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于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血生化指标、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组的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平衡NB(g/d)的减少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骨骼肌的合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喻敬国 《山东医药》2008,48(22):52-53
将51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硫酸镁+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并比较治疗后第7天脑水肿发生率、第10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伤后半年Glasgow预后(GOS)分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重度脑水肿发生率低,GCS评分高,GOS分级优(P均〈0.05)。认为早期硫酸镁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减轻脑水肿,促进清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林  崔建忠 《山东医药》2009,49(23):60-61
目的 进一步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疗效及机制。方法将同期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观察组12例,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静滴。两组均持续监测氧分压(PbtO2),伤后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判定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4、48、72h观察组Pbt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后3个月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改善患者PbtO2,提高疗效;PbtO2监测利于判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2例高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规抢救治疗,同时早期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合生元制剂治疗。结果治疗3、7、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7、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分泌型Ig A(SIg 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光纤放大系统(SOF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生元制剂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具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肠道黏膜免疫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感染风险和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24~48h以瑞素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2组相同。观察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Hb)在术后第7、14天高于对照组(P〈0.05),Hb术后第28天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和便秘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减少感染,降低并发症,是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较好的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该科收治的68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伤后48 h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置管2周后,68例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以及GCS评分均较置管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共有1例腹泻、1例腹胀、1例便秘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1%。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可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鼻饲能全力营养液对重型颅脑损(SHI)伤患者营养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该院2013年19月收治60例SHI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后69月收治60例SHI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后624 h内留置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给予能全力营养液,对照组给予普通全营养匀浆制品,分析比较入院时及出院时患者的营养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采用牛津残障评分(OHC)进行预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体重(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点处肌围(AMC)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经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有增高,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GC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实验组良好18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对照组良好10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实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SHI伤患者早期鼻饲能全力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病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早期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S100B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100B蛋白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特异性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30例颅脑损伤患者,30例其他创伤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的含量,并对早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创伤对照组升高(P〈0.01)。颅脑损伤重型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S100B水平较轻中型组(GCS〉8分)升高(P〈0.05)。结论S100B蛋白作为早期检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指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