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检查对根尖周病复杂病例的诊断价值 。方法    于2013 年5月至2014年5月从沈阳市铁西区牙病防治所门诊随机选取以不明原因牙痛为主诉的患者40例(患牙40颗),拍摄患牙X线根尖片(常规正位和远中10°平行投照)并进行CBCT检查,采用根尖周指数(PAI)评价根尖周病损状况,比较两种方法对根尖周病复杂病例诊断及病因判断的差异。结果    X线根尖片与CBCT检查在判断患牙有无根尖周病损上一致性差;两种方法对患牙PAI 分级判断的一致性亦差;CBCT检查能够更好地明确牙痛原因。结论    CBCT 检查有助于诊断临床上不明病因的根尖周病复杂病例。  相似文献   

2.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锥形束CT(CBCT)作为口腔临床检查的一种辅助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它具有分辨率高、辐射量低、成像迅速、三维重建、失真小、对硬组织成像好等诸多优点。传统的根尖片是以二维图像的形式显示三维物体及其周围结构,仅显示重叠的近远中向骨质破坏,不能显示颊舌向骨质破坏。CBCT作为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从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显示组织的三维结构,克服了根尖片二维图像重叠、变形等缺陷。CBCT的三维成像技术较传统根尖片具有独特优势,与根尖片相比,CBCT在观察骨质结构和根尖骨质破坏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本文就CBCT与根尖片在根尖病损识别中的差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衡士超  程勇  李波  肖丽珍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9):941-943,947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牙根外吸收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牙根外吸收的患者应用CBCT和数字化根尖片检查,对患牙在牙槽骨中的近远中向、颊舌向病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由3名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5阶法行ROC曲线解析。结果:50例应用CBCT检查得到的图像可准确显示近远中向、颊舌向的牙根外吸收情况;而数字化根尖片只可显示近远中情况,不能准确判断牙根外吸收颊舌向情况。CBCT图像的ROC曲线解析参数(Az=0.90),大于数字化根尖片的解析参数(Az=0.69)。结论:CBCT有利于牙根外吸收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对牙根纵裂(简称根裂)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颗临床检查可疑为根裂且通过X线根尖片不能确诊的患牙,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是否存在根裂影像,分别记录为明确根裂、可疑或非根裂。根裂的CT诊断标准为:至少连续2个牙根断面上可见明显的低密度裂隙影或折断片明显移位。结果:CBCT显示23颗患牙中明确根裂17颗,可疑4颗,非根裂2颗。17颗明确根裂患牙均经拔除证实;4颗可疑患牙经4~6月观察后亦拔除并确诊为根裂;CT图像未见根裂表现的2颗患牙经临床证实无根裂。经拔除后确诊根裂的21颗患牙中,活髓牙10颗,已牙髓治疗的无髓牙11颗。CBCT的诊断敏感度为81%。结论:锥形束CT有助于牙根纵裂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锥形束CT(CBCT)辅助诊断慢性根尖囊肿累及范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诊断为慢性根尖囊肿的CB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42例,观察X线根尖片及CB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综合评价CBCT在辅助诊断慢性根尖囊肿累及范围中的应用效果。结果:CBCT诊断慢性根尖囊肿累及范围的能力显著优于X线根尖片,42例均能通过CBCT准确诊断囊肿累及患牙,并于根管治疗后根尖囊肿如期愈合。结论:CBCT能够辅助诊断慢性根尖囊肿的累及范围,并指导临床医生判断受累患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分辨率锥形束CT(CBCT)和全景片在根尖吸收诊断中的差异。方法 选取160颗单根前磨牙,用以模拟4种不同程度的根尖吸收:无(完整的牙根)、轻度(根尖区近中、远中、颊面、舌面1.0 mm直径和深度的洞形)、中度(0.4、0.8、1.2、1.6 mm根尖缩短)、重度(2.4、2.8、3.2、3.6 mm根尖缩短)。模拟完成后,对所有牙齿拍摄CBCT(0.2和0.3 mm分辨率)和全景片获取3组X线图像。经校正后,3名正畸临床医师通过对图像资料的分析对所有样本的根尖吸收程度进行诊断。采用McNemar检验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成像技术诊断不同程度根尖吸收的正确率。结果 采用全景片诊断全部根尖吸收样本的正确率为57.5%,而采用0.2和0.3 mm分辨率CBCT的正确率分别为85%和81.3%。对全部样本的诊断,0.2 mm分辨率CBCT和全景片以及0.3 mm分辨率CBCT和全景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对无、轻度、重度和全部根尖吸收样本的诊断,0.2和0.3 mm分辨率CB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全景片,CBCT对根尖吸收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在根尖吸收的诊断中,0.2和0.3 mm分辨率CBCT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但0.3 mm分辨率CBCT对患者的辐射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7.
