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6、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精神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患者组为 30例未用过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 ,对照组为 2 0例无精神疾患的轻微脑外伤患者 ,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 2、IL 6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 结果  (1)患者组血浆及脑脊液IL 2、IL 6和IgG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2 )在患者组中 ,血浆IL 6与血浆IgG(r =0 6 90 )和脑脊液IL 6 (r =0 4 2 5 )呈正相关 (P <0 0 1和P <0 0 5 ) ,血浆IgG与脑脊液IgG呈正相关 (r =0 4 0 9,P <0 0 5 ) ;脑脊液IL 6与脑脊液IgG呈正相关 (r =0 5 10 ,P <0 0 5 )。在对照组中 ,血浆IL 2与血浆IL 6 (r =0 5 0 4 ,P <0 0 5 )和IgG (r =0 74 0 ,P <0 0 1)呈正相关 ,血浆IL 6与血浆IgG(r=0 6 75 ,P <0 0 1)和脑脊液IL 6 (r =0 6 33,P <0 0 1)呈正相关 ,血浆IgG与脑脊液IgG(r =0 6 19,P <0 0 5 )呈正相关。 (3)血浆IL 2与P因子分呈正相关 (r =0 6 4 5 ,P =0 0 0 )。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处于免疫激活状态 ,IL 2、IL 6、IgG与精神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放射免疫吸附法,对30例(男10例,女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氯氮平治疗前后及28名(男13名,女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IL6、IL13及sIL6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患者组治疗前[(202±26)ng/L]后[(217±28)ng/L]血浆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1±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组氯氮平治疗后血浆IL6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2)患者组治疗第6周末血浆sIL6R水平[(23±20)ng/L]比治疗前[(34±16)n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治疗前血浆IL13水平[(16±1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1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22±14)ng/L]比治疗前有所升高。(4)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组治疗第6周末血浆IL6水平的增高幅度与氯氮平治疗剂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2,P=0000);治疗前血浆sIL6R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79,P=0020),血浆IL13水平与阴性症状分(r=-0602,P=0000)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r=-0334,P=0035)呈负相关;治疗前后IL13的变化幅度与阴性症状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611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 和α-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α 干扰素 (α IFN)水平及抗精神病药对其影响。方法  6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应用适量的氟哌啶醇、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 1 2周。在治疗前后评定PANSS和TESS量表 ,并采用酶联免疫试验 (ELISA)检测血清IL 6和α INF含量。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血清IL 6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男女之间无差异 ;血清IL 6与病程 ,PANSS总分均呈正相关 (r=0 62 7,0 592 ,P <0 0 5) ,而与首发年龄 ,阴性症状分、阳性症状分 ,一般病理分 ,TESS总分无相关 (P >0 0 5) ;血清IL 6水平在 3种药物治疗后都显著降低 (P <0 0 5) ,但仍高于正常人群 (P <0 0 5) ,各药间两两比较亦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α IFN明显低于正常组 ,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 (P >0 0 5)。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生中IL 6产生增加并反映早期病情严重程度 ,α IFN产生不足。各种抗精神病药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 (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别对 11例AD患者、13例血管性痴呆 (VD)患者及 13例正常对照者 (NC)血清和CSF中IL 6及sIL 6R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1)CSF中IL 6和sIL 6R水平各组检测的阳性率均较高 ,依次为AD >VD >NC ,痴呆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 (2 )痴呆两组患者血清sIL 6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3)CSF中IL 6和sIL 6R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75 ,P <0 .0 5 ) ,与MMS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 (r =- 0 .6 9,P <0 .0 5 )。结论 CSF中IL 6水平与痴呆严重程度有关 ,检测CSF中IL 6更能反映痴呆患者的免疫炎性改变 ,不仅为AD的慢性免疫炎症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将为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①AD组和血管性痴呆 (VD)组CSF中IL 6含量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 ;血清和CSF中sIL 6R含量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②AD患者CSF中IL 6和sIL 6R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75 ,P <0 0 5 ) ,与MMS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 (r =-0 69,P <0 0 5 )。结论 :CSF中IL 6可能主要来源中枢神经系统的自身合成 ,并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有关。检测CSF中IL 6与sIL 6R可为痴呆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6 )及其可溶性受体 (sIL 6R)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发病中的作用及免疫抑制性药物对其影响。方法 按Asbury标准选择GBS患者 4 3例 ,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0~Ⅴ级 )。其中Ⅱ级 13例 ,Ⅲ级 2 3例 ,Ⅳ级 7例。按分层随机原则 ,将GBS者分为 2组 ,分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激素 )和雷公藤多甙治疗 ,在开始前、治疗后第 8周各按统一标准进行评估 1次 ,并取静脉血和脑脊液 (CSF)配对标本 2mL ,用ELISA法测定sIL 6R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 6。结果  (1)病初GBS者血清IL 6、sIL 6R分别为 (6 9.73± 2 5.2 5)ng/L和 (4 6 .6 5± 11.59)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7.94± 5.6 6 )ng/L和 (2 9.2 5± 11.0 4 )μg/L(t =13.16 ,7.33,P <0 .0 0 1) ,此外CSFIL 6、sIL 6R分别为 (14.33± 6 .6 9)ng/L和 (9.4 5± 0 .98) μg/L ,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35± 2 .79)ng/L和 (1.38± 0 .50 ) μg/L(t=10 .0 2 ,4 8.4 8,P <0 .0 0 1)。(2 )病初GBS者CSFIL 6、sIL 6R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相关密切 (r=0 .6 7,0 .4 8,P <0 .0 1)。