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笑退热散的临床疗效,为该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0例临床发热患儿分为一笑退热散治疗组(180例)、布诺芬对照组(140例).治疗组给予一笑退热散灌肠,用量0.1 g/kg,2次/d;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比较两组退热度数、退热时间、体温反跳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稍慢,约85.5%的患儿在3h后开始退热,但药效时间长,退热后不易反弹;而对照组起效时间快,有效退热时间短,约79%患儿在3h内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组总有效率92.6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笑退热散保留灌肠能够降低外感发热小儿患者体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针刺退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肖蕾  蒋戈利  赵建国  王立新 《中国针灸》2004,24(11):796-799
目的:介绍近年针刺退热的临床治疗状况及机理研究,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退热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目前针刺退热在疗效评定标准、针刺穴方及机理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龙燮  吴海波 《中国中医急症》2014,(10):1922-1923
目的 观察安官牛黄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急性脑梗死伴高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的是神经内科(卒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退热时间、住院天数、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退热天数、住院天数、出院时NIHS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热患者退热效果好,可同时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任桂华  张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46-1746
目的 :观察退热消扁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的疗效。方法 :将 112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5 6例以退热消扁合剂治疗 ,对照组 5 6例以西药退热对症治疗。 1疗程后观察退热时间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 4 8.2 %、37.5 % ,总有效率为 96 .4 % ;对照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 16 .1%、19.6 % ,总有效率为 76 .8%。 2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方面 ,治疗组虽初期起效较缓 ,但作用持久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续 ,治疗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且退热后热后反复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退热消扁合剂治疗外感高热症具有退热较快 ,作用持久 ,不易反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直肠滴入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外感发热60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药直肠滴入)30例和对照组(口服布洛芬)30例,观察其临床有效率、热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较对照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选择合适的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患儿2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退热合剂灌肠,对照组予退热西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完全退热时间及体温反跳情况亦优于对照组;两组体温下降幅度、退热起效时间相近.结论退热合剂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柴胡挥发油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味苦、微辛,性平,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百日咳、肝郁肋痛、风疹、疮毒疖肿等,临床上广泛用于外感发热.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皂苷,其中柴胡挥发油是其发汗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良好的解表退热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5天后观察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为短,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中药柴胡入脾肺二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柴胡是临床常用解表药,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的功效.主治:少阳证,外感发热;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疟疾等.现有的中药类辞书大多将柴胡归属于肝、胆二经,难以全面地解释其归类、功效与临床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笔者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认为柴胡还可归于脾、肺二经,有利于全面解释其属于发散风热药及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7例外科术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和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31.45±32.08)h,观察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102.48±31.82)h,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58%,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由气虚和体虚引起的术后发热现象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或全草.性味苦、辛,入肝、胆经.功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其味辛性平,能够升发疏散,枢转少阳之机,祛邪外出,故能和解退热.它和表透达,疏通经络气血、和调津液,无汗能发,有汗能敛.柴胡本为气分药,入气分能疏气解郁,以气治血,即通过调气而治血分病,同时其又入足厥阴经,肝为血脏,故又能入血分,行血中之气,临床应用时配伍不同,既能祛散血中之寒,又能推动血中郁热,使之透达外解,本方就柴胡在和解退热方面做一浅表的综述,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上对28例恶性肿瘤介入术后发热患者应用血必净药物治疗的方法证明血必净药物,退热效果好,缩短发热周期.方法:对56例恶性肿瘤介入术后发热患者人进行分组,28例实验组,28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应用血必净,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退热方法.结果:28例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发热周期缩短,退热效果明显.结论:血必净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介入术后发热,可以收到很好退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上感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1∶1∶1比例分组,分为上感颗粒(治疗组)20例,日夜百服咛(对照组)20例,上感颗粒安慰剂(安慰剂组)20例.观察患者即刻退热作用、解热时间、临床症状消失率、临床痊愈率.结果 (1)即刻退热作用: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即刻退热效果优于安慰剂组(P<0.05).(2)解热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临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P<0.05).结论 上感颗粒治疗外感发热能有效退热,改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性发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退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采用自拟退热合剂治疗,早晚各服1袋,对照组88例,采用利巴韦林0.3 mg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3d。比较两组退热后体温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治愈率(23.9%)及总有效率(9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0%,79.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发热、咽痛、流涕、鼻塞症状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退热合剂退热效果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比对照组效果明显,本方退热迅速并且使用方便,显效快捷等特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是理想的外感发热退热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点刺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60例外感发热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60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対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儿推拿疗法,观察组给予推拿配合点刺放血治疗,对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3. 33%,与对照组76. 67%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3. 26±1. 37) h、(30. 83±12. 19) h,明显低于对照组(4. 73±1. 79) h、(41. 39±15. 27)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配合点刺放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见效迅速,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现代实验学方法对柴莪退热栓体内外抗流感病毒的实验观察,探讨柴莪退热栓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机理,为临床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接种流感病毒FM1株于MDCK(狗肾细胞),观察柴莪退热栓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体内抗病毒实验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柴莪退热栓对肺指数、血凝滴度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通过毒性实验观察到药物煎剂在MDCK上的半数毒性浓度为12.5mg/mL,在该浓度下,药物对甲型流感病毒无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研究表明柴莪退热栓的肺指数抑制率为20%,提示本药在体内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结论:柴莪退热栓的抗病毒作用可能需要体内免疫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王彦  台杰  孙立靖 《光明中医》2007,22(11):70-71
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经,功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因其性能升散,故运用多谨慎.我在临床应用多年,感觉掌握好适应证和用量,效果还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均应用柴葛解肌汤治疗,治疗期间不服用西药,治疗1~3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天退热(2剂)45例,2天退热(3剂)51例,6例无效.经治疗痊愈96例,为94.1%,无效6例,为5.9%.结论:柴葛解肌汤能同时兼顾外感邪热的表、里、和半表半里三个病理层次,从而发越之、清透之、引领之,直令邪热无所遁形.所以其最善退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  相似文献   

19.
柴胡的功用大凡有三,即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但在临床中,却有不少医者对其退热与泻火、疏肝与理气、升阳与补虚这几个概念认识模糊,致使滥用或误用柴胡者屡见不鲜,笔者欲就此谈几点浮浅认识.一、疏散退热,但不足以泻火 柴胡味苦辛,气微寒,辛可疏散,寒可清热,故邪热外袭,郁而发热者,可以柴胡疏散宣泄之.又因其入肝胆经,故对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胆热内郁的少阳病尤为首选,如《伤寒论》的小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小儿退热栓塞肛进行退热,观察组100例患儿应用退热合剂直肠给药进行退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退热时间、主要症状,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6%),且主要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退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1),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前血常规异常,经治疗明显改善(P0.01);而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并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其退热效果快,改善血常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