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据报道我国的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10%,近20年来慢性肾衰在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中占第五至第九位,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威胁之一[1]。大部分慢性肾脏病呈漫长的缓慢进展过程,但是在一定诱因下,慢性肾脏病可能出现急剧加重,严重者可危及生  相似文献   

2.
彭仕君 《中外医疗》2013,(32):88-89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肾脏病基础上形成的急性肾衰竭(A/C)的相关发病情况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ARF/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他们分为两组,肾科组与非肾科组,再分析病因、和基础肾脏病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肾科组中28例利用肾活检后确诊。有13例经确诊后被修正,实际误诊率31.1%。某些系统性疾病和原发性肾病(炎)是该病的基础病因。因此,治疗关键是将这些具体诱因都清除掉,选择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非肾科组经检查得知,他们发病的主要诱因是由于某些肾损害药物或出现肾后梗阻问题,当消除上述因素后,绝大部分病例的肾功能都基本达到原来水平,甚至可以恢复至正常水平。结果肾科组的常见病因为:严重感染有16例;有13例属于原发病进展;有8例属于恶性高血压;有6例由于使用肾损害药物造成;还有2例是伴有其它疾病,如心衰或上消化道出血。非肾科组中主要的病因如下:应用肾损害药物23例,比重为43.4%;出现严重感染或肾后梗阻的各有9例;行手术的有5例,其它突发情况,如心衰或休克的有6例。肾科组中有2例病死,均患有狼疮性肾炎合并严重感染。结论 A/C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重要因素,对于该病的治疗预防是关键,应尽量消除各种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A/C)发生的诱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诊治的43例A/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A/C发生的诱因有药物(37.2%)、肾前性因素(32.6%)、感染(11.6%)、狼疮活动(9.3%)、恶性高血压(9.3%)等;33例(76.7%)患者肾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7例(16.3%)未恢复,3例(7.0%)死亡。结论A/C发生的诱因多种多样,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A/C)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确诊为A/C的93例患者的基础肾脏病、ARF原因、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导致A/C的诸多病因中,青壮年组与中老年组有明显的差异,青壮年组以恶性高血压(30.00%)、原发病活动(26.67%)等为主要病因,而中老年组以肾毒性药物(30.30%)、严重感染(30.30%)等常见。在93例A/C患者中有17例与药物相关(18.28%)。基础肾脏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较为常见。在原发病活动中以狼疮性肾炎为主(84.62%)。在93例A/C患者中有33例患者进行血透治疗(35.48%),治疗后有18例(54.54%)患者脱离透析。出院时4,1例(44.09%)患者血肌酐恢复至正常水平(Scr〈133μmol/L)。结论:A/C并不少见,经过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好转,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A/C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阿胜  张汀  田娜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8):725-727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 调查收治的 38 例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有明确肾前性因素 5 例,合并感染 5 例,肾静脉血栓 1 例,药物因素 5 例,病理类型重者 7 例,病因不明者 15 例。临床特征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含并胸腹腔积液多见,病程中肾功能急性衰竭。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球轻微病变,肾间质水肿多见。经积极去除诱因、控制感染,利尿消肿、抗凝、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肾衰竭大多逐渐好转,但 2 例新月体肾炎的病例肾功能无回复,转为慢性肾衰竭。结论 本症病因多种多样,应尽早明确诱因,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病理类型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并发急性肾衰竭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并发急性肾衰竭(ARF)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患者愈后的关键。2004年7月-2007年6月间我院内科共收治脑出血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4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治疗2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发群  杨爱莲 《中外医疗》2011,30(22):35-36
目的探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临床特点和病理改变进行研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25例,经恰当的治疗和护理,治愈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4%。其中无效3例,2例转为慢性长期透析,1例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医治出院。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变化复杂迅速,尽早明确诊断和去除诱因,给予及时恰当的治疗,肾功能可恢复正常,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临床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的病机进行了探讨。认为A/C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湿热内蕴、瘀阻肾络为标,且往往由于外感湿热、肝阳、饮食不节、药毒等而诱发使病情加重,而病情加重时往往以湿浊证候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临床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的病机进行了探讨。认为A/C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湿热内蕴、瘀阻肾络为标,且往往由于外感湿热、肝阳、饮食不节、药毒等而诱发使病情加重,而病情加重时往往以湿浊证候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抢救措施及预防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73例次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抢救73例次,成功抢救71例次,成功率为97.6%。结论:血液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的危险因素,纠正以上因素可以预防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  相似文献   

