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建立纳米雄黄的粒度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雄黄的表观形貌进行直接观察测定,用激光光散射法对纳米雄黄的粒度分布范围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首次得到原子力显微镜下纳米雄黄形貌特征图;激光光散射颗粒度测定仪的测量显示.粒径在30nm以下的纳米雄黄约90%。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子力显微镜法和激光光散射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纳米雄黄的粒度检测。  相似文献   

2.
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一组性质不同的样品,找出最佳测定方法。方法:用计算机的图像一数字处理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激光光散射粒度测定仪分别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结果:电镜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20—100nln,平均粒径为55—75nm;激光光散射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30—200nm,平均粒径为50—180nm。结论:激光光散射法能较好反映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使用时的真实粒度,且方法快速、简便,是一种较好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量纳米炭原料药和其制剂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粒度的方法。方法: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定纳米炭原料药的粒度,用激光粒度检测仪测定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粒度。结果:纳米炭单个颗粒的粒径均在30~80nm范围内;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的粒径在5-350nm,平均粒径在120~160nm。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纳米炭及其制剂粒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一组性质不同的样品,找出最佳测定方法。方法用计算机的图像-数字处理技术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激光光散射粒度测定仪分别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结果电镜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20~100nm,平均粒径为55~75nm;激光光散射法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度为30~200nm,平均粒径为50~180nm。结论激光光散射法能较好反映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使用时的真实粒度,且方法快速、简便是一种较好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粒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纯化纳米雄黄制备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纯化纳米雄黄的制备方法,以制备高纯度、高生物利用度、低毒副作用的纯化纳米雄黄颗粒。方法①天然雄黄经去离子水和不同浓度的HCl、NaOH纯化处理后得到纯化雄黄,测定As2S2含量;②天然雄黄、纯化雄黄经高能球磨法制备得到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纳米雄黄,颗粒经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形貌、粒径,测定As2S2含量;③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纳米雄黄经2.0 mol·L-1的HCl纯化处理得到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组)、纯化纳米雄黄(纯化组),扫描电镜、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形貌、粒径;测定As2S2含量。结果①去离子水;0.5、1.0、2.0、4.0 mol·L-1的HCl与NaOH纯化处理后颗粒As2S2含量均有所提高,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化效果:HCl组>NaOH组>去离子水组,随着HCl、NaOH浓度的提高,As2S2的含量亦随之提高;以4.0 mol·L-1 HCl组纯化效果最显著,其次为2.0 mol·L-1HCl组。②天然雄黄、纯化雄黄、天然纳米雄黄(纯化组)、纯化纳米雄黄(纯化组)经高能球磨法可制备得到纳米级雄黄颗粒,扫描电镜可见近似圆球形的纳米级颗粒,粒度分布均匀,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度分别为(135.13±9.19)、(134.39±4.57)、(135.88±2.68)、(133.73±4.36)nm;As2S2含量分别为(92.09±0.83)%、(97.07±0.47)%、(97.42±0.11)%、(98.33±0.08)%。纳米雄黄组与纳米雄黄(纯化组)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去离子水、HCl、NaOH均可对雄黄进行纯化处理,以HCl纯化效果为最好;②高能球磨法可制备纳米雄黄颗粒;③球磨前后分别对雄黄颗粒进行纯化处理,可得到As2S2含量更高的纯化纳米雄黄颗粒。  相似文献   

6.
陈华  彭创业  于海洲 《中国药房》2013,(41):3925-3927
目的:对乳粒粒径测定的方法及仪器参数的设置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经典光散射法,使用马尔文激光散射粒度测定仪分别对仪器的3个参数(遮光度、吸收率、折射率)的设置范围进行考察;以丙泊酚注射液为模型药物,用动态光散射法与经典光散射法测定相同的13批样品,比较平均粒径及小于0.4pm粒子的百分比这2项指标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马尔文公司的激光粒度测定仪参数设置范围为遮光度5%~10%、吸收率0~0.01、折射率1.47~1.52时对粒径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与经典光散射法测得的结果比较,动态光散射法测得的平均粒径较小,测得的小于0.4um的粒子的百分比更大;确立丙泊酚注射液乳粒测定方法为经典光散射法。结论:本试验建立的粒径测定方法及仪器参数可用于不同厂家丙泊酚注射液的粒径测定,使各厂家产品质量具有可比性;本方法的建立为其他类似品种注射剂的粒径测定提供了研究方向及恩路。  相似文献   

7.
