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液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研究二者和癌前疾病的关系,实践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组与慢性萎综性胃炎组间无显著差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胃炎有显著差异,表明溃疡病与萎缩性胃炎既和胃良性病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差异,具有癌变的可能,只是接近癌肿的程度不同,胃十二指肠溃疡更接近于胃良性病,萎缩性胃炎更接近于胃癌,本文支持胃溃疡  相似文献   

2.
对201例慢性肝病行胃镜检查,153例(76.1%)呈现胃、十二指肠粘膜损害。分别比较不同类型慢性肝病的胃炎、十二指肠炎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与肝炎后肝硬化(PHC)无明显差异;而CAH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PHC与CPH,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表明肝病越活动,越严重,粘膜损害越明显;提示肝─胃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与祖国医学"肝胃不和"之说颇为相似。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组(胃病组)比较,慢性肝病并胃十二指肠疾病组(肝胃组)腹痛少见(占20.3%),上消化道出血多见(占75.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常见(占62.9%),三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肝胃组胃粘膜糜烂和溃疡活跃出血达37.1%,易诱发肝昏迷死亡(占34.9%).此外,对粘膜损害的机理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对慢性浅表性胃炎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癌8例和正常人32例同时测定了血液、胃液、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胃泌素浓度(分别简称SGC、GJGC、AGC、DGC)。结果表明,SGC和GJGC在各组内个体差异很大。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AGC低于正常对照组,其降低程度与胃粘膜萎缩程度有关。除萎缩性胃炎外其它各疾病组的DGC和DGC/AG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胃溃疡和胃癌患者中胃体部病变时各种胃泌素浓度均呈高于胃窦部病变的趋势。十二指肠溃疡患者DGC与SGC间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0.75、P<0.001).本文讨论了各种常见上胃肠道疾病时各部胃泌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52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胃电图及胃镜检查对照。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的胃电图和胃镜肉眼诊断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及球溃疡并胃炎的诊断,胃电图不及胃镜(P<0.05);对胃节律紊乱综合征(GDS)的诊断,胃电图优于胃镜(P<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及胃腺癌中的表达,以探讨PDCD5蛋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CD5在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和30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①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表达最高,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在肠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胃腺癌组(P<0.05),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腺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DCD5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腺癌的过程中阳性表达逐渐降低;但其在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78例疣状胃炎病理资料,并与同期8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疣状胃炎中HP阳性率为82%,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45.1%)和慢性萎缩性胃炎(56.4%)(P〈0.01)。成熟型疣状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12.7%和14.1%,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熟型疣状胃炎具有高度癌变的可能,是一种胃癌癌前疾病,应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血清唾液酸的测定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测定了48例肝癌、60例其它癌症及45例肝硬化、52例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患者血清唾液酸(SA)水平。结果表明,恶性病变患者S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良性疾病组。肝癌及其它癌症SA的阳性率分别为92%和84%,并明显高于肝硬化与胃十二指肠溃疡,本文提示血清SA测定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慢性胃炎174例(其中浅表性胃炎62例,弥漫性胃窦胃炎57例,多灶性萎缩性胃炎55例)和十二指肠溃疡54例患者血清Hp进行检测分析,对Hp阳性的132例慢性胃炎和5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VacA、CagA抗体检测。结果:慢性胃炎174例中检测出Hp阳性132例,阳性率为75.86%(其中浅表性胃炎Hp阳性率为75.81%,弥漫性胃窦胃炎为78.95%,多灶性萎缩性胃炎72.7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阳性率为92.59%。在182例Hp阳性者中VacA、CagA抗体检测出阳性率为53.85%,而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提示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检出情况和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10736例胃镜确诊的胃病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在就诊的胃病患者中,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构成比在蒙古族和汉族间无明显差异。农村牧区的萎缩性胃炎占29.18%,高于国内高发区的20.53%。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十二指肠溃疡的百分比较低,胃溃疡百分比相对较高,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1:1.11.在在村牧区,十二指肠溃疡检的构成比低于胃溃病。牧区胃溃疡构成比明显高于农村和城市。认为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和种族无关,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在牧区构成比较高与当地的饮食习惯(如大量饮酒、饮食单调、粗糙和缺乏新鲜蔬菜等)有关,城市十二指肠溃疡构成比高,则主要与生活环境和精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银染色技术研究了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0例十二指肠溃疡及20例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的AgNOR计数变化,以探讨AgNOR计数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十二指肠溃疡组与正常十二指肠粘膜组AgNOR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与十二指肠溃疡和正常粘膜比较AgNOR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低分比腺癌及粘液腺癌与高分化腺癌及乳头状腺癌比较AgNOR计数也有显著者差异(P<0.05)。结果表明AgNOR计数能较好反映原发性十二指癌的增殖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恶性程度的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1.
