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复杂性骨折的治疗经验。方法多种方法复位,骨折处采用2块钛板固定。结果41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39例,二期愈合2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者36例,错颌5例;开口度正常27例,受限14例;CT检查骨折未见不愈合者。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复杂性骨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许照东 《医学信息》2009,22(1):18-18,21
目的总结钛板在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钛板坚固内固定,部分病例辅以颌间弹性牵引或钛钉颌间弹性牵引。结果18例中其中7例行颌间弹性牵引,伤口均Ⅰ期愈合,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结论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固定效果好,辅以颌间弹性牵引能使咬合关系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牙槽骨植入钛钉行颌间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一种全新颌间固定方法,在颊沟牙槽骨旋人颌间结扎钛钉,以钛钉为固定源行颌间牵引固定,较传统方法更方便、有效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颌骨外伤骨折致咬合关系错乱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 年龄19~43岁 其中上颌骨骨折8例,下颌骨骨折13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4例 单发性骨折3例,多发性骨折22例21例在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钛夹板内固定,术中采用新颌间固定法4例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在局麻下行新颌间固定法牵引复位.新的颌间固定法 在颊沟粘膜转折处用微型电钻打孔,直接穿过牙龈达牙槽骨内,旋入10mm,直径20mm专用颌间结扎钛钉,在双侧上下颌尖牙与第一双尖牙间及第1与第2磨牙间旋入钛钉,每侧上下颌各旋入钛钉2个 在上下颌牙齿相应处栓扎钢丝,暂时固定已切开复位骨折,然后行纯钛夹板内固定.确定恢复伤前咬合关系后去除栓扎钢丝.保留颌间固定钛钉,术后继续橡皮筋牵引固定1周.未切开复位患者,在颌间固定钛钉上挂橡皮筋牵引复位3~4周2 结果 牵引固定期间颌间固定钛钉稳固,未见松动及脱落,而型及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感染,牙齿无不适感,口内无明显异物感 折除钛钉后 3~5天骨孔愈合其中5例因牙槽嵴畸形突起,牵引橡皮筋直接压迫致牙龈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颌面骨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方法对于239例不同类型颌面骨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口外或口内切口及相应的固定方法。结果本组病例中未发现骨不愈合现象,203例复位良好,创口1期愈合,恢复了正常张口度和咬合关系;30例复位欠佳,咬合关系不理想;6例术后出现感染,其中2例取出固定钛板。结论对于不同部位的颌面骨骨折应采用相应的手术切口及固定方法,以获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髁突骨折38例,其中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骨折35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6例,单侧髁突骨折32例、双侧髁突骨折6例,髁突头部骨折4侧、髁突颈部骨折31侧、髁突基部骨折9侧.术后观察开口度、开口型、咬牙合关系、咀嚼力及骨折愈合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开口度、开口型、咬牙合关系评估,优良率为89.5%(34/38).术后咀嚼力优34例,良3例,较差1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34例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3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因复位固定位置多骨折线未能达到解剖复位;1例术后因感染螺钉、钛板松动,髁突有再移位(角度<10°).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疗效确切,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联合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3例患者(16侧)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经耳屏前切口入路复位后,5侧用2组4孔微型钛板固定,8侧用1组4孔微型钛板加1颗拉力螺钉固定,3侧用2颗拉力螺钉固定,术后复查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 平均追踪6个月,全部患者疗效满意,无开口偏斜、关节区疼痛、弹响.3例患者术后轻度张口受限,经开口训练后改善,2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欠佳,经弹性颌间牵引后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的髁突囊内骨折,结合微型钛板及侧向拉力螺钉的优点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对于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方便可靠、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7.