激光散射法测定乳糖的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激光散射法测定乳糖粒度分布,并与传统的筛分法进行比较。方法:Malvem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Scirocco 2000干法进样器;振动进样速度为50%;分散气压,60目和200目为2×10^5Pa,70目、80目、100目为5×10^4Pa;背景及样品的扫描时间为15s;遮光度为0.5%~5%;颗粒折射率为1.347;颗粒吸收率为0.1。Sympatec Helos&Rodos激光粒度分析仪,振动进样速度为60%;分散气压为5×10^4Pa;透镜为2.5mm,遮光度为4%~10%。OCTAGON DIGITAL高速筛分机;筛分时间2min;振动幅度9。结果:激光散射法可以测定各种规格的乳糖样品,由体积平均粒径D[4,3]可以直观地表征不同规格的乳糖颗粒大小的差异,由d(0.1)、d(0.5)和d(0.9)可以看出其粒度分布特征。基于米氏理论或弗朗霍夫理论进行运算的激光粒度仪均可用于乳糖的粒度分析,两者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筛分法与激光散射法均可以表征乳糖的粒度分布,但激光散射法能更好地表征样品的粒度分布,同时可减少测量过程中人为操作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文斐  倪健新 《中国药师》2013,16(4):550-552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PLGA亚微粒,并进行相关表征和体外释放行为考察.方法:采用纳米共沉淀法制备左氧氟沙星/PLGA亚微粒,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以及扫描电镜分别进行亚微粒粒度测定和形貌分析.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测定其载药量与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结果:经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所制备的左氧氟沙星/PLGA亚微粒粒径为197 ~230 nm,Zeta电位为-24 mv.扫描电镜观察亚微粒呈圆形/椭圆形,分布均匀.UV法测定亚微粒的载药量为6.25%~9.38%,包封产率为12.45% ~46.59%.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相比于商品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所制备的左氧氟沙星/PLGA亚微粒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结论:通过纳米共沉淀法成功制备粒径均一,高载药量的左氧氟沙星PLGA亚微粒,同时能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减少给药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激光散射法测定铁皮洋参颗粒粒度,并优化其一步制粒工艺。方法 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干法模式测定铁皮洋参颗粒粒度分布,参数设置:Mie光学模式,物质折射率1.52,吸收率0.01,遮光率5%~10%,气源压力0.20 MPa,斗料高度0.9 mm,进料速度7档。以成型率与粒度均匀性为关键质量属性,运用风险评估和正交设计优化铁皮洋参颗粒一步制粒关键工艺参数。结果 所建立的激光散射法能够快速测定铁皮洋参颗粒粒度分布情况。所得较佳一步制粒工艺以0.2 mL·g-1铁皮石斛浸膏为黏合剂,西洋参浸膏粉和木糖醇粉为底料,物料温度50℃,雾化压力1.0 MPa,供液速度14 r·min-1,风机频率由10 Hz增至35 Hz。该工艺所得颗粒成型率为94.4%;D10值、D50值、D90值、峰值粒径依次为152.8,443.4,852.5,532.0μm;粒度均匀性为1.38;水分为1.91%;休止角为36.4°。结论 激光散射法可快速、准确测定铁皮洋参颗粒粒度,直观反映整体粒度分布。优化所得铁皮洋参颗粒一步制粒工艺可行性强,可为中药颗粒剂质量评价与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壳聚糖(CS)纳米颗粒,并比较EGCG纳米颗粒与原料药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壳聚糖(CS)为包封材料,采用注入-超声法将EGCG装载到CS形成的纳米粒中,制备出EGCG纳米颗粒。使用激光粒度仪对纳米EGCG的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构。采用CCK-8实验检测EGCG纳米颗粒抑制Jurkat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比较EGCG纳米颗粒与原料药的体外抗白血病效应。结果:最优条件下制备的EGCG纳米颗粒包封率为(76±4)%,平均粒径为(116±25)nm,平均Zeta电位为(61.2±1.8)mV,具有球形微观结构。EGCG纳米颗粒抑制Jurkat细胞增殖作用及促Jurkat细胞凋亡作用显著高于EGCG原料药。结论:EGCG纳米颗粒在体外抗白血病效应明显优于原料药,为进一步探索其体内抗白血病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丁怡 《中国药师》2017,(4):757-759
