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与联合电化学治疗肝癌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联合电化学治疗(ECT)与单纯采用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40例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在TACE间期配合ECT治疗,B组单纯接受TACE治疗.结果:A组有4例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CR PR为80%.有7例获得二期手术切除,1年存活率65%.甲胎蛋白(AFP)从治疗前的752.18±423.39μg/L降至206.28±189.24μg/L.B组有1例CR,9例PR,CR PR 50%.有3例获得切除,1年存活率 40%.AFP从治疗前的782.61±491.23μg/L降至411.26±325.17μg/L.两组有效率(PR CR)及切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E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的TACE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TACE组50例(碘油栓塞或碘油栓塞联合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联合组56例(HIFU+TACE).观察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结果 单纯TACE组:CR0,PR20%,SD 52%;联合组:CR0,PR26.8%,SD 55.4%.AFP变化情况,单纯TACE组和联合组由治疗前的(472.3±104.2)μg/L和(491.8±125.2)μg/L,降为治疗后的(122.3±64.6)μg/L和(71.2±35.1)μg/L.1、2、3年生存率:联合组为82.3%、60.8%、39.2%;TACE组为68.0%、42.6%、21.0%.未发生皮肤烧伤、出血、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HIFU联合TACE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脲苷(FuDR)、卡铂(CAP)、吡柔比星(THP)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5年4月~2006年5月确诊的4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As2O3与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方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完成1~3次治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1例中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6例(14.6%),疾病稳定(SD)25例(61.0%),疾病进展(PD)10例(24.4%),客观有效率(CR PR)为14.6%(6/41),获益率(CR PR SD)为75.6%(31/41),AFP下降率为84.6%(22/26);毒性反应主要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及肝脏毒性。结论As2O3联合THP、CAP及FuDR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效果,分析其预后因素。方法:对50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LC)进行大分割3DCRT,分割剂量3~6Gy,生物效应剂量(BED)52~84Gy,中位剂量61Gy。放疗前行TACE治疗1~3次。结果:50例肝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16%(8/50),部分缓解(PR)62%(31/50),无变化(NC)14%(7/50),进展(PD)8%(4/50),总有效率(CR+PR)7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37/50)、58%(29/50)和34%(17/50),中位生存期22.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大体肿瘤体积(GTV)、Child-pugh分级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预后因素。结论:大分割3DCRT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特别是对于肿瘤数目少、肿瘤体积小和肝功能较好的肝癌患者不失为一种非手术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介入联合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用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对中晚期肝癌进行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62例分为2组,A组22例先行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后再行3-DCRT(18例)和IMRT(4例),B组40例单纯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A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1例,总有效率(CR PR)为59.1%;B组CR 0例,PR 13例;(CR PR)为32.5%。A组近期疗效优于B组, z=2.258,P=0.023 8。肝脏急性不良反应,A组4例,B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联合3-DCRT能提高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不增加肝脏急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32例大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MWA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CR 9.4%(3/32),PR 56.3%(18/32),SD 25.0%(8/32),PD 9.4%(3/32),中位生存时间为(19.0±2.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1%和36.9%。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Child分级、病灶数目、是否伴有门静脉血栓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ACE联合MWA治疗大肝癌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临床价值。