(3)雷公藤多甙与激素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雷公藤多甙组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进步 1级以上者为 90 .3% ,明显高于激素组的6 1.9% (x2 =5.0 6 ,P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 mg/d)、帕罗西汀(20 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 ①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血清白细胞介素-2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平衡法 )检测 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2含量。并对患者进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 (PANSS)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副反应量表(TESS)等评定。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 2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男女之间无差异 ;精神分裂症治疗前血清IL 2水平Ⅰ型显著低于Ⅱ型 (P <0 0 5 ) ,混合型和Ⅰ型、Ⅱ型之间分别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氯氮平和利培酮能显著降低血清IL 2水平 (P <0 0 5 ) ,氟哌啶醇治疗前后IL 2改变不明显。治疗前后血清IL 2水平及其变化与首发年龄、病程、PANSS和HAMD评分及减分率、TESS总分均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清IL 2降低 ,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 ,并可影响其早期亚型分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 2水平达到免疫抑制作用。有必要加强免疫调节剂的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后血浆瘦素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患者组为65例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以计算体质量指数,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空腹血浆瘦素和IL6。选取5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组体质量指数、血浆瘦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患者组血浆IL6水平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小于0.05);治疗前后血浆瘦素的差值和IL6的差值呈负相关(r=-0.388,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服用利培酮治疗容易出现药源性肥胖,增高的IL6水平可能是瘦素抵抗的原因之一;过高的瘦素水平与IL6之间可能存在负反馈。  相似文献   

10.
是否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白介素6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家庭性精神分裂症(FS)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SS)患者血浆白介素6(IL-6)水平差异,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FS患者28例,SS患者47例、FS患者的一级亲属15例及29名正常人的血浆IL-6水平进行检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结果:FS患者组血浆IL-6水平明显地SS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而与FS患者的一级亲属组的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其IL-6水平与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与阳性症状分呈负相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SS患者组血浆IL-6水平低于FS患者的一级亲属组。结论:FS患者存在血浆IL-6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IL-6水平升高可能存在家族聚集性,且FS患者IL-6水平与其精神症状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SIL-2R含量,并进行有关量表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SIL-2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男女患者间无差异;Ⅰ型精神分裂症血清SIL-2R浓度显著高于Ⅱ型和混合型(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SIL-2R浓度与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469,P<0.05),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呈正相关(r=0446,P<0.05);氯氮平和利培酮能显著升高血清SIL-2R浓度(P<0.01,P<0.05);此外,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升高与病程,治疗前的SIL-2R和PANSS总分显著相关.结论血清SIL-2R升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亦可能成为其临床亚型分布和早期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新指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尤其是氯氮平)可能通过升高SIL-2R血清浓度达到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IL—6的浓度,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在治疗前血浆IL—6、IgG的水平显著增高,治疗6周症状缓解后仍显著增高;症状基本缓解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相关细胞因子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Ⅰ型(以阳性症状为主)、Ⅱ型(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其中Ⅰ型组17例,Ⅱ型组10例,混合型3例;健康对照者2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LA)对血浆IL-6、sIL-6R及IL-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及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浆IL-1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Ⅱ型组患者的IL-6及sIL-6R水平均比Ⅰ型组高,其中Ⅱ型组患者IL-6显著高于Ⅰ型组,Ⅱ型组患者血浆IL-13水平显著低于Ⅰ型组;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6、sIL-6R及IL-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IL-6、IL-13水平异常,血浆IL-6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可能是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神经营养因子(NT-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分为阳性组(n=49)和阴性组(n=43);分别进行血清β2-MG、NT-3、IL-6水平检测;结果与9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β2-MG、NT-3、IL-6水平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清β2-MG、 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阳性组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IL-6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P均0.01)。阳性组、阴性组的血清β2-MG水平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r=0.35,r=0.42;P均0.05);阴性组血清β2-MG水平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39,P0.05);阳性组中血清NT-3水平与兴奋评分、抑郁评分呈正相关(r=0.39,r=0.32,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中枢神经免疫异常及神经营养不良;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中枢神经免疫异常更明显;血清β2-MG、NT-3、IL-6水平与患者症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炎性标志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纳入精神分裂症 患者50 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40 名。