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重症药疹主要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ESS或DIHS)、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TEN)等,起病急,发展快,易并发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属于危重皮肤病,现对我院皮肤科住院部2011—2016年间收治的38例重症药疹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重症药疹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成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94-3495
药疹是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及(或)黏膜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霞时累及多系统[1].近年来南于大量新药推向市场和药物的广泛应用,重症药疹的发病有上升的趋势,引起重症药疹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导致重症药疹的药品种类也有所改变,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别嘌呤醇药疹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所致药疹的临床特征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 7例别嘌呤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期住院的 112例其它药物所致的药疹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 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 70 .2岁 ,重症药疹的发生率为 71%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剂量平均相当强的松 90 .5 mg/日 ,总疗程平均 35 .5天。与非别嘌呤醇药疹相比 ,老年人的发病率、重症药疹的发生率、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剂量及总疗程有明显差异 (P<0 .0 1)。结论 别嘌呤醇药疹多表现为重症药疹 ,常见于老年人。治疗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较其它药疹大 ,及时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可缩短病程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曹育春  陈岚  李慎秋  刘继红  陈兴平 《医药导报》2007,26(12):1512-1514
[摘要]目的研究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由马西平所致药疹住院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用药原因、潜伏期、皮肤和黏膜损害特点、系统损害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等。结果8例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13.9±5.9) d;重症多形性红斑(SEM)、重症多形性红斑并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SEM/ TEN)各3例,轻症多形性红斑(MEM)、大疱性表皮松解症(TEN)各1例;成人重症药疹易出现肝肾等内脏损害;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差的重症药疹患者并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较理想; 在7例重症药疹患者中有5例糖皮质激素的有效剂量等效于泼尼松平均为1.5 mg·kg-1·d-1。 结论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潜伏期平均约为2周;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可进展成重症药疹;及时停药和使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阻止患者向TEN或SEM/ TEN发展的关键;等效的泼尼松1.2~2.0 mg·kg-1·d-1的激素用量或并用较大剂量IVIG疗效较好, 且在4周内未出现明显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冯小朵  吉训超 《安徽医药》2017,21(2):371-372
目的 阐述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与临床转归.方法 报道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 病人既往糖尿病病史,服用阿莫西林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治疗上以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及积极控制血糖处理.结论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合并糖尿病基础疾病的病人治疗上,应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神经内科使用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17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潜伏期为3~19 d,平均潜伏期12.6 d,3 d的1例,7 d的3例,11 d的1例,14 d的6例,15 d的2例,19 d的2例,24 d的2例。17例患者中15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皮肤愈合后留下不规则色素沉着、瘢痕,无一例死亡,治疗效果好,住院时间7~30 d,平均治疗20 d。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与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无明显相关性,是不可预测的;但与起始剂量和潜伏期有关。结论 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应尽量预防,如有异常及时停药,尽早治疗,控制病情,缩短病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35例卡马西平致药疹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致药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CBM、PubMed、Medline、Embase、VIP等数据库,搜集卡马西平导致药疹的文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药疹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35例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个案报道,均为重症药疹,其中重症多形性红斑18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9例,剥脱性皮炎8例。结论: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潜伏期平均约为2周,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可发展成重症药疹,及时停药和使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皮损好转或痊愈。  相似文献   

8.
药疹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和外用等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全身性皮肤黏膜反应,其发病率高达8.6%。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类新药相继问世,使药疹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剥脱性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两个类型,称重型药疹。除皮肤黏膜反应严重,全身中毒症状也极为严重,表现为高热、谵妄,常有口、眼、外阴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损害,严重者可累及心、肝、肾等器官,为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我院从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3例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药疹,15例剥脱性皮炎患者,现将18例重型药疹的发病情况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重症药疹是指皮损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的药疹,此型药疹患者病情危重,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必须及时治疗[1],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了42例重症药疹患者,其中重症多形红斑13例,大疱表皮松解型21例,剥脱性皮炎8例。经过积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2例重症药疹病人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22病人全部治愈。结论:成功实施整体护理、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正确分析疾病知识、全理的皮肤黏膜损害的治疗及护理,是治疗重症药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也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重症药疹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重症药疹患者潜伏期1~68d,平均28.8d。发病年龄20~82岁。发热30例,肝脏损害29例,黏膜损害26例。结论发热、脏器损害、黏膜损害是重症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较快的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皮肤科的64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为头孢类/青霉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和抗癫痫药物。药疹主要表现为多形红斑型(35.9%),其次为麻疹样型(20.3%)和固定性药疹型(17.2%)。重症药疹共22例,1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9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2例为剥脱性皮炎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相当于泼尼松0.5—2mg/(kg·d)。64例患者,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痊愈率95.3%。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和抗癫痫药物,重症药疹危害性大,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药疹发生的一般规律及临床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慎秋  曾招林 《医药导报》2008,27(12):1427-1430
[摘要]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回顾性分析近10 a国内外重症药疹有关文献。结果显示,重症药疹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多样。对于重症药疹及早诊断,早期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防止和控制并发症是稳定病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治疗重症药疹,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是治疗重症药疹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因别嘌呤醇引起的13例重症药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7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1例,剥脱性皮炎型5例,年龄35~75岁,平均(55.6±16.8)岁,病情重、潜伏期长、内脏受累常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病程长、死亡率高。结论别嘌呤醇容易诱发重症药疹,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对此药的应用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与小儿药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药疹是指药物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性反应。导致药疹发生的药物达数千种,有报道每20个治疗疗程就有1例药疹发生。药疹轻者仅有一过性皮疹,重症可伴有内脏损害直至危及生命。临床上以抗生素、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及巴比妥类药物最易引发皮肤损害。现就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药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有62.8%(91/145)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由抗生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58例,其中青霉素类27例,其次是解热镇痛类药9例。重症药疹16例,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66%(2/3)及80%(4/5),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泼尼松80~120mg/d。病程较长。结论抗生素类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  相似文献   

17.
2002-06~2006-07我科收治16例重症药疹患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发热,体温超过38.5℃,血常规白细胞大于10×109/L,合并肺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口腔粘膜糜烂、破溃、睑球结膜粘连、鼻腔粘膜糜烂结痂,全身皮肤大小水疱不均.经治疗护理后病情逐渐稳定好转,现将护理措施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接受的12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表现进行分析,并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观察患者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剧烈、血压降低、白细胞水平和血尿淀粉测定值明显增高,以及心动过速,经影像学检查肺部和胰腺均出现病变现象。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83.33%、病死率16.67%,严重感染、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发病急、发展迅速,对患者及时实施科学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临床安全用药,减少重症药疹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华山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9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类别以抗菌药物最多见(43例,30.1%),最易引起重症药疹的两种药物为卡马西平(32例,26.9%)和别嘌呤醇(23例,19.3%);药疹类型中,重症多形性红斑型为最常见的重症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为最凶险的类型,死亡2例,死因均为呼吸衰竭。结论:对易致重症药疹的药物临床使用中应加强药学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医药》2013,(22):55-55
别嘌醇片严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重症药疹,如: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