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生后第2天,加用EPO每日200 U/kg静脉滴注,疗程7天,观察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1天、第8天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SOD、NO的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HIE患儿血清中SO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中、重度HIE患儿于EPO治疗后血清中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N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中、重度HIE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TNF-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外周血TNF-α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于生后第3天与第7天对50例HIE患儿及23例正常新生儿血清TNF-α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结果:HIE组急性期不同程度(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轻度HIE组血清TNF-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HIE组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重度组又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恢复期轻、中、重度HIE 3组患儿血清TNF-a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NF-α参与HIE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动态观察HIE患儿血清中TNF-α变化,对了解HIE脑损伤程度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氧化应激因子及神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0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HIE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连续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神经行为评分(NBNA),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4%)(χ2=5.09,P=0.02);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DA、IL-18及Caspase-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后14 d、28 d,观察组NBN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脑部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损伤,有效保护脑部神经,提高患儿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7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GM1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并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在生后24 h内及药物治疗7天后抽血检测血浆MDA及SOD浓度,并对GM1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在生后1~3天、4~6天、7~10天进行NBNA评分。结果:①GM1治疗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②GM1治疗组生后4~6天、7~10天NBN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③GM1治疗组其血浆MD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GM1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病情恢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血清中神经因子、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入住该院的HIE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支持和对症等综合治疗,黄芪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生长因子(N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治疗组血清MBP、NSE、NTF、NGF、SOD、MDA、Caspase-3、IL-18及IL-6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黄芪注射液可以使HIE患儿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同时,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黄芪治疗组HIE患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也明显增高。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HI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HIE症状、体征,改善血清神经、炎性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4例HIE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GM1进行治疗。检测所有患儿自出生后第1、3、7、10、14天的血清BDNF和NSE的水平。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血清BDNF均逐渐升高,在出生后第10天开始下降,且观察组患儿出生后血清BDNF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01);两组患儿中病情分度越重,血清NSE水平越高,且观察组患儿出生后血清NSE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而出生后第10天开始两组患儿的血清NSE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M1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血清BDNF和NSE,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发育和改善预后,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辅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氧化应激损伤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期望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7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8例新生儿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u-EPO联合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以及治疗1个疗程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同时对两组患儿治疗当天、治疗后第1周、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神经行为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有效率仅为69. 39%,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 61%,8.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SOD和MDA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DA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NBNA评分不断升高,且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rhu-EPO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新生儿HIE氧化应激损伤,促进患儿神经行为发育,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危重新生儿应用肠外营养对机体脂质过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试(NBNA)评分的影响,探讨危重新生儿使用脂肪乳的合适剂量及时机.方法选择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45例,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15例;除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外,治疗A、B组还分别给予含脂肪乳2 g/(kg·d)和1 g/(kg·d)的"全合一"部分肠外营养(PN)3 d,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治疗A、B组分别于用PN前、每次输完PN后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照组在相对应的时间内检测相应的指标.3组HIE患儿均于生后7~10 d行NBNA.结果治疗组HIE患儿第1、2次使用PN后,MDA值较对照组增高,且与脂肪乳剂量有关.输脂肪乳2 g/(kg·d)时MDA的增高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脂肪乳1 g/(kg·d)时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A、B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输脂肪乳2 g/(kg·d)时SO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脂肪乳1 g/(kg·d)时SO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IE患儿在未给予PN的情况下,体内MDA的含量呈一动态变化的过程.3组HIE患儿NBNA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脂肪乳1 g/(kg·d)的剂量在HIE患儿是安全的.脂肪乳的使用应避开体内脂质过氧化的高峰期,建议在生后第2天以后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80例HIE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GMI)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三醛(MAD)的水平,脑CT的改变、NBNA评分及生后1~12月龄对精神运动发育(DQ)评价疗效. 结果 GMI治疗观察组血清SOD和MDA的水平、脑CT、NBNA评分及DQ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HIE确有明显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病(HIE)新生儿脑功能指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入该院的新生儿HIE患儿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检测患儿的脑功能指标[(包括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NSE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MBP水平、NBN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MBP和NSE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15 d及30 d时观察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HIE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脑功能指标,降低血清NSE水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4月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参附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生后第2天加用参附注射液,每日1 ml/kg和静脉滴入(5%GS20 ml稀释),疗程7 d,常规治疗组静脉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7 d。另选择健康足月新生儿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3组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9天血清中NSE和HMGB1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后HIE患儿血清中NSE和HMGB1的水平均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而参附注射液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血清中NSE和HMGB1的水平在第1天和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9天参附注射液组血清NSE和HMGB1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CK-MB)、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月的41例HIE患儿和37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24 h内、第3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总CK、CK-MB及CK-BB。