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酶烯类耐药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6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51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SPM、GIM金属酶基因检测均阴性,16株IMP和5株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阳性,其余37株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阴性,7株产金属酶并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49株Ⅰ型整合酶基因intⅠ1阳性。结论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产生金属酶,Ⅰ型整合酶基因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提示要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病原菌种属间传播和扩散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6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16株IMP和5株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SPM和GIM型金属酶基因全部为阴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泰安地区该菌对亚胺堵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安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与基因型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经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的铜绿假单胞菌10 288株;分离4 07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耐药特征分析;筛选耐碳青霉烯菌210株,采用PCR法进一步分析其基因型:检测外膜通透蛋白Opr-D2基因及5种主要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IMP-1、IMP-2、VIM-1、VIM-2、SPM)。结果 10 288株铜绿假单胞菌以痰液标本为主,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4 072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21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携带有SPM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18株,占8.6%,携带Opr-D2基因54株,外膜蛋白缺失率为74.3%,其余基因型均阴性。结论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为外膜蛋白Opr-D2缺失和产SPM型金属酶,临床应结合药敏谱,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 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基因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等3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 3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和VIM型金属酶基因检测均阴性,3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检测均阴性,但35株铜绿假单胞菌23S rRNA基因扩增阳性。结论 研究表明湖北襄樊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不产生金属酶,但从遗传学角度证实外膜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襄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PCR扩增分离株外膜蛋白基因OprD2和碳青霉烯酶基因VIM、IMP、SPM、KPC,对阳性产物测序确定基因亚型;羰基氰氯苯腙(CCCP)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 162株分离菌株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30.9%;60株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耐药株)中,50株对2种抗生素均耐药,另10株仅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株中有18株OprD2基因缺失,102株不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敏感株)中有20株OprD2基因缺失;耐药株中检出13株碳青霉烯酶阳性,其中5株产VIM型,8株产IMP型,敏感株中未检出VIM、IMP基因,所有菌株中未检出SPM-1、KPC基因;耐药株有48.3%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作为底物的分别有19株和24株,敏感株有10.8%外排试验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严重,与外膜蛋白OprD2缺失、产碳青霉烯酶和主动外排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中医院4所分院临床分离的7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性、主要耐药机制和亲缘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β-内酰胺酶GES、KPC、IMP-1、IMP-9 、VIM-1 、VIM-2、SIM、SPM、GIM、AIM、NDM、KHM、DHA、PDC、OXA-40、OXA-23等18种基因,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 7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IMP-9、PDC、oprD2、intⅠ1基因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0.8%、98.6%、86.1%、100.0%,KPC、IMP-1、VIM-2、DHA基因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8%、9.7%、13.9%、18.1%,GES、VIM-1、SIM、SPM、GIM、AIM、NDM、KHM、OXA- 40、OXA- 23基因均为阴性;72株铜绿假单胞菌有52株产金属酶;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2株铜绿假单胞菌可分3群,每群均存在克隆传播.结论 产生金属酶是7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最主要原因;多基因聚类分析法对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的39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1群、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OprD、DHA和OprD2)。结果39株PAE中TEM阳性1株(2.6%)、CARB阳性12株(30.8%)、VIM阳性9株(23.0%)、DHA阳性3株(7.7%),39株oprD2基因均为缺失(100.0%),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VIM及CARB基因携带率高,oprD基因缺失突变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检出CARB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外排泵Mex AB-oprM和外膜蛋白OprD2表达水平及其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分别检测1~4组铜绿假单胞菌的金属β-内酰胺酶;RT-PCR检测1、2、4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 AB-oprM和孔蛋白OprD2的表达水平。结果含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耐药组均有≥42.9%检出亚胺培南(IMP)、VIM金属酶基因型;OprD2显著低于表达在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同时耐药组(87.5%),高于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同时敏感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x AB-oprM在各组中分别有60.0%、57.1%、37.5%的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膜的低通透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水解和主动外排泵过度表达,三者相互协同作用是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特征。方法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Carba NP法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PCR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 64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率最高,为58.8%;对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率最低,为19.2%~20.6%;对其他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40.0%~51.1%。检出7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阳性率为11.3%。基因型检测3株为KPC-2型,占4.2%,26株为IMP型,占36.1%,43株为VIM型,占59.7%。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敏感性较好,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碳青霉烯酶主要以金属β-内酰胺酶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2004-2008年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碳青酶烯酶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基因。结果 2004-2008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947株,耐亚胺培南的菌株573株,耐药率29.4%;2006-2008年与2004-2005年相比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有上升趋势,从14.4%上升到31.8%;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以阿米卡星最敏感,其次为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下降明显;23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IMP基因阳性4株(17.4%),VIM基因阳性4株(17.4%),OprD2缺失18株(79.3%)。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金属酶基因,但主要是由于外膜通道蛋白基因OprD2缺失引起,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