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常规细胞学诊断肺癌患者淋巴结中的癌细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对淋巴结和癌旁组织内微转移的诊断有限.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和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转移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20例经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42枚区域性淋巴结中LUNX mRNA和CK19 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以9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标本及6枚淋巴结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常规病理切片并行HE染色,观察转移情况.结果: ①癌组织中LUNX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无关.②癌旁组织中LUNX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有关.③淋巴结组织中CK19 mRNA水平接近对照组,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与患者肿瘤大小无关.④淋巴结组织中LUNX mRNA水平接近对照组,但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无关.⑤LUNX mRNA和CK19 mRNA均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无关.⑥real-time RT-PCR法和常规病理方法检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LUNX mRNA与CK19 mRNA均可作为real-time RT-PCR检测NSCLC患者癌旁组织、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但前者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上优于后者.本方法的建立可能有利于提高肺癌淋巴转移的检出率,从而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三种微转移标志物临床意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 、CK19 mRNA、CEA mRNA诊断微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探索肺癌患者微转移的早期诊断.方法以肺部良性疾病30例、健康人10例的外周血为对照,以LUNX mRNA 、CK19 mRNA、CEA mRNA的表达为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手术切除区域44个淋巴结的微转移,并根据淋巴结病理切片、临床分期、随访过程中复发转移率评价微转移的临床意义.结果①LUNX mRNA、CK19 mRNA、CEA mRNA在肺癌组织的表达率均为100%(35/35).②4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LUNX mRNA阳性30例(62.5%),CK19 mRNA阳性24例(50.0%),CEA mRNA阳性32例(66.7%);44枚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区域淋巴结,LUNX mRNA阳性16枚(36.4%),CK19 mRNA阳性12枚(27.3%),CEA mRNA阳性18枚(40.9%).③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阳性2例(6.7%),LUNX mRNA或CEA mRNA表达均阴性;10例健康人外周血和11枚取自肺良性疾病患者的淋巴结,3个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④44枚肺癌区域淋巴结中,普通病理组织学检出6枚(13.6%)有癌转移,阳性率明显低于RT-PCR检测结果(P<0.05).⑤3种微转移指标的阳性率均随TNM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1).⑥随访发现外周血微转移阳性患者的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结论 LUNX mRNA、CK19 mRNA 、CEA mRNA有可能成为监测肺癌微转移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3.
巢式PCR检测CK19 mRNA和LUNX mRNA诊断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同海  王正  李富荣  齐晖  任莉莉  周汉新 《肿瘤》2007,27(6):484-486,49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并分析CK19 mRNA、LUNX 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39例NSCLC患者的149枚淋巴结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47枚淋巴结中的细胞角蛋白19(CK19 mRNA)、肺特异性X蛋白(LUNX mRNA)的表达。结果:39例NSCLN患者的149枚淋巴结中,46枚(30.9%)淋巴结存在CK19 mRNA阳性表达,56枚(37.6%)存在LUNX mRNA阳性表达,常规病理组织学检出20枚(13.4%)有癌转移,巢式RT—PCR方法和常规病理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47枚淋巴结中CK19 mRNA和LUNX mRNA表达均为阴性,与肺癌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微转移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CK19 mRNA、LUNX mRNA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M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K19、MUC1和LUNX三项标志物.结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0%,其表达状况与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吸烟史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MUC1 mRNA 阳性率分别为6.7% 、6.7%,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吸烟史均无显著关系,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LUNX mRNA阳性率分别为16.7%和13.3%,可以作为指示NSCLC微转移的敏感特异的指标.结论:三种检测标志物中CK19 mRNA对微转移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存在假阳性的可能;LUNX mRNA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对微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MUC1 mRNA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5.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目前NSCLC微转移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角蛋白(CK)19、人类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癌胚抗原(CEA)mRNA、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NSCLC微转移部位的研究以淋巴结和骨髓多见,胸膜腔报道较少,外周血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吴昊  李浒  章希贤 《中国肿瘤》2006,15(5):329-33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的肺特异性X蛋白(LUNX)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42例肺癌患者和1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LUNX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2例肺癌患者有14例在外周血中检测到LUNX基因mRNA的表达,阳性表达率为33.3%,有10例在骨髓中检测到LUNX基因mRNA的表达,阳性表达率为23.8%.LUNX mRNA的表达与CK-19基因mRNA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结论]外周血和骨髓LUNX基因mRNA的表达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MUC1表达用于分子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19枚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MUC1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巢式RT-PCR技术的敏感性达10-6.RT-PCR检测的119枚肺癌患者淋巴结中65枚存在MUC1 mRNA表达,阳性率为54.6%(65/119);病理学方法检测出41枚淋巴结存在癌转移,阳性率为34.5%(41/119).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中MUC1 mRNA表达均为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结论:RT-PCR是一种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方法,MUC1 mRNA可能是检测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MX)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K19、MUC1和LUNX三项标志物。