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8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 《首都医药》2009,(12):53-54
目的加强临床医生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的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北京市平谷区医院2006年~2007年上报的85例不良反应报告,从上报的科室分布、不良反应发生年龄、分布及构成比例、引起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品种、构成比例以及累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上报情况。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药物不良反应损伤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儿科上报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临床医生要提高不良反应的上报意识,注意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视情况。方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我院75名医护及药学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概念、报告意识、上报范围及原因、上报程序等。结果我院医护人员普遍对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的必要性明确,但对上报范围、上报程序、药物不良反应概念的重视度上存在不足。结论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长期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3.
李长达  张树森  许江红 《中国药事》2012,26(12):1421-1425
目的分析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2011年上报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2429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不同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结论应高度重视不良反应监测与上报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特别是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用药教育,慎用静脉注射剂,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冯叶彬 《海峡药学》2012,24(3):259-260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内容大幅扩展,进一步明确了上报主体的义务和责任,详细规定了上报的时限,鼓励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研究等,将从根本上促进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准确的收集与上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513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范围较广,且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居发生率前3位的是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结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周丽  李淑萍  董爱琴 《海峡药学》2010,22(10):223-224,115
对路桥区2009年1-12月上报的437例药品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表现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37例不良反应中以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以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产生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口服。  相似文献   

7.
346例药品不良反应汇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爱琴 《海峡药学》2009,21(5):198-199
对本院2007年1~12月上报的346例药品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梏束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结果346例不良反应中以抗感染药物占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及上报现状,为进一步做好药物上市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问卷,涉及被调查对象一般资料,以及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上报等内容,按我院医药护人员比例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72份.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的认知及上报现状与职业、文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我院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的认知有待加强,应加大培训与奖惩力度,从而提高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9.
方辉  张振财 《中国药事》2013,(12):1318-1320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报的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注射室、儿科病房在2011~2012年度上报的91例15岁以下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3岁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有50例;β-内酰胺类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有72例;91例均由静脉给药引起;累及器官主要以皮肤、粘膜及附件的损害最多,有86例。结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用法、用量有关,抗生素的用量过大及不规范使用是造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师应熟悉儿童的生理特征,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安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综合医院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调动医务人员主动上报药物不良事件并持续改进,是医院安全文化面临的挑战.方法 通过采用戴明环医疗质量的管理方法,制定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标准,分析我院2005~2009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结果 5年来,我院上报各种药物不良反应2 850例次,平均每年570例次,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其中严重药物不良反应43例次,发生率为0.49 %,占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51%.我院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量和质量上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了用药安全文化.结论 戴明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自觉性.针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各个环节的持续循环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药物不良反应漏报及其改进措施将是今后医院做好此项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情况,分析其原因,提出建议,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保障公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总体情况、基本药物监测情况、抗感染药物监测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率逐年增加;收集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也逐年增多;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主要来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居首位。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事业的稳定运行是公众安全用药的有力保障,应当形成全员参与的意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提高对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力度;重视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赖春花  潘莉丽  毕莹  贾静 《海峡药学》2016,(10):279-281
目的: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探讨先进管理模式,以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和质量。方法将 PDCA循环模式纳入我院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工作,通过对我院不良反应上报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主要问题,确定整改目标,制定计划等措施,通过执行、检查改正处理,最后评价管理成效。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后,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及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将PDCA循环运用到医疗机构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工作中,可提高管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彭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27-428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60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涉及的不良反应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由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厄洛替尼以及吉非替尼导致的不良反应位居前三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常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疗上应不断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的监测,减少或者避免肿瘤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该院16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所涉及的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 165例不良反应中40岁以上患者占多数(55.2%),女性多于男性,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给药后30min内(68.2%),共涉及12类66种药物,以静脉给药为主要用药途径的占总数的83.0%。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排前2位(20.0%、10.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8例占总数的4.8%。结论该院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应按适应证选药,加强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该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特点,促进ADR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提高ADR报表质量。方法对该院的14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较多(93.9%);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2.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50.3%)。结论抗菌药物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总结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2011三年来63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三位依次是,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消化系统用药.结论 加强临床药学开展,建立建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才能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郭秀秀 《北方药学》2014,(7):112-113
目的:研究影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以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宿州市2013年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748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以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68.14%)。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最主要表现在胃肠系统(42.80%)、皮肤(30.6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5.73%)。结论:应加强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监测,提高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谷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谷红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报告303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严重不良反应表现等。结果303例患者中,男143例(47.19%),女160例(52.81%);61岁以上老年患者占52.14%;原患疾病中脑梗死、冠心病占比最高,占37.62%,其次为高血压、糖尿病、骨折等。严重不良反应80例(142例次)占26.40%,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后当天207例(68.32%),发生于用药1~3 d 51例(16.83%)。结论临床应加强老年患者用药监护,避免超说明书用药,建议企业说明书不良反应项增加内容,同时在临床使用环节增加警示,生产企业要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控制杂质,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方铁  黄宗雯 《黑龙江医药》2012,25(2):208-209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宣城市2011年收集的26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在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至60岁比例达66.04%;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7.92%。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及说明书的规范,全面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合理用药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洁娜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58-159
目的:加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制度。方法: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工作制度,提高报表的质量和数量。结果:ADR报表数量上升,报表质量大幅提高。结论:有效的ADR监测制度和措施,能促进医院ADR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