摘 要 目的:建立测定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粒度分布的激光散射法,并与筛分法进行比较。方法: 激光散射法测试条件为:振动进样速度为80%,分散气压为0.05 MPa,背景及样品的扫描时间为15 s,遮光度为0.5%~5%,颗粒折射率为1.55,颗粒吸收率为0.01,进样量为0.1~0.2 g。测定粒度分布的特征值粒子体积累计分布图中10%、50%、90%处的粒径值[d(0.1)、d(0.5)、d(0.9)]和体积平均粒径D[4,3]。结果: 方法学考察中d(0.1)、d(0.5)、d(0.9)的RSD均小于5%。激光散射法结果显示93.3%的样品粒径小于250 μm,64.2%小于150 μm,51.4%小于125 μm,31.3%小于90 μm;筛分法结果显示96.6%的样品粒径小于250 μm,46.4%小于150 μm ,23.5%小于125 μm,1.4%小于90 μm。结论:筛分法和激光散射法均可以表征样品的粒度分布,但是激光散射法较筛分法的优点是样品量少、重复性好、测量速度快、测量范围广,可以全面表征样品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激光散射法测定布洛芬混悬液中布洛芬的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方法。方法 使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Hydro 2000SM进样器;背景及样品的扫描时间为15 s,搅拌速率为850 r/min;分散剂为水,以辅料溶液为背景测试样品溶液;颗粒折射率为1.400~1.500;颗粒的吸收率为0.001;遮光度为5%~20%。结果 激光散射法可以测定布洛芬混悬液的粒度及其分布,由体积平均粒径D(4,3)可以直观地表征不同批号的布洛芬混悬液中布洛芬颗粒的大小差异,由d(0.1)、d(0.5)、d(0.9)数值表示其粒度分布的特征。方法学考察结果和样品测定结果的d(0.1)、d(0.5)和d(0.9)的RSD均小于8%。结论 本方法适合布洛芬混悬液中布洛芬药物的粒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苯扎贝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bezafibrate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BZF-NLC),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BZF-NLC,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使用扫描电镜观察BZF-NLC形态,激光粒径测定仪测定Zeta电位、粒径及分布,葡聚糖柱层析法测定包封率。结果 按优化条件制备的BZF-NLC为类球形粒子,平均粒径为( 127.6±3.16 ) nm,多分散系数为0.191±0.02,粒度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28.4 ± 0.7)mV,包封率为(94.28±1.09)%。结论 熔融-乳化法适用于BZF-NLC的制备,纳米粒子在胶体溶液中分散均匀,稳定性好。此制备工艺安全、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异丙酚纳米乳剂 ,以激光散射光谱分析其粒径大小与分布 ,为微粒分散药物制剂物理稳定性的研究提供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制备 3种处方不同 ,工艺相同的异丙酚纳米乳剂 (分别为Ⅰ、Ⅱ及Ⅲ ) ,以激光NICOMP3 80 /ZLS系统测得相应动态光散射光谱的体积为权重的重量平均粒径分布、散射强度为权重的重量平均粒径分布。结果 3个制剂动态光散射光谱有显著差别。纳米乳剂Ⅰ ,两种图谱示单峰 (davg=2 64 2nm) ;纳米乳剂Ⅱ和Ⅲ ,两种图谱示双峰 ,纳米乳剂Ⅱ中大粒子 (davg=3 1 5 5nm)占 5 4 3 % ,而小粒子 (davg=73 6nm)占 45 7% ;纳米乳剂Ⅲ示小粒子 (davg=87 1nm)占 74 9% ,而大粒子 (davg=2 3 2 7nm)占 2 5 1 %。结论 3种纳米乳剂激光光散射光谱有显著差别 ,纳米乳剂Ⅰ粒径与Ⅱ、Ⅲ相比虽稍大 ,但均匀 ,该处方制得的制剂室温放置 3年外观透明 ,物理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醋酸地塞米松聚乙二醇(PEG)化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高压均质法制备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建立检测血浆中醋酸地塞米松浓度的HPLC法,以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普通纳米粒作为对照,测定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PEG化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0±7)nm。体内半衰期为4.79h,AUC0~12为11.81mg.min.L-1,平均滞留时间为3.15h,重要药动学参数比普通纳米粒及溶液剂增加近1倍。结论: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可以延长醋酸地塞米松在兔体内的半衰期,达到体内长循环的目的;其表观特征与普通载药纳米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微乳法制备左旋多巴固体脂质纳米粒(LDP-SLN),并建立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绘制三元相图,采用微乳法制备LDP-SLN,用TEM和激光粒度仪进行了颗粒形貌和粒径分布的研究,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分离测定包封率。对其粒径、形态、包封率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实验制得LDP-SLN为稳定的略泛蓝色乳光的纳米混悬液,在透射电镜下显示为较为均匀的球体,激光粒度测定平均粒径为108nm,多分散系数1.153;4℃放置2个月,粒径、包封率无显著变化。包封率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100mg·mL-1,线性良好(r=0.9999),精密度符合要求,LDP-SLN上柱洗脱后分离度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研究中制备了物理性质较为稳定的LDP-SLN,建立了合适的包封率测定方法,并考查初步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并进行药剂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湿法介质研磨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用扫描电镜观察晶体形态;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晶型和化学结构有无变化;用透析袋法测定纳米晶体的溶出度。