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修订版外 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和攻击行为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检测受试者血浆IL-6、IL-10 水平。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炎性标志物的水平,分析炎 性标志物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 水平和IL-6/IL-10 比值高于健康对照 (P< 0.01),IL-10 水平低于健康对照(P< 0.01)。有攻击行为的患者血浆IL-6 和IL-6/IL-10 比值明显高于 无攻击行为的患者(P < 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 水平与MOAS 总分及体力攻击分量表得分呈 正相关(r=0.363、0.309,P< 0.05),IL-10 水平与对财物的攻击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281,P=0.048), IL-6/IL-10 比值与MOAS 总分、对财物的攻击分量表得分及体力攻击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23、 0.421、0.303;P< 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与免疫炎性反应失衡有关,IL-6、IL-10 及比值可 能成为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及其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血清IL-6,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氯氮平浓度,以20名女性健康者血清IL-6作对照,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与治疗第4周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第1、2、4周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治疗后各时点IL-6与氯氮平血清浓度无显著相关;氯氮平治疗4周后,PANSS减分率与IL-6减分率无显著相关。结论: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L-6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氯氮平可显著降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IL-6水平,精神分裂症症状改善与IL-6变化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血清IL-2、IL-6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体型指数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35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予氯氮平治疗10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0周末采用PANSS评估精神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S)测定血清IL-2、IL-6水平。同时记录体型指数(BMI)。选取健康志愿35例作对照组,样本采集与检测同患组。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组血清IL-2水平显高于对照组(t=2.93,P=0.006),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差异(P〉0.05);氯氮平治疗10周末血清IL-2水平比治疗前显下降(t=3.51,P=0.001);血清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增高(t=2.53,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组体型指数显高于治疗前(t=6.02,P〈0.01)。治疗前血清IL-2水平与阳性症状评分呈显正相关(r=0.36,n=35,P=0.042)。与阴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PANSS总分及体型指数均无显相关性(P〉0.05)。治疗前血清IL-6水平与各组精神症状及体型指数均无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血清IL-2下降值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呈显正相关(r=0.35,n=35,P=0.042);IL-6增加值与各组精神症状减分值及体型指数增加值均无显相关性(P〉0.05)。结论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血清IL-2、IL-6水平有显影响,其临床意义可能与精神症状的变化有关,与氯氮平引起的体型指数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奥氮平单药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06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7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患者组接受奥氮平单药治疗并随访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结果:共68例患者完成随访,脱落率为35. 8%。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基线期血清IL-6水平分别为(63. 89±4. 33) ng/L及(23. 84±2. 95) n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5. 82,P 0. 01)。患者组治疗12周血清IL-6水平(44. 17±6. 31) ng/L较基线期(63. 89±4. 33) ng/L明显下降(t=-23. 23,P 0. 01)。患者组治疗后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分(F=682. 14)、阴性症状分(F=180. 27)、精神病理分(F=400. 36)和总分(F=570. 07)较基线期明显下降(P均0. 01)。患者组血清IL-6水平变化与PANSS阴性因子分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 26,P=0. 036),与阳性因子分(r=0. 22,P=0. 07)、精神病理分(r=-0. 01,P=0. 91)和总分(r=0. 18,P=0. 13)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奥氮平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6水平起到改善阴性症状的作用,血清IL-6水平可能是治疗阴性症状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影响 ,并探讨IL 6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5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4周末、8周末、6个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 6水平 ,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第 4、8周末、6个月末IL 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第 6个月末IL 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不同药物治疗组间IL 6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L 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后 8周末血清IL 6下降值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后 6个月末血清IL 6下降值与PANSS总分减分值呈正相关 ,抗精神药物剂量与IL 6下降值无相关关系。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IL 6有相似的抑制作用 ,IL 6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精神病理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丹麦KeyPointV2.12脑电生理仪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8名正常对照进行P300测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P300波幅在Fz点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血清Hcy水平与Fz点的P300波幅呈负相关(r=-0.37,P0.05),而与Pz点的P300潜伏期呈正相关(r=0.34,P0.05);患者组血清Hcy水平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49,P0.01);患者组PANSS阴性症状分与Fz点的P300波幅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Hcy代谢失衡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