11.
王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49-150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并讨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42例,存活55例,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血管18例(42.9%)、感染8例(19.0%)、肿瘤7例(16.7%)、脑血管6例(14.3%)、消化道出血3例(7.1%)。死亡主要病因为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两组的年龄、透龄、开始透析年龄及尿素氮、血浆白蛋白、血钙、贫血有差异。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重视血液透析充分性、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叶凤  梁海琴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18-1818,1824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为指导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13例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41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者占首位,共145例(35.1%);其次为糖尿病。肾病,共107例(25.9%);高血压。肾病78例(18.9%);梗阻性肾病44例(10.7%);慢性。肾盂肾炎8例(1.9%);先天遗传性肾病6例(1.5%);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病等25倒(6.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的构成比例与现有的文献资料有差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明显上升。梗阻性肾病在海南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内地。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竭患者头孢菌素脑病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春明  黄向阳 《吉林医学》2011,32(14):2730-273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头孢菌素类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2009年6月共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神经症状表现多样。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定位体征,CT检查无病理性改变,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头孢菌素脑病的发病机制考虑与其肾功能不全导致排泄率低有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应及早停药。患者多在2~6 d内缓解。  相似文献   

14.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 方法 4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给予羟苯磺酸钙和复方肾衰汤联合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尿酸、血象、肝功能及尿常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口服羟苯磺酸钙和复方肾衰汤后,血肌酐与血尿酸1周开始下降,持续降低至4周(P<0.01);血尿素在4周降低(P<0.01);治疗期间患者血象、肝功能及尿蛋白无改变(P>0.05). 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能够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经十年的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减少、炎症一营养不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心肌新生血管形成障碍^1jCVD的发生、发展有关。作者通过探讨CRF并发CVD新的发病机制,旨在为临床上防治CRF患者并发CVD寻找更好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甘露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病理一理及临床治疗的特点。方法:术前、术后当日及术后每日定时检测肾功能、尿常规及尿量变化,使用甘露醇并根据变化进行治疗。结果:24小时后,13例病人尿量增多,肾功能及尿常规在2-3天内恢复正常,4例死亡。结论:大剂量甘露醇可能是肾功能损害的主要诱因并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将甘露醇用量控制在125ml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肾衰方治疗,均30 d 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血红蛋白(Hb)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70℅(P ﹤0.05);2组 Scr、BUN 和 Hb 比较,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衰方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泄浊解毒之功,能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 Scr、BUN,明显提高 Hb 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合并结核病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统计该科1997~2001年住院慢性肾衰患者合并结核病的有关情况,与同期重庆市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69例慢性肾衰患者中,合并结核病者49例,其发病率(4592/10万)显著高于我市同期结核病发病率(151/10万,P <0.001),其中半数以上是不典型肺外结核;随着肾衰程度的加重,合并结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抗结核抗体和PPD阳性率(12.2%, 14.3%)显著低于普通结核患者(71.3%, 57.1%,P<0.05);2/3倍于常用剂量的抗痨治疗有效,8例抗痨1年以后接受肾移植者预后良好,而2例抗痨不足半年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术后症状复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慢性肾衰易合并结核,特别是不典型肺外结核,对于长期发热的慢性肾衰患者,应想到结核,在排除其他发热原因后,可考虑诊断性抗痨治疗,慢性肾衰合并结核患者抗痨治疗1年后肾移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发生ARF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因肝多发转移瘤或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所引起。2例患者因肿瘤压迫输尿管导致肾积水所引起。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本周氏蛋白轻链形成的管型引起。1例肺癌患者因应用造影剂后突发ARF。1例胃癌患者因多种原因导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结论 ARF是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病因复杂,病死率高,治疗上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高度重视,给予积极补液,改善循环血量,尽早发现ARF的可能,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ARF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预测慢性梗阻性肾病(CON)继发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风险性,并对其相关危重度进行评判.方法 连续性纳入解放军第105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初次接诊的CON患者为研究队列,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完善研究对象初始入院时的各项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随访结果,进行远期风险性预测和相关危重度评判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最终纳入274例CON患者,最终25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9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进展至ESRD.Cox回归分析显示,CON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由完全性梗阻、尿肾损伤分子-1(uKIM-1)含量、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含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含量组成,均为CON患者于发病后18个月内继发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uKIM-1≥137.01 pg/mL或uNGAL≥173.25 ng/mL的CON患者病情更重、进展至ESRD阶段的时间更短,其中uKIM-1的临界值指标具有更高的危重度评判效能(P<0.05).结论 完全性梗阻、uKIM-1、uNGAL、uNAG是CON患者继发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且uKIM-1≥137.01 pg/mL为衡量CON病情危重度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