condition, energetic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early closure of burn wounds,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nutritional support,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 timely and effective support and protection of organ func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ory factors in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burn-blast combined inju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