结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0%,其表达状况与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吸烟史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MUC1 mRNA阳性率分别为6.7%、6.7%,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吸烟史均无显著关系,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LUNX mRNA阳性率分别为16.7%和13.3%,可以作为指示NSCLC微转移的敏感特异的指标。结论:三种检测标志物中CK19 mRNA对微转移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存在假阳性的可能;LUNX mRNA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对微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MUC1 mRNA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中肺血管结扎顺序对肺癌微转移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先扎动脉组和先扎静脉组,每组30例,术前、术中和术后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巢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K19 mRNA、LUNX mRNA表达.选取10名健康成年人(健康组)外周静脉血做阴性对照.结果:术前先扎动脉组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LUNX mRNA表达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先扎静脉组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LUNX mRNA表达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先扎动脉组和先扎静脉组间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但术中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 mRNA、LUNX mRNA在术前、术中、术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19 mRNA、LUNX mRNA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和Ⅲ期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中先结扎肺静脉可减少癌细胞的微转移.CK19 mRNA、LUNX mRNA可以作为检测肺癌外周血中癌细胞微转移的2个指标,预测肺癌微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4V6与CK1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肺癌及20例正常良性病变肺组织标本中CD44V6与CK19的表达状况.结果:CD44V6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0.05.CK19在NSCLC组织(85.0%)和正常肺组织(90.0%)中均为高表达,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等无关.结论:CD44V6高表达与NSCL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CK19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实验组)及3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中LUNX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实验组NSCLC患者外周血中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为58.93%,而对照组无表达(P〈0.05)。②NSCLC患者外周血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以及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LUNXmRNA的检测可作为评价NSCLC发生、发展潜在指标,对判断病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结果: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阳性率为56%,对照组阳性率为5%,两组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66%(21/32)和18%(2/11),二者差异显著(x2=6.65,P<0.05).随TNM分期上升,CK19mRNA阳性率增加(x2=18.03,P<0.01).结论:CK19 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该方法敏感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血行转移,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检测CK19 mRNA和MUC1 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并分析CK19mRNA、MUC1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对31例NSCLC的119枚淋巴结中的粘蛋白1(MUC1)mRNA、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35枚淋巴结。结果 31例NSCLC患者的119枚淋巴结中,66枚(55.5%)淋巴结存在CK19mRNA阳性表达,65枚(54.5%)存在MUC1mRNA阳性表达;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中CK19mRNA和MUC1mRNA表达均为阴性,与肺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UC1、CK19基因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EA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分子标志物检测 NSCLC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8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 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LD患 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Ⅰ~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8%、 83.3%、61.5%和100%。NSCLC患者外周血CEA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而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CEA mRNA表达可作为诊 断NSCLC患者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FTPB、TACSTD1、PVA基因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NSCLC的肺癌组织及有转移淋巴结标本中sFrPB、TACSTD1、PVAmRNA表达,20例肺良性病变的淋巴结作为阴性对照。结果SFTPB、TACSTD1、PVAmRNA在肿瘤组织和阳性淋巴结中的表达水平相近,与良性淋巴结有显著性差异。ROC曲线分析在100.0%特异性时诊断NSCLC总的敏感性分别为SFTPB(45.7%)、TACSTD1(100.0%)、PVA(75.4%),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PVA对鳞癌诊断的敏感性达100.0%,SFTPB对腺癌诊断的敏感性达83.2%。结论SFTPB、TACSTD1、PVA mRNA可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及组织学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前,尚无检测技术可准确判断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本研究探讨CK19和MAGE A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SLN微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胸外科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A期NSCLC患者,术中联合应用染色法(异舒泛蓝溶液)和放射同位素法(99 Tc硫胶体检测)找寻SLN,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LN及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owSLN)中CK19和MAGE-A3抗体的表达.结果 32例患者均检测出SLN,共清除淋巴结598枚,其中SLN 103枚,non-SLN 495枚.平均每例患者清除淋巴结(18.69±8.13)枚,清除SLN(3.22±1.74)枚.免疫组化法检测到20例患者44枚SLN中CK19表达阳性,19例患者31枚SLN中MAGE-A3抗体表达阳性.SLN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率为42.72%,明显高于常规HE染色的阳性率(25.24%),P=0.01.SLN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肿瘤类型无关,P>0.05.结论 CK19和MAGMA3是判断淋巴结微转移较好的分子标志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LN中CK19和MAGE-A3表达有助于评估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