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氏奇穴”针刺法治疗痔疮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氏奇穴”是由山东省平度县人董景晶先生根据祖传经验发展而成的一家之学,本文重点介绍针刺“董氏奇穴”治疗痔疮的两个常用处方,包括穴位,针刺法及其特点-不看患部,不在患部针刺,不开刀,不吃药,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现行一些书籍如《内科学》、《黄帝内经词典》、《经外奇穴纂要》认为《内经》记载的“奇输”为奇穴,笔者认为此种解释不妥,在此阐明自己的见解,与同道商榷。我们知道,腧穴包括经穴、奇穴、阿是穴三部分。经穴是归属十四经的腧穴,有固定部位和名称;阿是穴是“以痛为腧”,没有固定部位,没有名称;奇穴则是指没有归属十四经的腧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称为“有名奇穴”,一部分有明确位置但尚无定名称为“无名奇穴”,可见奇穴为不归属十四经、具有明确位置的有名或无名腧穴。而《灵枢·刺节真邪篇》载:“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各家对经外奇穴见解各异,有的针灸文献认为“奇穴”就是“经外奇穴”的简称:有的认为不在十四经脉循行部位的穴位称“经外奇穴”:有的认为《内经》未载之穴称“奇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未载之穴称“别穴”,而习惯上将《内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未载之穴均认为“经外奇穴”。此皆为不明“经外奇穴”由来之故。  相似文献   

4.
<正> 腰奇穴系经外奇穴,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和验证,以此穴治疗癫痫取得较好效果,后经探索,发现该穴对子宫脱垂、血痔的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现将多年运用此穴的点滴体会介绍同道参考指正。一、腰奇穴考证1、腰奇穴的定位:在督脉正中线,骶椎2、3棘突近下方,尾骶骨直上二寸处。2、腰奇穴是督、任、冲三脉交会部位。如“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督脉起于下报之俞,并于脊里,上系风府,入属于脑”。因其三脉交会脊里正是腰奇所在部位。故虽属经外奇穴,但亦有经络循  相似文献   

5.
高焰 《中国针灸》2001,21(8):39-47
《素问·五脏别论》载“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此六者 ,地气之所生也 ,皆藏于阴而象于地 ,故藏而不泻 ,名曰奇恒之府。”也就是说“奇恒之府”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 ,在功能上却不是饮食消化排泄的通道 ,又与腑有差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阳病治阴”说明六腑有疾 ,多取募穴治疗。“奇恒之府”也算是“腑” ,那么“奇恒之府”病变 ,是否有特定穴可取呢 ?也就是说“奇恒之府”有没有募穴呢 ?暂且不论“奇恒之府”是否有募穴 ,先看它们是否有对应的特定治疗穴 :《难经·四十五难》载“髓会绝骨 ,骨会大杼 ,脉会太渊……”…  相似文献   

6.
疮疡的艾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130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外科疮疡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多灸患部穴、关节部穴和上背部穴;多灸经外奇穴,选灸大肠经穴与膀胱经穴;常用直接灸,也采用隔药灸,选用的药物有大蒜、豆豉、附子、硫磺、薤菜、巴豆、鸡子白、苦瓠、蛴螬等,还采用熏灸法,包括神灯照、桑木灸、青布熏、信石熏等。  相似文献   

7.
高贵  陈继勤 《辽宁中医杂志》1990,14(5):33-34,20
<正> 奇穴即经外穴。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经外穴在古医籍中已有记载。后世医家对奇穴又有不断发展,有少数穴位,后来补充到十四经穴中,如风市、膏盲俞等。简言之,奇穴即有穴名,又有明显位置。奇穴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又从“以痛为输”逐步发展到定位定名,与经络系  相似文献   

8.
<正> 1.选穴:主穴:秩边、华陀15—17。配穴: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耳针:坐骨神经区敏感点、穴位压痛点(次髎、殷门、跗阳等穴周围)。 2.病人体位:取俯卧位,均针刺患侧穴位。 3.针的选择:一般2—4寸的28号不锈钢针为宜。 4.针刺顺序:先刺耳针坐骨神经区敏感点,以达快速止痛。再针刺穴位压痛点,以通调经络,最后针刺主穴与配穴,以达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疚之、寒则留之的目的。留针30~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5.针刺手法及针感:采取提插与捻转两种手法,互相结合运用,针感必须达到酸、麻、沉、胀的“得气”要求。尤其主穴的针感,必须准确。秩边穴直刺3—4寸,有麻电感,向下肢放射。华陀15—17,直刺1—2寸  相似文献   