赵运流  高志李倩 《医学信息》2007,20(8):678-679,F0003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中低位髁突骨折患者开放复位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对比手术前后张口度、面神经损伤及咬合关系情况及术后颞颌关节功能状况,手术前后线曲面断层片及CT对比骨折复位与愈合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张口度均大于3cm,咬合关系良好,关节区疼痛和弹响2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4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髁突外形良好。结论中低位髁突骨折明显移位者行坚固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跖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月3月收治跖骨骨折42例,其中9例为开放性骨折,单纯骨折14例,粉碎性骨折28例,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患者术后石膏固定6周,微型钛板内固定患者未石膏固定,术后3天即开始功能练习。随访骨折愈合及术后行走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伤口均甲级愈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患者站立及行走早于克氏针内固定患者。结论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跖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优于克氏针内固定,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活动锻炼,并发症少,是一种更理想的内固定方法。但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仍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120例,开放复位掌侧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60例,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60例。对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术后次日和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变、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其中2组病人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改变、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无感染、固定物松动、肌腱刺激、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开放复位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在减少复位丢失方面、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党亮生  樊恩堂 《医学信息》2004,17(10):655-656
目的 介绍一种颌骨骨折的美容复位固定方法。方法 选择了42例合适的病例,口内上下颌牙齿存在,有比较整的可恢复性的咬合关系。特别是颌骨多发性骨折,不能做坚固内固定的病人,在受伤7-10天进行复位固定。定采用上下颌牙齿粘结正畸托槽,上下颌骨的咬合关系用橡皮圈牵引固定的方法。3-4周待骨折基本愈合后,进正畸治疗,解决个别牙齿的错乱,改善咬合关系,达到美观的效果。结果 42例病人对治疗结果均感满意,骨折愈合及咬合关系的恢复理想,达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结论颌骨骨折的美容复位固定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法,有待于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钛合金小夹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198例颌骨骨折用微型和小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术后长期随访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钛合金小夹板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颌骨骨折内固定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Mandibular fractures often harm patient’s work and life.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nail with small/mini-titanium plate, relative to traditional dental arch splint combined with small/mini titanium plate treatment alone, is characterized by short treatment time and good fixation effect, which can improve the maxillofacial dysfunction and promote the early completion of the treatmen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nail with mini-titanium plate versus dental arch splint combined with small/mini-titanium plate on mandibular fractures METHODS: Ninety cases of mandibular fractures hospitalized at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in China from July 2011 to May 2015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se patients were equivalently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group subjected to dental arch splint combined with small/mini-titanium plate and observation group subjected to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nail with mini-titanium plate.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4-6 months. Curative effects, including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and total efficien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axillofacial function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pectively,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assess their clinical valu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total efficiency and the maxillofacial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laque and debris index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 gingival index ha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observation, but it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 < 0.05). The number of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internal fixation with intermaxillary traction nail combined with small/mini-titanium plate mini titanium plate and mini titanium plate was good, safe and reliabl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治疗髁状突骨折的疗效,探索更能提高髁状突骨折治疗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38例46侧髁状突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一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79%,无张口受限,关节疼痛厦弹响,无面瘫症状。影像学评价优良率为65%,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骨质吸收和成角畸形。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和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颌面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320例颌面创伤患者的急救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清创缝合、坚强内固定、颌间结扎等治疗并结合计算机三维影像重建、模拟手术技术,317例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容有所改善,功能得到恢复。结论诊疗中首先要明确主次问题,对软组织损伤尽量一期缝合,对骨折病例注意兼顾功能与外形。  相似文献   

15.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系统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自身增强型可吸收性颅颌面骨折内固定系统行一期骨折内固定修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8月,收治2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共计65处骨折,用芬兰Bionx公司研制的百优BIOFIX可吸收颅颌面骨折内固定系统,各型固定板共计87枚,行一期骨折内固定修复术,通过术中复位、固定情况,术后创口愈合情况,术后反应等三项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96.8%的骨折部位术中复位、固定效果达优,98.1%的手术切口一期愈合,92.3%的患者无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可吸收颅颌面骨折内固定系统能为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提供足够的稳定和固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脊柱后路三平面及二平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4岁,平均50.1岁;手术分别采用三平面内固定30例、二平面内固定30例。对两种内固定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手术前后Cobb's角变化情况、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及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等现象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内固定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经过6~20个月随访,三平面内固定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术后Cobb's角恢复、取内固定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取内固定后Cobb's角恢复优于二平面内固定组。结论三平面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效果好,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降低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的发生率,使病人早期活动,有利于康复。同时可减少术后伤椎高度的丢失及术后后凸畸形的形成,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不增加患者疼痛,能满足临床需要,应作为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我院自2000.6至2002.6收治5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鼓式”内固定术,即用钛合金指骨(或掌骨)螺钉环行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1~24月,平均18个月,术后10~12周5例骨折均完全愈合,螺钉位置良好,功能恢复均良好,无二次手术病例。结论 “鼓式”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是一种比较实用却预后较好的手术方法,但正确掌握手术适应征和手术技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和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例资料,共26例(27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9 ~ 76岁,平均53.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5例,摔伤3例,坠落伤8例。除1例为双侧损伤外,其余均为单侧损伤,右侧损伤10髋,左侧17髋。骨折分型均属股骨转子下Seinsheimer V型,手术行牵引床预先复位,维持后有限切开钛缆预环扎复位,再行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 ~ 42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 ~ 25周,平均16.9周。未见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再次骨折等并发症。根据患者髋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范围等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手术疗效:优18髋,良7髋,中2髋,优良率92.6%。结论 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联合加长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失败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分析手术失败原因及预防,为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对70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对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66例获得随访,所有骨折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7~12周,平均9周,4~8周开始负重。按照董纪元等。根据老年人特点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50例,良8例,可5例,差3例。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DHS早期内固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