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戴永生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0-2411
作者采用跨年度大样本方法对9127例脾胃病与证进行回顾性调研分析,得出诊病的病名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0个病名比较,符合率9个占90%。断证的证名与《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27个证名比较,符合率17个占62.9%;提出"脾虚胃实证"。规范五行辨证六型的病位、病性、临床表现在脾胃病辨证分型中应用,共同构建自我诊疗特色,以带好弟子和提高诊病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时病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清末温病学派医家雷丰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重点论述其代表作《时病论》的辨证方法,总结了《时病论》运用脏腑辨证的规律和特点,进而阐明其在整个中医“辨证”历史上的位置和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时病论》对“脏腑辨证”的运用,1)在温病领域的运用情况。雷氏治温病虽也采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但所占比例较小,而广泛地使用脏腑辨证,且能明确反映温病的传变及分期特点。2)治泄痢的脏腑辨证特色,3)创新辨证脏腑证型。  相似文献   

3.
整理《医宗必读》痢疾篇条文,李中梓论述了痢疾的病因病机特点,疑似之症辨析、治疗及据脉象推断疾病转归,通过症状结合舌脉进行寒热虚实辨析,疑似之症更须详辨。治疗上明确病因辨证施治,认为痢疾病证与脾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强调临证注重补益脾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泻九法,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医宗必读》相关文献,结合《内经》相关理论,收集临床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泄泻的相关病例,进行阐述.结果:淡渗法、升提法、清凉法、疏利法、甘温法、酸收法、燥脾法、温肾法、固涩法均以相应的《内经》理论为指导,运用此九法辨证治疗泄泻病疗效肯定.结论:《医宗必读》治泻九法及《内经》相关理论,对辨治泄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金匮要略》所论及的各种内伤杂病辨证方法进行了梳理,认为张仲景的辨证思路具有多元化,辨证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除了《伤寒论》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方法外,张仲景还首创了病证结合、汤方证结合的临床辨证治疗方法以及病脉证合参和以方测证的学习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辨证浅析     
一、证的概念证候是中医学在发展的历史进展中逐步形成的。古代医家在认识“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证的概念。《内经》就有不少关于证候的论述,为中医辨证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发展了《内经》中关于证候和辨证的思想,在《伤寒论》中首创“辨证”一词,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在《金匮要略》中,初步建立了脏腑辨证的雏型。之后历代医家对“证”“症”的认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金元各家的医学著作中常有“症”字出现。如:《儒门事亲》有:“表症未罢,大不可下”的记载。刘河间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有“审其脉症则别之”的论述。明清“症”与“证”的应用,更为广泛,同时亦很混乱。既有“症”与“证”同用,又有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六病辨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经》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对《伤寒论》中六病及六病辨证进行了阐述。认为:伤寒六病客观存在,六病辨证法概况了后世八纲、脏腑、经络、气血等多种辨证方法。临床应用时切记辨病脉证并治,随证定病,因证施方,才能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8.
乔模  乔欣 《山西中医》2011,27(12):1-3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伤寒论》的辨证论治方法,而脏腑经络辨证是杂病的基本辨证体系和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中辨证论治方法运用的比较研究,显示运用六经辨证方法对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共涉及全书14种疾病,约占《金匮要略》一书所论疾病的35%,计有28证次。由此可见,张仲景早已把六经辨证广泛地运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突显了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其原书《伤寒杂病论》的基本辨证论治方法,而脏腑经络辨证似是其辨治杂病的变通或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09,24(11):2065-206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十八篇篇名分别涉及“肺”、“心”、“五脏”及“肠”而外,都以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痉湿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名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常用辨证方法的使用情况。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与呼吸科诊断为CAP且年龄≥18岁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辨证。辨证方法选择脏腑、六经、卫气营血辨证,其中脏腑辨证选用证素表示。通过收集患者在入院第1、3、7天病例资料,分析总结3种辨证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于CAP的情况。结果 符合纳排标准的成人CAP病例资料共185份,原始中医诊断数据显示中医病名以风温肺热病为主,证型以痰热蕴肺证为主。脏腑辨证(证素)统计,病位方面,在入院第1天以肺、大肠、胃为主,后以肺、心、大肠为主;病性方面,入院第1天以热、气虚、阴虚为主,后以气虚、热、阴虚为主;病理因素,入院第1天及第3天以痰、燥、湿为主,后以痰、湿、水饮为主。六经辨证统计,3个时间点前3位均依次为少阴病证、少阳病证、阳明病证。卫气营血辨证统计,入院第1天前3位依次为气分证、气营同病、卫分证;后均为气分证、气营同病,营分证。结论 本研究显示临床辨证CAP以脏腑辨证为主,脏腑辨证对脏腑功能盛衰表现比较精确,但对外感热病的整体进展没有较好体现。针对CAP具有发病...  相似文献   

