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70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予奥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奥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联合高压氧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美沙拉秦缓释颗粒组)和观察组(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联合高压氧治疗组),各2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改良Mayo评分及血清TNF-α、IL-10、SOD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改良Mayo评分及血清TNF-α、IL-10及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Mayo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及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联合高压氧治疗在U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对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较好,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清热化湿法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86病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清热化湿组)44例和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42例,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清热化湿法治疗活动期UC疗效显著,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联合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脾胃科门诊治疗的UC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0例,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B组(40例,口服五味苦参肠溶胶囊),C组(40例,联合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服药剂量及方法同前)。3个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检测3个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 0%(38/40),高于A组的75. 0%(30/40)和B组的70. 0%(28/40)(P <0. 05); A、B、C各组患者治疗后Mayo评分减低(P <0. 05),C组低于A组和B组(P <0. 05); A、B、C各组患者治疗后CD4+高于治疗前(P<0. 05),CD8+低于治疗前(P <0. 05),C组治疗后CD4+水平高于A组和B组(P <0. 05),CD8+水平低于A组和B组(P <0. 05); A、B、C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 <0. 05),C组低于A组和B组(P <0. 05); 3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联合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可以改善湿热内蕴型UC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升UC患者免疫功能、有下调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57-61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美沙拉嗪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0例,疗程为2个月。利用Mayo评分系统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CRP、ESR、IL-2、IL-6、IL-10、TNF-α、HSP70的水平变化。结果 (1)联合组治疗后临床Mayo评分较美沙拉嗪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并无增加不良反应发生。(2)两组治疗后CRP、ES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联合组较美沙拉嗪组下降更明显(P0.05)。(3)在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促炎因子IL-2、IL-6、TNF-α表达水平下降(P0.05),抑炎因子IL-10水平升高(P0.05),与美沙拉嗪组相比联合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4)联合组较美沙拉嗪组HSP70水平升高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美沙拉嗪单药组,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肠道黏膜HSP70表达水平,更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阻止UC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柯贤胜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12):950-951,95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活动期UC患者为观察组,选取与观察组相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6周,观察治疗效果,并比较2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36/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UC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美沙拉嗪可有效下调其水平,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UC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病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凝血指标(FIB、MPV)水平。结果:病例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3.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TNF-α、IL-6、IL-8、FIB均低于对照组,但MPV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UC能协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减轻肠黏膜损伤,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解毒方对湿热蕴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和其对UC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建立湿热蕴结型UC大鼠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治疗,通过证候学指标(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8含量。结果:清热利湿解毒方能明显改善UC大鼠一般情况,促进结肠损伤黏膜的修复,中药组与模型组对比较,能够明显降低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中TNF-α、IL-8含量(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对比,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中TNF-α、IL-8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热利湿解毒方能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形态、降低黏膜损伤指数、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与美沙拉嗪具有等效性。清热利湿解毒方能够减轻或消除多种因素对结肠黏膜的损伤,从始动环节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方法 3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0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莎联合培菲康较单独使用艾迪莎治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TNF-α、提高IL-1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IL-8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诊疗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一般对象,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TNF-α、IL-6、IL-8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TNF-α、IL-6、IL-8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两组有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改善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饮用DSS(dextran sulfacte sodium)水溶液,建立UC动物模型。饮用DSS的大鼠(n=30)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不同药物皆以溶液形式灌胃给药:双歧杆菌治疗组(A组);美沙拉嗪治疗组(B组);模型组(C组),UC模型大鼠每天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D组):饮用与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大鼠MPO活性、IL-6、IL-8、TNF-α水平,并取肠道标本观察肠黏膜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A组、B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CMDI)均下降(P<0.05),IL-6、IL-8、TNF-α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A组与B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通过降低肠道通透性,调节抑制细胞因子,对大鼠DSS结肠炎肠道黏膜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肠炎清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和IL-4影响。方法将30例湿热内蕴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用肠炎清Ⅰ号加锡类散0.75g,常规保留灌肠。对照组用锡类散0.75g,保留灌肠。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奥沙拉秦3g。临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理变化、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D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电子结肠镜显示治疗组黏膜炎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IL-8水平的下降和IL-4水平的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肠炎清Ⅰ号合锡类散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8水平和升高IL-4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予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益生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I)及血清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肠炎清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和IL-4影响.方法 将30例湿热内蕴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用肠炎清Ⅰ号加锡类散0.75 g,常规保留灌肠.对照组用锡类散0.75 g,保留灌肠.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奥沙拉秦3 g.临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理变化、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D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电子结肠镜显示治疗组黏膜炎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IL-8水平的下降和IL-4水平的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肠炎清Ⅰ号合锡类散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8水平和升高IL-4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常安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26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美常安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等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IL-8、TNF-α、MIF、IL-10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8和TNF-α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I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的含量在治疗后则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常安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两者具有药物协同作用,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饮联合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化湿饮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结肠镜评分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结肠镜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结肠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8、IL-6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湿饮联合针刺对UC患者的疗效较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促进肠道病灶的修复,治疗机制可能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联合用药组(n=30),采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美沙拉嗪组(n=30),单用美沙拉嗪治疗,疗程为8周。于治疗前后评估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并取结肠黏膜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组患者用药前后NF-κB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和结肠镜下病变活动性较美沙拉嗪组明显改善(P<0.05),患者结肠黏膜NF-κB表达亦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较单用美沙拉嗪效果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起到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3-16
目的研究地衣芽孢杆菌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6例住院治疗的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 g/次、3次/d。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Mayo疾病活动性评分、临床疗效及血清IL-17、IL-23、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Mayo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且以研究组降幅明显(P0.0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7、IL-23、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研究组IL-17、IL-23、TNF-α水平降低更明显(均P0.01)。结论地衣芽孢杆菌联合美沙拉嗪较单用美沙拉嗪能更好地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地衣芽孢杆菌协同下调血清IL-17、IL-23、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武陟县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给予A组患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给予B组患者美沙拉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低于B组,IL-2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WHV、PV、PCV、PAd T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总体症状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及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因子-3(SOCS-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脾肾阳虚证UC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HIF-1α、SOCS-3水平。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患者炎症水平均显著缓解,其中治疗组血清IL-6、IL-8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HIF-1α和SOCS-3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均显著改善,术后治疗组HIF-1α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CS-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证UC可更好降低患者炎症水平,缓解临床症状,并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附子理中丸与美沙拉嗪联合使用可进一步降低HIF-1α水平,上调SOCS-3水平,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