结果:制备的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平均粒径为104 nm,PDI值为0.215;羟基喜树碱纳米化前后晶型和化学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纳米化后的药物溶出度明显提高,药物溶出参数T50TD(药物溶出50.0%和63.2%所需时间)显著减少。结论:湿法介质研磨制备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方法可行,平均粒径较小且分布较均匀;研磨后的羟基喜树碱晶型未被破坏,仍为结晶态;制成的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溶出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核酸适配体sgc8c修饰的顺铂纳米脂质体靶向药物(sgc8c-CDDP-NLP),并研究其对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细胞CCRF-CEM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 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表征纳米颗粒的粒径,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顺铂的包封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的纳米颗粒的荧光光谱,并用共聚焦显微观察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能力以及其靶向性,NB4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作为靶向阴性对照细胞;CCK-8法检测纳米颗粒对CCRF-CEM和NB4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CDDP-NLP粒径分布均匀,修饰sgc8c后,粒径依然分布均匀,但是平均粒径增加为113 nm。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所测得顺铂的包封率为70.9%。sgc8c-CDDP-NLP相对CDDP-NLP明显可以高效的靶向到CCRF-CEM细胞,而很少靶向到NB4细胞上。sgc8c-CDDP-NLP对CCRF-CEM细胞发挥高效的活性抑制作用。结论: 本课题中纳米脂质体药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样品稳定性好,可以高效的将药物靶向到CCRF-CEM细胞表面并发挥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纳米雄黄对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利用激光粒度仪、TEM和AFM对纳米雄黄和水飞雄黄进行表征;利用光镜、AFM和TEM依次观察纳米雄黄和水飞雄黄作用下Raji细胞的增殖形态变化、单细胞表面细胞膜变化以及细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MTT法检测纳米雄黄和水飞雄黄作用下的细胞存活率;利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纳米雄黄和水飞雄黄引起Raji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纳米雄黄的粒径为(79±8)nm,水飞雄黄的粒径为(1.89±0.2)μm。光镜下,可明显观察到纳米雄黄可抑制Raji细胞的聚集生长状态,AFM下可观察到纳米雄黄作用下的Raji细胞皱缩,体积变小,膜表面的黏附物质不再向四周伸展,而水飞雄黄作用下的Raji细胞变化不明显。TEM下可观察到纳米雄黄作用下的Raji细胞胞内亚细胞器受到破坏,线粒体空泡明显增多,水飞雄黄组变化不明显。MTT结果显示,50 mg·L~(-1)纳米雄黄作用Raji细胞24 h时,细胞的存活率为(40±2)%,而相同剂量的水飞雄黄作用组为(65±3)%;50 mg·L~(-1)纳米雄黄作用Raji细胞48 h时,Raji细胞的存活率仅为10%,而相同剂量的水飞雄黄组,Raji细胞的存活率为(42±2)%。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纳米雄黄作用下的Raji细胞核凋亡明显,水飞雄黄组作用不明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水飞雄黄作用下的Raji细胞总凋亡率为11.14%,而纳米雄黄处理组的Raji细胞总凋亡率为15.9%。与水飞雄黄相比,纳米雄黄作用下Raji细胞在G_1期的分布比例明显升高,S期分布比率下降。结论与水飞雄黄相比,相同剂量的纳米雄黄在相同作用时间下,可明显抑制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的增殖,破坏其亚细胞结构,进而引起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制备磁性吉西他滨隐形纳米脂质体(MGSL)的最佳条件.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方法:通过逆相蒸发法制备MGSL,采用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时其形态进行观察;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MGSL粒径大小和粒度分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的栽药量和包封率;使用专业磁性测试仪进行体外磁响应性测定,且对MGSL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MGSL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均匀一致,其平均粒径为206.6 nm,粒度分布窄,大小均匀.MGSL载药量为(10.4±0.7)%,包封率为(81.7±5.1)%.并具有体外磁响应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结论:本法制备的MGSL符合纳米磁靶向给药系统的条件,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