结果(1)HIE组血清CK、CK-MB、CK-B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中、重度HIE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HIE组血清CK、CK-M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K-B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结论(1)HIE血清中CK、CK-MB、CK-BB水平与HIE程度密切相关,HIE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2)血清CK、CK-MB、CK-BB是HIE患儿心、脑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可作为对HIE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定常用的指标;对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钙、NO、NSE、S100B的水平变化,进一步采用神经节苷脂钠干预,证实神经节苷脂钠在新生儿HIE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设对照组为非HIE患儿(无窒息、无重度感染),并依次设常规治疗组和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采用偶氮砷终点法、硝酸还原酶法及化学放光免疫法对生后7天及不同程度HIE患儿进行血清钙、NO、NSE、S100B水平检测。结果:新生儿HIE组血清钙较对照组降低,NSE和S100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HIE组血清钙含量降低,血清NO、NSE和S100B含量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后,HIE新生儿血清钙、NO、NSE和S100B较常规治疗组浓度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O、NSE和S100B水平在HI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其水平的增高与该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神经节苷脂钠可降低HIE所致的脑细胞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房本院 《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43-143,145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不同检测水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HIE组为HIE患儿45例,其中轻度20例,中度18例,重度7例(均为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为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分别在生后第1~3天及7~10天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SE值。结果 HIE组在第1~3天测定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7~10d后,轻度HIE患儿NSE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而中、重度HIE患儿NSE水平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血清NSE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HIE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c,NSE)、髓鞘碱蛋白(myelin base protein,MBP)与血清游离钙(Ca2+)的水平变化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82例为实验组,分别在1天、3天(急性期),7天(恢复期)采血,用放免法测定NSE,用ELISA法测定MBP,日本产AFT-500型血液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Ca2+,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HIE各组1天,3天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HIE程度越重,NSE水平越高。NSE水平以生后1天最高,3天后开始下降,轻度H1E患儿7天后基本恢复正常,而中、重度HIE患儿仍保持较高水平。②重度组HIE患儿3天MBP水平升高最明显,7天其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生后7天轻、中度HIE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③1天、3天轻、中、重度HIE组血清Ca2+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生后7天轻度H1E组血清Ca2+浓度恢复正常,而中、重度HIE组仍低于对照组。结论NSE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反映神经元损伤的指标,联合检测MBP、Ca2+能更好地判断病情轻重,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重度窒息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以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患儿均在第2~3天、12~14天、26~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对比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的结果,同时对比患儿第2~3天以及26~28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超过35分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第2~3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为(33.06±7.46)分,12~14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为(37.36±5.17)分,26~28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为(39.81±3.06)分,两组患儿第2~3天、12~14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26~28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26~28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35分的比例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纠正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缺氧状态,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新生儿重度窒息病情的判断和疗效的评估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在氧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探讨它们在RO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9月需氧疗的早产儿32例作为A组;足月儿26例作为B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不需氧疗的早产儿20例作为C组,足月儿18例作为D组。于吸氧前(0天)、吸氧第3天(3天)、第7天(7天)采集静脉血测定SOD的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①SOD:早产儿出生时血清SOD活性较足月儿低(P<0.01),吸氧3天与7天时,A组(分别为61.716±12.605、50.057±14.053)明显低于C组(72.265±15.422、72.346±14.784),P<0.05,且A组于3天与7天时血清SOD活性与吸氧前(72.822±10.859)相比明显降低(P<0.001);B组于吸氧3天时SOD水平(87.014±10.222)与吸氧前(91.161±10.8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天时(67.755±9.730)明显低于吸氧前水平(P<0.0001),且7天时与对照组D组(90.728±13.8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②MDA:A组于吸氧后3天与7天时血清MDA水平(分别为6.83±1.52、7.19±0.98)均高于吸氧前(5.62±1.38),P<0.05。吸氧7天时与对照组C组7天时(5.89±0.92)相比明显升高(P<0.01);B组吸氧后3天血清MDA水平(3.44±0.62)与吸氧前(3.06±0.2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天时血清MDA水平(4.47±0.81)高于吸氧前(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D组(3.01±0.52),P<0.01。结论:早产儿较足月儿对脂质过氧化损伤更为敏感,且早产儿在高氧环境下缺乏自我保护,更加容易受到氧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性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enc Ephalopa-thy,HIE)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窒息生产史的49例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23例及重度窒息组26例,进一步将发展为HIE的新生儿分为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同时选12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检测生后2 h、第3天、第7天血清NSE水平。结果:窒息组与对照组生后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明显升高,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生后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明显升高(P<0.05);生后2 h、第3天、第7天血清NSE含量比较,中、重度HIE组较轻度HIE组明显升高,重度HIE组较中度HIE组明显升高(P<0.05);HIE各分组于出生第3天与出生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升高,出生第7天与出生2 h内血清NSE含量比较减低(P<0.05)。结论:血清NSE能较早地反映新生儿缺氧脑损伤程度,可先于临床表现较早指导临床诊疗,对早期指导诊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神经因子、S100B蛋白及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鄂州市中心医院入住的67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给予支持和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注,疗程均为14d,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APN)、S100B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营养因子(NT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83.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MBP、NSE、NTF、NGF、APN及S100B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以使HIE患儿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和肌张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观察组HIE患儿NBNA评分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HI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HIE症状、体征,改善血清神经、APN、S100B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许珍华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69-157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SOD活性和MDA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儿治疗后MDA水平与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l】盏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复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