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93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93例颅内动脉瘤(共118个)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29例,Ⅲ级25例,Ⅳ级10例,Ⅴ级2例。80例行急诊栓塞,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104个(88.14%),闭塞达90%以上11个(9.32%),闭塞在90%以下3个(2.54%)。全组手术死亡3例(3.23%)。随访2~22个月,1例术后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1例术后1.5个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痊愈;2例术后复查发现瘤颈扩大,经再次填塞后痊愈;1例(1.07%)重残,7例(7.53%)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恢复良好。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可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破裂动脉  相似文献   

2.
电熔断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电熔断可脱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自GDC进入中国以来,国内也已开展了这项工作,但未见有关并发症的报道。自1996年5月以来作者参加了97例(103个)颅内动脉瘤的GDC栓塞治疗,发生并发症10例次,发生率为9.7%,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7例,男52例,女45例。年龄23~85岁,平均53岁。动脉瘤103个,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1例有3个动脉瘤。38…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在局麻或全麻及全身抗凝下,经导引导管将微导管头端送入动脉瘤腔,用GDC逐步将瘤腔填塞满意。术前、术中、术后造影对比,随访1-16个月。结果22例共23个动脉瘤栓塞21例,其中16个100%栓塞(762%),4个90%栓塞(19.0%),1个50%栓塞(4.8%);1个伴发动脉瘤未作处理;1个栓塞失败。死亡1例,余术后随访无SAH发生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筑圈及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194例颅内动脉瘤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85例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筑圈(MDS)栓塞,69例71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40例巨大动脉瘤37例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支脉,2例用GDC,1例用MDS闭塞载瘤动脉。结果 成功栓塞194例201个动脉瘤,19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钨丝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经Tracker-18或Magic3F/2F微导管送入钨丝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腔。结果 6例患者共进行7次栓塞,有5例动态瘤95例-100%闭塞,颈内动脉入颅内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的第二次治疗均闭塞90%,6例均保载瘤动脉通畅。结论钨丝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疗效确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急诊栓塞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7例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急诊栓塞破裂动脉瘤的体会。方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7例,女17例,男10例,年龄40-85岁。25例在急性SAH发病12h内行GDC动脉栓塞。动脉瘤的大小为3-22mm。6例动脉瘤,颈较宽的患者行瘤颈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7d。7名患者GDC栓塞后鞘内给予t-PA。结果:动脉瘤栓塞后随访3个月至1年,无1例发生再出血,恢复良好17例,中等5例。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的电解脱弹簧栓塞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经血管电解脱弹簧(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GDC分别采用“蚕茧”填塞技术和“蚕食”填塞技术,对81例84枚颅内动脉瘤腔栓塞,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63例,未破裂者18例。45例在术后3个月或6个月作随访脑血管造影。结果 74例77枚动脉瘤GDC栓塞成功,7例手术失败。77枚动脉瘤中,42例获完全闭塞,22例获大部闭塞,13例获部分闭塞。闭塞程度与动脉瘤腔大小、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动脉瘤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分析Hunt-HessⅠ~Ⅲ级并在发病后72h内进行GDC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共61例,症状性血管痉挛的诊断根据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并有TCD和(或)脑血管造影的证据。结果:61例中共发生症状性血管痉挛13例(21.3%),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随访1~20个月,13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致残3例,重度致残1例。结论:症状性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与病情轻重、蛛网膜下腔出血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超早期GDC栓塞治疗动脉瘤,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栓塞治疗动脉瘤后进行抗凝、3H治疗,放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等措施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对颅内动脉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成功栓塞183例188个动脉瘤,痊愈182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 ,具有自发性破裂致死的潜在危险性 ,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材料技术的发展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 1998年开始 ,应用DSH与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3例 ,共计 15个动脉瘤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弹簧圈治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l5例在血管内治疗中发生的复杂问题的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窄颈动脉瘤直接采用GDC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先用支架成形后再应用GDC栓塞治疗、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3例窄颈动脉瘤采用GDC栓塞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继续栓塞后全部治愈;3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成形后应用GDC栓塞治愈;9例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后,8例治愈,l例因严重贫血发生脑梗塞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采用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贫血在行载瘤动脉闭塞时确定脑血流代偿能力的诸因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8个动脉瘤),其中43例行单纯GDC栓塞术,3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结合GDC栓塞,1例宽颈动脉瘤应用球囊瘤颈塑型GDC栓塞术.术前、术后造影对比,术后随访1~58个月。结果 4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栓塞47个,其中36个100%栓塞(76.5%),6个90%柃塞(12.8%),2个80%栓塞(4.3%),1个50%栓塞(2.1%),2个栓塞失败(4.3%),1个多发动脉瘤未作处理,4例应用瘤颈辅助技术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术后随访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结论 GDC适合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梁旭光  朱迪  王华  孟林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416-1417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方法:采用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微弹簧圈的栓塞。结果:30例病人康复出院,其中1例左下肢不全瘫,1例术后死亡。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微弹簧圈栓塞效果佳,致死、致残率极低。  相似文献   

14.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M  Hua XM  Wan L  Jiang F  Zhong J  Ma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56-758
目的 探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34例急性破裂动脉瘤在发病6d内采用GDC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2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其中1~3d内治疗14例,4~6d内治疗20例。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Medtronic AVE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 除2例因血管严重痉挛致使微导管无法到位操作失败而实施动脉瘤夹闭术外,其余28例造影证实为完全闭塞,4例为90%闭塞。介入治疗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GDC尾端残留于瘤动脉2例,均未导致临床后果。无死亡及严重后遗症。经随访未见再次破裂出血。结论 早期应用GDC栓塞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具有微侵袭性,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数字血管造影三维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确诊或疑诊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DSA检查,利用3D工作软件行三维重建后做出诊断,并根据处理后的图像拟定栓塞治疗方案。结果:34例患者行2D—DSA确诊动脉瘤31例,共检查出32个动脉瘤;3D—DSA确诊34例,共检查出36个动脉瘤。34例动脉瘤患者,28例行GDC栓塞治疗,20例完全致密栓塞,占71.4%。栓塞90%以上8例,占总数的28.5%。结论:3D—DSA可清楚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和空间结构,对诊断和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8例颅内动脉瘤GDC栓塞的临床经验.方法 8例动脉瘤中7例为破裂性动脉瘤,均采用GDC行动脉瘤内填塞治疗.结果 8例中7例一期栓塞成功.完全闭塞者4例,>90%者2例,<90%者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微创、疗效确切,且可有效地降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LEO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椎基底系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LEO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的6例颅内椎基底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基底动脉2例,椎动脉远端4例。1例术后出现眩晕表现,5例随访3个月无复发、无狭窄及再出血。结论在栓塞颅内动脉瘤时应用LEO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电解式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9年5月-2000年10月采用GDC栓塞治疗41例43个颅内动脉瘤,男28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7.5岁,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头痛3例,术前Hunt和Hess分级,37例为Ⅰ,Ⅱ,4例Ⅲ级。结果:栓塞治疗的43个动脉瘤,完全栓塞(100%)35个,次全栓塞(90-99%)4个,不全栓塞(<90%)4个,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溶栓和抗凝治疗1例恢复正常,1例遗留轻偏瘫,微导丝刺破动脉瘤壁1例,致密填塞弹簧圈后治愈,弹簧圈部分脱入截瘤动脉内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无死亡,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