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估依巴斯汀片(商品名:思金)在第二代抗组胺药中的性价比,探讨第二代抗组胺药的抗炎活性。方法14d为1个疗程,比较第二代抗组胺药中17个同类品种的半衰期、安全性、抗炎活性、总有效率、儿童用药、日用价格、日用剂量、日用次数等。结果依巴斯汀半衰期(t1/2)为17.5h,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代抗组胺药t1/2为15.7h;依巴斯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代抗组胺药平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0%:依巴斯汀片抗炎活性除对嗜酸粒细胞控制比较弱,对其他炎性细胞及介质都有较好的稳定或抑制作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60%。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第二代抗组胺药平均总有效率为71.57%;依巴斯汀片日用次数一次,一片10mg,价格2.53元/d,第二代抗组胺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日费用为7.83元/d;依巴斯汀片对2岁以上儿童均可使用。结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及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价兼物美、使用方便的药品才是真正有市场的产品;依巴斯汀片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及良好风险收益比。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9-2002年抗组胺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永琴 《中国药业》2003,12(8):50-51
目的:考察医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2002年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的年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但总用药频度(DDDs)差别不大;第2代抗组胺药比特利、酮替芬在4年的DDDs排序中稳居前2位,其中比特利年用药金额及DDDs连续4年名列第1位。结论:经济、高效、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组胺药是医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3.
第二代抗组胺药结构和种类不同,药效和代谢特点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疾病可采用加大剂量或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一般采用隔日服药至间断服药等降阶梯方式逐渐停药;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的过敏性疾病病人,应该选择相应的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4.
我院抗组胺药应用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艳莲 《中国药师》2005,8(3):237-238
目的:分析我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预测,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我院2001~2003年抗组胺药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代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呈下降趋势,第二代稳步上升.结论: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经济高效的抗组胺药是医生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儿科抗组胺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干预作用,以促进抗组胺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整理2011年第三季度(临床药师干预前)和2012年第三季度(临床药师干预后)我院儿科所有住院患儿病历,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其中抗组胺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儿科抗组胺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与肝药酶抑制剂联用不当、选药不当、用药剂量不当、用药频次不当、与抗组胺药物联用不当;经临床药师的合理干预,其不合理使用率从干预前的31.48%下降到干预后的5.76%(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儿科抗组胺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干预,可促进儿科抗组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德彪  龙锐 《中国药业》2012,21(3):49-50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抗组胺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 对重庆地区20家医院2007年至2009年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这3年中,第2代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分别占总销售金额的99%以上;用药频度排序列前2位的药品是左西替利嗪和酮替芬;国产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涨,合资和进口药品的变化不大.结论 第2代抗组胺药居重庆地区抗组胺药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我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 ~2015年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过敏药销售金额及DDDs呈现波动,2015年有所下降,用药结构变化不大.结论 安全、有效的第2、3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要药物,是医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应用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来我院抗组胺药DDDs和消耗金额逐年稳定增长。DDDs排序稳居前3名的药品为西替利嗪片、左西替利嗪片和氯雷他定片,3种药品的DDDs之和占全部抗组胺药DDDs的90%以上。结论:第2代和第3代抗组胺药物是医院治疗过敏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研究某院口服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频度分析法,对某院2005年至2009年临床应用的口服抗组胺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论 某院口服抗组胺药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二代抗组胺药使用频度位居前列.结论 某院抗组胺药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第二代抗组胺药是临床首选用药;氯苯那敏等经典抗组胺药由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在临床应用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市儿童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药品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7-2019年门诊药房口服抗组胺药品的相关数据信息,统计药品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8、2019年口服抗组胺药的使用量和用药金额相对平稳,但相对于2017年的使用量和用药金额则均有大幅提升,第1代抗组胺药的用药金额占比不到全部抗组胺药的1%,3年来,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DDDs)排在第1位的药品是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日均费用(DDC)最高的药品是氯雷他定糖浆。结论 天津市儿童医院抗组胺药的使用量和用药频率与患儿年龄特征和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其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同时应及时了解临床用药现状,规范管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质予泵抑制剂(PPIs)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PPIs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PPIs的销售金额占消化系统销售金额的40%以上,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高于整个消化系统用药的增长速度;口服PPIsDDDs比例为85%,DDC7.28~7.91元,注射PPIsDDDs比例为15%,DDC61.14—71.70元;销售金额前3位是:奥美拉唑钠(IV)两个国产品种和雷贝拉唑;DDDs前3位:奥美拉唑(奥克)、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结论:PPIs是一类发展潜力巨大的药物,兰索拉唑增长速度最快,我院PPIs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2.
2005—2007年某院抗菌药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近3年来抗菌药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使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5—2007年各类抗菌药及常用品种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时统计4种强势致病菌的年度耐药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抗菌药使用总的DDDs逐年上升,3年来总的增幅为19.16%;DDDs前3位一直都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4种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细菌耐药率变化与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密切相关。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有重要的影响,医院须加强抗菌药的管理,以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积水潭医院中药房2007—2009年口服祛瘀剂类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3年中口服祛瘀剂类中成药的销售量和销售金额,采用金额分析法、药物使用频度(DDDs)分析法对祛瘀剂类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年DDDs和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口服祛瘀剂类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年销量总金额、年DDDs总值呈增长趋势,DDDs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口服祛瘀剂类中成药应用合理,管理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医院门诊处方用药费用进行分析,调查医院门诊处方用药费用实际情况,了解其变化趋势,为医院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每1000人次门诊处方用药年均总费用和抗茵药物费用进行分析。结果:每1000人次门诊处方用药费用年平均值为208544元,年平均增长率为6.18%,每1000人次处方抗菌药物的年平均费用为25670元,年平均增长率为0.73%。结论:药品费用的增长需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虽然我院门诊用药费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季节性接触性面部皮炎的变应原皮试及免疫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皮肤科收治的87例面部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皮肤科变态反应室制备实验变应原浸液为抗原,共有16种吸入物,于皮试前3 d,所有患者均停用皮质激素以及抗组胺药物,予以患者变应原皮试处理,观察患者的免疫效果。结果87例患者,65例患者均对同一种或者多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阳性致敏变应原与发病季节吻合患者58例,予以患者免疫疗法后,33例治愈,27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总显效率为68.96%,总有效率为88.50%。结论季节性面部皮炎主要致病因素是花粉抗原,于春、秋季节,面部皮炎发病率与季节致敏原阳性率相吻合,免疫疗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樊国强  左右  杜娟 《中国药房》2012,(16):1517-1519
目的:探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CMP)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CMP124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CMP致ADR发生率为1.85%,主要与患者年龄、用法用量、是否合理用药等因素相关(P<0.05);ADR类型主要为皮肤过敏、消化道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肌肉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CMP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老年及儿童等特殊群体应慎用,避免剂量过大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盛 《中国药房》2011,(42):3945-3947
目的:评价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均逐年增长,2009年的销售金额和DDDs分别是2007年的1.54倍和1.22倍;药品价格上涨占28%,下调占11%;新一代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和DDDs增长迅速。结论:我院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占据了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与临床应用的主导地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解海  王立志 《中国药房》2011,(3):266-267
目的:评价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种类、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丹红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和DDDs居前列。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增长迅速。必须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CAP住院患儿108例,统计分析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费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共计4类12种,使用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两种,联合用药以二联用药为主(63.O%),治疗有效率为95.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171.76元,人均每日抗菌药物费用为137.85元。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后,我院CAP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