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某院收治的需进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的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共植入103枚种植体,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的修复。随访时间1~8年,平均随访(2.72±1.43)年。通过X线片检查和临床检查来观察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80例施行上颌窦底冲压提升修复患者中,8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上颌窦黏骨膜穿破,但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上颌窦炎等相关并发症。全部植入的103枚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均为良好,均顺利完成义齿种植修复,至今仍未出现种植体脱落状况,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对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采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种植体修复前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924例接受种植修复缺失牙患者,共植入1478枚种植体。收集患者相关变量和术区局部相关变量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种植体修复前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478枚种植体中,共有27枚(1.83%)种植体修复前失败。下前牙区发生种植体修复前失败的比例均高于上前牙区、上后牙区和下后牙区(P<0.05)。种植体直径<3.5 mm患者发生种植体修复前失败的比例高于直径≥3.5 mm患者(P<0.05)。行上颌窦侧壁开窗外提升术患者发生种植体修复前失败的比例高于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提升术和常规手术患者(P<0.05)。不同术后并发症患者发生种植体修复前失败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直径<3.5 mm、植入位置为下前牙区以及出现植骨材料感染并发症是患者种植体修复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种植体修复前失败与窄径种植体、植入位置和术后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口腔种植上额窦提升术对患有上颌后牙缺损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2例患有上颌后牙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常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口腔种植上额窦提升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上颌后牙缺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时间和牙齿功能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口腔种植上额窦提升术对患有上颌后牙缺损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纳入的上颌后牙区严重骨萎缩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提升组和口腔组各48例,提升组开展上颌窦内提升术,口腔组采用口腔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提升组骨结合以及种植体周边软组织状况优于口腔组(P<0.05),且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提升组各评分均高于口腔组(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效果突出,可缩短愈合时长,并提高骨吸收量,预防严重并发症出现,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上颌后牙区因为骨质疏松、上颌窦过低、牙槽嵴高度不足等因素,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在上颌窦底提升技术问世前,这一区域的种植失败率很高。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和植入骨代用品,使这一区域的种植成为可能。为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者采用这一技术为5例患者(7侧)施行上颌窦提升取得了初步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共7侧上颌窦,年龄48~60岁。无全身疾病。摄口腔全景片、缺牙区牙片、CT片显示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距离在5~7mm之间,不能满足种植要求。1.2材料种植体选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  相似文献   