11.
朱文锋教授创立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是中医辨证学的重大发展。"证素"即证的要素,指辨证所要辨别的脾、肾、肝、胃等病位和气虚、血瘀、痰、寒等病性。每一证素都有一定的症状、体征等"证候",根据证候,可以辨别证素。明确了证素,便可组合成"证名",因而证素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为使证素辨证的方法与内容广为普及,特将其编成歌诀,使学者如同背诵方歌一样,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Syndrome stood for disease name and symptom in the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prior to the Tang Dynas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athogenesis theory,the meaning pathogenesis of syndrome came into being and the term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came into existence in the Song,Jin and Yuan Dynasties,henc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gradually became a diagnostics term of differentiating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3.
从寒热、气血痰瘀及脏腑的角度阐述风湿病的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寒热并用,补通并举是治疗风湿病的2大法则。  相似文献   

14.
泽泻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支饮冒眩的经典名方,被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通过梳理经典名方泽泻汤历代文献,系统考证其处方来源、组方特点、功能主治等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泽泻汤原方功效主治历代变化不大,多用于心下支饮、苦眩冒等证。历代医籍中记载了大量泽泻汤同名方和加减方,其加减方主治病机多围绕水湿内停等,涉及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痰饮、妇科、呕吐、霍乱等。现代泽泻汤在古代应用基础上有所拓展,在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眩晕、脑血管供血不足等疾病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泄泻是肝癌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贾建伟教授从事肝病临床诊疗工作三十余载,注重中医药在急危重症中的作用,依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进行肝癌泄泻的辨治,常用升降散化裁,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以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泄泻自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病证结合模式是通过西医的病理学、诊断学确定病名,再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确定证型、治则及治法,也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中医临床医生经验为主的疗效评价难以得到国际公认,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而沿用西医的标准则难以显现中医药的优势。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需重视疾病结局指标的综合评价,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期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疗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脑血辨证是王新陆教授提出的一种以脑血为主轴,针对“现代病”、“富贵痛”等,尤其是中医脑病、血病新的辨证体系。该理论的提出为脑病的临床证治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脑血辨证脑病证候与中风病证候的比较,试图验证脑血辨证脑病证候对中风病证候的良好适用性,为中风病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社团分析的方法,挖掘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7月30日的名家医案集和名医工作室的医案数据,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的社团分析方法,得到中医证型与中药之间的联系规律。结果 纳入肝癌医案数据273条,涉及中药322味,总用药频次2776次,中医证型和中药共341条样本记录,分为4个社团,归纳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瘀毒内结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5个证型。常用药物有茯苓、柴胡、白术、白芍、黄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党参、甘草、山药、枸杞子等。结论 社团分析有助于挖掘原发性肝癌的辨治经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从整体辨证施治,注意多种药物的配伍使用,该分析方法对于指导临床及传承中医经验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临床实践中,对于神经疾病的中医疾病诊断,存在着难诊、误诊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医病名数量远较西医少、水准远比西医低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对基础理论、教材标准、临床科研等方面作以分析后,建议扬弃众多低水准中医病名,中医疾病诊断采用西医诊断,这样中医病历的诊断就大多直接简化为西医诊断+中医证候诊断,西医诊断的融入体现了发展,中医证候诊断的保留则反映了传承。这一诊断范式在临床上更加切合实际,有助于解决难诊、误诊等问题,还可以与时俱进、接轨国际;理论上将推动中医对脏腑(尤其是脑)的认识回归其本原,并确立辨病治疗理论。与辨证论治相比,辨病治疗对于疾病更具有针对性,其一旦完成,将会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确立以来治疗范式的重大变革,并将使中医突破传统、步入现代,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疫病理论可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伤寒论·辨脉法》及《温热经纬·仲景疫病篇》。宋代以前诸多医家从时行寒疫的角度归纳了张仲景疫病六经传变的思想。明清时期温病学家王孟英从"疫邪夹杂,清浊不分,三焦相溷"角度提出张仲景疫病理论的三焦传变。挖掘张仲景疫病理论,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角度浅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方证治法的认识,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