根据胃液成分的6项参数,用POMS程序,就6种(510例)慢性胃病,按3种组合进行 Bayes 准则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胃癌、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之间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有判别作用的参数依次为 DNA、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游离酸;其判别距阵示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达78%。2.胃癌、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3种病之间,胃液参数判别的差异亦十分显著;粘液、DNA、胆汁酸及 pH 值的判别效果有显著性;胃癌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63.3%及92%。3.浅表性、浅表-萎缩性和萎缩性胃炎进行判别时差异有显著意义,本组有判别作用的参数则依次为粘液、胆汁酸以及蛋白酶和pH值4项;判别距阵显示的符合率,萎缩性胃炎为51%,浅表性胃炎为75.8%,而浅表-萎缩性仅13%,表明后者具有很高的重叠性。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110例各种胃病患者进行了体表胃电图描记。结果表明各疾病组胃电图与内镜诊断符合率均较低(50%以下)。进餐前后各疾病组之间胃电幅值与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各疾病组之间电压的分布有很大范围的重叠。提示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3例胃病患者胃液IgG含量,结果发现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轻度萎缩性胃炎患者(P<0.01);而胃癌患者胃液IgG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测定胃液IgG可作为胃癌的一种辅助诊断指标,亦可用于筛选癌前病变和普查胃癌高发区人群。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detect the role of gastric car-cinocmbryonic antigen (CEA) in patients withgastric cancer and their precanoerous conditions,measurements of CEA in gastric juice and gastricmucosa were performed in 208 patients, includ-ing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 48 cases),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58 cases), duodenalulcer (DU, 29 cases), gastric ulcer (GU, 9 cases),combined ulcer (CU, 9 cascs), gastric canccr(GC, 27 cascs), intostinal metaplasia a'uuo.mpany-ing various condition.s (IM, 24 cases) and gr.aidcII dysplasiia (4 casc.s). Both the gastric juice andmucosal tissue were obtained by endoscopy orfrom resected specimens. CEA value was mea-sured by enzyme-immunoassay with the samplesprctrcat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5.
胃液血液中铁蛋白测定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有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而血液铁蛋白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酶染色法同时测定52例胃癌患者粘膜CEA含量分布和胃液血清CEA浓度,探讨其关系并以30例胃良性病变作对照。结果表明:①胃液与胃粘膜CEA呈明显正相关(r=0.77)能够较好地反映瘤细胞排泌CEA的情况,因此胃液CEA测定可用于胃癌辅助的诊断、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险人群的筛选。②免疫酶CEA染色方法简便易行,临床上可用于鉴别常规病理学检查形态类似的胃部肿瘤。③胃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较低,不适于单独应用,但特异性较好,与胃液CEA测定及CEA免疫酶染色联合应用胃癌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胃镜检查时测定胃酸(胃液pH值、游离盐酸、总酸),发现胃酸从高到低的疾病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根据胃酸分布特点可分为高酸型、正酸型和低酸型三型。发现胃液pH的升高是反映胃粘膜萎缩的一个敏感指标,当pH≥2时要考虑萎缩性胃炎的可能。作者认为,胃液pH值能准确反映实际胃酸水平,应把测定胃液pH值列为胃镜检查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荧光分光光度计联机法检测55例胃液内5-羟色胺的含量,共分为正常、溃疡病、萎缩性胃炎、胃癌等4个组。其结果正常组含量为48.70±49.3ng/ml,溃疡病组含量为76.26±127.06ng/ml,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含量为197.29±128.4ng/ml,胃癌组含量为191.80±124.2ng/ml。4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正常组和溃疡病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而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两组与前两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1),但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之间未见差异(P>0.05)。这充分证明5-羟色胺(5-HT)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胃液中含量是很高的。对于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与其它慢性胃病的鉴别诊断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炎症反应和IL-8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炎症反应和组织IL-8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Giemsa染色、Hp免疫组化染色和PCR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Hp分类;组织IL-8含量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结果 十二指肠溃疡(DU,95%)、胃溃疡(GU,80%)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0%)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而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7.5%)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DU(85%)、GU(60%)和CAG(50%)组cagA^ 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5.0%),而CSG组(15.6%)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Hp感染率和IL-8水平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增高。Hp感染和cagA^ Hp感染胃粘膜IL-8水平分别显著高于非Hp感染和cagA^-Hp胃粘膜。结论 胃粘膜Hp感染以及Hp cagA的表达状态与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以及胃粘膜IL-8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