6.
<正>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多见于中老年人,解剖上此区多由于上颌窦底过低可用骨量不足、牙槽骨萎缩、骨质较为疏松、上颌窦气化等限制,为牙齿种植修复增加了难度[1]。上颌后区骨量不足种植体植入有多种方法,以上颌窦内、外提升术最为常用。慢性牙周炎是上颌后牙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牙槽骨常因牙周病的破坏而不同程度的骨吸收,然而牙周炎患者种植术后感染的风险较高。上颌窦内提升术相对外提升术手术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共植入种植体80枚,其中42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50枚种植体,23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植入30枚种植体,均术后10 d、3个月、6个月、9个月摄片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及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0枚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较好,在观察期内均未见感染、松动及上颌窦炎症等并发症,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阴影.结论 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术中均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掌握相关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8.
赵宏霞 《江西医药》2021,56(8):1173-1176
目的 分析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对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患者口腔健康状态评估量表(SOHSI)评分及中期种植体完好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18例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患者(2017年6月~2019年5月),依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经牙槽嵴顶入路冲顶法行上颌窦内提升术,观察组接受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术前及术后3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法疼痛评分标准(VAS)]、术前及术后1个月SOHSI评分、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术后1年边缘骨吸收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种植体情况(完好、松动、脱落)、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d,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个月,两组SOHSI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言语功能、咀嚼功能、日常活动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PE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1年,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边缘骨吸收量较少,上颌窦底提升高度较高(P<0.05);术后1年,观察组种植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上颌后牙区单牙缺失患者接受非翻瓣上颌窦内提升微创种植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种植体完好率,提升上颌窦底,减少骨吸收,改善口腔健康状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Straumann种植系统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105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伴垂直骨高度不足的病例,分别采用上颌窦外提升联合CGF进行骨增量植入Straumann种植体141颗,同期种植132颗,延期种植9颗,术后6~8个月后完成上部修复,随访3~4年。结果观察期内141颗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良好,未出现松动脱落,CBCT显示种植区骨高度增加明显,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使用Straumann种植系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魏洪武  郭水根 《江西医药》2014,(11):1171-117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X 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观察。方法45例患者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60枚Bicon短种植体(60枚种植体都小于或等于8mm),术后3个月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术后3个月到3年进行临床及X 线检查随访。结果种植体术后3年成功率为100%,种植体稳定且能负担固定修复体的咬合。 X 线片显示所有种植体底部及周围均有硬组织包绕,且牙槽嵴顶水平稳定,垂直骨吸收量<1 mm。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能减少术后反应,近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扩大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临床上颌后牙缺失患者行种植修复时,其主要问题为解剖生理学方面受限制,如上颌窦气腔体积变大、缺牙以后伴随牙槽骨吸收和牙槽骨质疏松等,所以对于上颌后牙缺失修复被当做是禁区[1]。Summers[2]在1994年首次提出经压槽嵴顶充填植骨的上颌窦底提升手术。而后临床上颌后牙缺失并伴随骨量不足患者主要采用上述两种方式解决种植修复问题。但临床上颌窦低提升手术有很多不便,如需要充填植骨材料、步骤繁琐、等待植骨材料固结所造成修复时间增加等[3]。目前,对于上颌窦底骨高度不充足,且上颌远、近方有一定骨组织患者临床医师多采用倾斜种植技术进行治疗。因此,本研究经过分析上颌结节倾斜种植体联冠桥修复对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和X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因牙槽骨高度不足,应用德国费亚丹Xive-Ⅱ种植系统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即刻牙种植,术后3~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74例(74个牙位)未发现上颌窦炎,种植体周围无阴影,骨结合良好.结论 对于牙槽骨高度不同的上颌后牙缺失,应用费亚丹Xive-Ⅱ,骨挤压器行经牙槽脊顶行上颌窦内提升,必要时以Bio-oss骨粉植入同期行牙种植术,成功率高,可大大增加上颌后牙缺失的牙种植机率,比起上颌窦外提升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120-122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后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41例后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提升术,Ⅱ期手术3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纯钛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以及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及基台的密合程度;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美观的主观满意度。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年。结果全冠修复后,除1枚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其余植体稳定度好,未发现松动问题;基台植体界面密合,未发现有上部基台松动情况;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内骨吸收<1 mm;患者主观满意率高,为97.6%(40/41)。结论 Ankylos种植体用于后牙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CBCT评估采用液压法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治疗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上颌骨骨量不足行种植修复患者30例(40颗种植体),均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为2~4 mm。采用CAS-KIT工具盒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行CBCT检查,并测量骨增量高度。结果 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CBCT显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经6~2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术后6个月平均窦底垂直骨增量为(7.31±0.58)mm。结论 采用CAS-KIT工具盒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上颌后牙区种植外科技术,可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DIO两段式宽体种植体用于上颌后牙区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在40例缺失上颌后牙患者的48个牙位植入48颗DIO宽体种植体。术后6~8个月,纳米烤瓷冠完成修复。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检查。结果 48颗种植体修复时无1例失败,所有病例均从种植体植入开始平均随访18个月,48颗种植体均获得成功,种植义齿周围无明显炎症,放射检查,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上颌后牙区缺牙采用两段式宽体种植体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可行性。方法42例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4~6mm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55枚,术后6个月进行修复并随访6~36个月。结果窦底平均提升高度(2.9±0.8)mm,有12个牙位发生窦黏膜穿孔,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上颌窦炎症状,6个月后所有种植体均获得有效骨结合,新生骨(2.1±O.9)mm。随访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存留率100%。结论上颌窦剩余牙槽嵴高度为4~6mm时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牙种植在短期效果良好,但临床选择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17.
<正>上颌后牙缺失后,由于上颌窦气腔化加之牙槽骨吸收萎缩,导致该区垂直骨量不足,极大限制了口腔种植技术的应用。Tatum(1975)和Summers(1994)分别提出了上颌窦外提升及内提升术式[1],已成为临床解决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基本方法。开窗式的外提升术可直视下操作,术野清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临床治疗中展开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间进入某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共10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修复方案展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06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228颗,其中对照组112颗,观察组116颗。骨愈合期间,对照组1颗种植体于种植后第4周失败脱落,观察组种植体无脱落,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分别为99.11%(1/112)和100.00%(0/116)(P>0.05),统计学差异不显著;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平均骨质增量和骨边缘丧失情况差异不显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咀嚼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更短,且观察组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美观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美观满意度为86.7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于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患者...  相似文献   

19.
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槽骨骨量不足情况下的种植方法。方法 37例骨量不足的病例,采用上颌窦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牙槽骨撑开术、自体骨碎块和自体骨块移植术。结果 所有种植体骨整合良好,仅有1颗种植体因修复不当而脱落。结论 所有手术方法均为种植所适用。  相似文献   

20.
刘存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72-573
目的观察与研究上颌窦提升手术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自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行上颌窦提升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27~58岁。对该患者通过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提升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共有88枚种植体植入,手术时,不将任何骨充填材料植入上颌窦内,缺牙部位牙槽骨的骨高度可为5~8mm,平均为(6.58±1.02)mm。针对上颌窦内种植体凸入的不同长度与窦底改建状况进行卡方检查。结果该患者中有1例种植体在术后15d由于牙龈红肿、牙齿松动而取出外,其他患者的种植体均能够与骨良好的结合,完成了义齿的修复,种植体的咀嚼功能良好且附近软组织未出现发炎等症状。上颌窦内种植体平均凸入2.56mm,48枚(55%)种植体的根方有新骨形成,30枚(35%)有新的上颌窦底形成,9枚(10%)无明显新骨形成。从统计学分析可看出,上颌窦内种植体凸入的不同长度和窦底改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191)。结论要严格掌控上颌窦提升手术的适应证,上颌窦提升手术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在短期内是可以预期的,上颌窦提升的高度与新窦底的形成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