8.
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可从三维方向展现根尖周病变大小及形态,能够提供常规根尖片无法提供的信息,对于评估预后,根管治疗后根尖周病变的准确诊断及制定进一步治疗计划有着重要意义。但CBCT存在放射剂量较大,费用高,是否常规应用于疗效评价还存在争议。本文将就CBCT在根管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优劣势、评价具体方法、评价效果及应用展望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应用CBCT进行疗效评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口腔锥形束CT(CBCT)在评价牙槽骨缺损方面的作用。方法拍摄10例牙周病患者全口数字化根尖片和CBCT,分别在医用显示器上观察分析256颗牙位近远中、颊舌向的牙槽骨缺损情况。结果数字化根尖片和CBCT均可以显示近远中牙槽骨情况,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数字化根尖片上不能准确判断牙槽骨缺损是位于颊侧或舌侧,CBCT可以准确显示颊舌向牙槽骨缺损情况,CBCT明显优于数字化根尖片。结论 CBCT比根尖片更有利于牙槽骨缺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样本人群中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情况及性别、年龄、后牙缺失对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的影响;分析在病理状态下,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与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的关系,及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的侵犯程度对窦底黏膜增厚的影响。方法选用334例符合标准患者的双侧上颌窦影像资料,包含636个上颌窦。在NNT软件界面下在矢状及冠状面记录患者上颌窦黏膜厚度(A型:≤2 mm; B型:>2 mm)、性别、年龄和上颌后牙缺失及根尖周病变的存在情况。对于无后牙缺失及存在清晰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的患者,记录病变与上颌窦底的波及关系:OS型(病变与上颌窦底存在一定距离); CO型(病变仅接触上颌窦底但未突破); IS型(病变突入上颌窦底)。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3个组:18~40岁; 41~60岁;>60岁。结果上颌窦黏膜病理性增厚的比例为40.4%,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对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有明显影响(P=0.00),黏膜增厚比例为77.9%; 3种不同类型的上颌后牙根尖周病变与窦底的波及关系造成的窦底黏膜增厚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30);男性上颌窦黏膜增厚比例(45.6%)显著大于女性(36.3%)(P=0.01); 41~60岁及60岁以上人群上颌窦黏膜增厚比例显著大于40岁以下人群(P=0.00);上颌后牙有缺失时上颌窦底黏膜发生黏膜增厚的比例(58.9%)显著高于上颌后牙无缺失的情况(35.7%)(P=0.00)。结论根尖周病变是导致上颌窦黏膜增厚的主要因素,且随着根尖周病损逐渐侵入上颌窦内,上颌窦底黏膜增厚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但是,当上颌后牙根尖周存在病变时,即使病变范围未触及上颌窦底,也不能排除上颌窦炎的可能性。另外,男性、中老年人群及上颌后牙缺失患者上颌窦黏膜增厚比例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a new periapical index based on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for identification of apical periodontitis (AP). The periapical index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BCTPAI)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riteria established from measurements corresponding to periapical radiolucency interpreted on CBCT scans. Radiolucent images suggestive of periapical lesion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the working tools of Planimp software on CBCT scans in 3 dimensions: buccopalatal, mesiodistal, and diagonal. The CBCTPAI was determined by the largest lesion extension. A 6-point (0-5) scoring system was used with 2 additional variables, expansion of cortical bone and destruction of cortical bone. A total of 1014 images (periapical radiographs and CBCT scans) originally taken from 596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3 observers by using the CBCTPAI criteria. AP was identified in 39.5% and 60.9% of cases by radiography and CBCT, respectively (P < .01). The CBCTPAI offers an accurate diagnostic method for use with high-resolution images, which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alse-negative diagnosis, minimize observer interference, and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of epidemiologic studies, especially those referring to AP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相似文献   

13.
14.
锥形束CT(CBCT)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的辐射剂量,从三维角度显示复杂的口腔颌面部影像,获得无失真的颌面部骨及牙体组织信息,是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重要影像检查工具。本文就CBCT在诊治牙体根尖周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口腔医学》2015,(7):577-580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与根尖片对根管充填后效果的评价,进一步探讨CBCT在根管治疗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诊断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100颗患牙(221例根管),根管充填后同步拍摄根尖片与CBCT,术后分别由2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从根管充填的有效长度与严密程度两方面进行读片,运用卡方检验比较2种方法是否在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性。结果总计充填根管214例,充填遗漏7例,在根管充填长度、严密程度及满意程度评价方面,分别约有34.58%、30.48%和37.58%的根管在数字化根尖片与CBCT的评价结果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经过统计学检验,数字化根尖片与CBCT在上述三方面的评价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BCT较根尖片在根管治疗术的长度及严密程度评价方面更为灵敏及准确,在复杂或疑难的根管治疗术中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