9.
论俞穴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23,(10):1189-1201+1216
俞穴为针灸学的立足之本,要说明白针灸之理,必先明俞穴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发掘《黄帝内经》有关俞穴分类、分布、结构的论述,提炼出“奇正论”“节交论”“关机论”三论,指出俞穴按有无固定位置分为“经俞”和“奇俞”两大类,经俞又分为脉俞、骨空、气穴、募穴四类;俞穴分布总规律是在“节之交”,俞穴特别是大俞要穴分布的密度与关节大小及其功能的复杂度呈正比;俞穴是一内有“机”外有“关”的立体结构,其“机”在脉会中,而“脉会”可探寻可考量。另就经俞与奇俞的关系、经俞不同状态的意义,以及俞穴研究的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提出未来俞穴研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题思路,以供针灸学守正创新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性敏感部位按摩:性敏感部位是指能够激起性欲与性兴奋的体表带或穴位。它包括性敏感带和敏感点。女子的性欲敏感带如耳朵、颈部、大腿内侧、腋下、乳房、乳头等部位最敏感,其敏感点有“会阴”、“会阳”、“京门”等穴。按摩性敏感带时,男方宜缓慢轻揉,使之有一种舒坦的感觉;按摩敏感点时,可用指头掌面按压,以柔济刚,达到激发起女方性欲的效果。总之以女方体验到一种快乐、舒适感为原则。每天按摩1次即可。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对四关的临床运用已有不少论述,但将“四关”与“四化”结合起来运用的功能分析则很少涉及。笔者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临床体会,认为四关与四花相伍具有调理气机之功能,现述于下:“四关”即合谷与太冲之合称,《针灸大成》把“四关”列为奇穴,“四关四穴,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四花”首载于《针灸聚英》即胆俞与膈俞的合称,亦为奇穴。“四  相似文献   

12.
发现针灸新穴“二阳穴”的初步观察043700山西省垣曲县中医院董俊峰1990年7月13日笔者在门诊为一个久治不愈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针灸,发现病者环跳穴与风市穴之中间向内,适当足少阳与足太阳经行路线之中间点向上向下各1.5寸处有两个敏感点,用手指尖按压这...  相似文献   

13.
“阿是穴”又名“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及“敏感点”等。凡无固定部位和名称,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定做针灸和按摩治疗穴位的,叫做“阿是穴”。它和经穴、经外奇穴一样,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俞穴。若“阿是穴”取得准确,应用恰当,对一些病症确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浅谈阿是穴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的一类穴位,既无具体名称,无一定数目,也无固定部位,是对十四经穴与经外奇穴的补充。溯本求源,阿是穴始自《内经》所言之“以痛为腧”,发展至唐代始有阿是穴之名。阿是穴因“灸刺皆验”(《千金方》),所以临床应用甚广。有  相似文献   

15.
奇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奇穴的源流、奇穴与经络、奇穴与奇输、奇穴中的组合穴、针灸区域疗法与奇穴等五个方面对奇穴进行了探讨,认为最早将奇穴归纳成类者为《针灸资生经》;奇穴与经络系统有密切联系;《内经》中的奇输并非奇穴的本来名称;组合穴不应归属于奇穴之中;区域疗法之腧穴与传统奇穴差别很大,应另外归类。  相似文献   

16.
“奇穴,……因其在十四经以外,又称经外奇穴”。推敲其义,谓穴在经之外。经穴,有的并不在十四经循行线上,如手太阴经的经穴列缺。奇穴,有的在十四经上,而又没有归属,如位督脉循行线上的印堂穴。临床针刺奇穴可以同样收到针刺经穴而具有调整十四经、脏腑的作用,达到治疗十四经、脏腑病变之目的。经络系统中经(主干)与络(分支)是不可割裂的有机统一整体。奇穴其实质应在经络之上。奇穴在经之外实与中医学脏腑——经络——腧穴(体表)整体统一相关理论相悖。笔者复习文献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洁春  黄洁丽  熊苗  颜芳 《新中医》2023,55(10):197-201
<正>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疗法,其所选用的穴位多与十四经腧穴不同,有“奇正相通”的特色。杨维杰根据《黄帝内经》《难经》《易经》及《针灸甲乙经》等中医古籍中的相关理论,结合大量的临床经验,研创出“太极全息定位理论”“动气针法”“倒马针法”等,丰富了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拓展了董氏奇穴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经外奇穴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发现元、明、清古医籍中所用"奇穴""经外奇穴""漏经穴""经外穴""别穴"等名词术语,实际表达了"经穴之外奇效之穴"和"经穴之外腧穴"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应以"经外奇穴"为规范术语,以"奇穴"为简称;后者则应以"经外穴"为规范术语,以"漏经穴""别穴"为别名。现代针灸学教材由于没能澄清这两种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对"经外奇穴"之"经外"的误读,在"经外奇穴""经外穴"的定义上不能形成共识,因而在规范术语的厘定上一直徘徊不定,从早期的"经外奇穴"到中期的"奇穴""经外穴",近期又回到"经外奇穴"。教材中这些术语的混淆又直接影响了针灸术语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相关术语的厘定。  相似文献   

19.
冲、任、督、带是属于奇經入脉中的四脉。所謂奇經入脉,是与十二經脉相比較而言。《难經》說:“异于常者,謂之奇。”从医学发展情况看,十二經发現較早,一般称为正經或常經,奇經是在正經的基础上的新发現,故詫以为奇,正如称新发現的俞穴为經外奇穴一样。冲、任、督、带的原始含义:冲脉的“冲”是冲要(要道)之意,又由下而上,亦为冲,为十二經冲要,有十二經之海或血海称呼。任脉的“任”有容任、担任、妊养意义,三阴經脉皆会于本經,为阴脉  相似文献   

20.
对“经外奇穴”的理解,历来众说不一。“经外”二字,有认为指“十四经脉之外”者,也有认为指“十四经穴之外”者。“奇”字,有认为“奇零之义”者,也有认为“奇特疗效”者。笔者认为,“经外奇穴”的“经外”,当指“十四经脉之外”。“经”字,显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