方法:不能手术的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45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0例以TACE PVE治疗,25例以单纯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统计AFP的变化、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的有效率以及1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FP的变化:研究组(730±190)、(515±395)μg/L,对照组(752±183)、(710±213)μg/L,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门静脉癌栓缩小/消失率13/20(65%)、8/25(32%)(P<0.05);1年生存率15/20(75%)、12/25(48%)(P<0.05);两组均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替吉奥胶囊(S-1)与沙利度胺(thalidomide,K-7)联合干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TACE术后,其肝内子灶形成与肝外转移控制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2例早中期原发性肝癌并行手术切除或TACE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口服替吉奥胶囊与沙利度胺联合干预治疗组(62例)和单纯行TACE术的对照组(60例)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期为切除术/TACE术后12个月内,比较两组在控制肝内外转移灶形成方面的疗效、不良反应、安全性及临床实用意义。结果:治疗组:62例对手术切除或TACE术后患者,六个月内其肝内子灶形成的发生率为11例(17.74%),门脉癌栓6例(9.68%),肺转移3例(4.84%),骨转移3例(4.84%),肝内外均无转移42例(67.74%),AFP下降率为57例(91.94%),客观有效率(CR+PR)为33例(53.23%),获益率(CR+PR+SD)为53例(85.48%),胃肠道反应21例33.87(%),骨髓抑制17例(27.42%),药物性皮疹9例(14.52%);对照组:对手术切除或TACE术后其肝内子灶形成的发生率为20例(33.33%),门脉癌栓11例(18.33%),肺转移7例(11.67%),骨转移4例(6.67%),肝内外均无转移30例(50.00%),AFP下降率为55例(91.67%),客观有效率(CR+PR)为2 7例(4 5.0 0%),获益率(CR+PR+SD)为41例(68.33%),胃肠道反应18例(30.00%),骨髓抑制15例(25.00%),药物性皮疹2例(3.33%)。胃肠道反应治疗组略高,但骨转移、胃肠道反应、肺转移和骨髓抑制4项P>0.05外,余各项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替吉奥胶囊与口服沙利度胺联合干预治疗肝癌手术切除或TACE术后,对子灶形成及控制病情进展有一定疗效,除一定比例的皮疹发生和胃肠道反应治疗组略高外,没有明显增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性栓塞(TACE)治疗前后D-二聚体(Ddimer)变化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新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进行TACE治疗,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方法分为疾病进展组(70例)和有效组(80例)。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D-dimer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 TACE治疗前和治疗后,肝癌患者的血清D-dimer、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分泌性糖蛋白(DD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分别为(202.72±27.34)μg/L和(57.94±6.14)μg/L,(498.65±52.14)ng/L和(59.21±6.24)ng/ml,(5.69±0.6)pmol/L和(1.54±0.22)pmol/L,(4.15±0.66)μg/L和(1.38±0.23)μg/L,(247.84±32.15)ng/L和(74.25±9.24)ng/L,(321.29±42.41)ng/L和(125.6±15.22)ng/L(P<0.01);有效组患者的血清D-dimer、GP73、AFP、TK1、DDK1、VEGF、HIF-1α含量分别为(3.76±0.52)μg/L和(4.12±1.02)mg/L,(31.49±6.05)μg/L和(95.24±11.28)μg/L,(56.32±6.12)ng/L和(236.21±21.03)ng/ml,(0.82±0.10)pmol/L和(3.13±0.51)pmol/L,(45.62±6.87)ng/L和(161.62±18.42)ng/L,(52.58±7.20)ng/L和(193.62±25.67)ng/L(均P<0.05)。D-dimer含量与GP73、AFP、TK1、DDK1、VEGF、HIF-1α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TACE治疗后D-dimer的含量低于治疗前,复发患者的D-dimer含量高于未复发者,且D-dimer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判断肝癌疗效和预后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引导定位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视引导定位下肝癌射频热凝消融治疗(radio-ferquency ablation, RFA)的可行性.方法:在腹腔镜直视引导定位下分别对10例原发性肝癌和多发转移性肝癌进行一次性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0例患者28个瘤体中直径<5 cm的20个肿瘤均获得一次性热凝损毁,其中18个瘤体完全缓解CR 90.0%(18/20),2个瘤体部分缓解PR 10.0%(2/20),近期疗效CR+PR为100.0%(20/20),1例术后15个月肝、肺转移复发;8个直径5~9 cm的瘤体近期疗效为CR+PR 100.0%(8/8),CR 50.0%(4/8),PR 50.0%(4/8),1例术后6个月发生肝门部转移及阻塞性黄疸而病情进展死亡,1例术后14个月因肝脏、肺脏广泛转移死亡.术后2周复查AFP、CEA和CA19-9等肿瘤标志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转阴.所有患者均很好地耐受了射频消融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出现.9例患者术后分别行1~4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TACE).1年生存率为85.7%(6/7),2年生存率为50.0%(3/6). 结论:腹腔镜直视引导定位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为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及多发性肝转移癌提供了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与TACE结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惠  马安民 《中国癌症杂志》1999,9(3):201-202,205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是国内外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方法,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日渐增多。据报道,髂内动脉的栓塞及化疗栓塞可引起严重的局部副作用[1,2]。1992年3月~1995年3月间我院进行61例94次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所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的有关因素,以提高采用这种方法治疗的安全性。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本组61例,平均年龄492岁,均经病理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二 插管治疗 采用Seldinger插管方法,局部经皮股动脉穿刺,采用7…  相似文献   

12.
药物微球与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楠馨  肖湘生  韩希年 《肿瘤》2000,20(5):375-378
目的 临床验证国内首创的新一代化疗栓塞剂甲氨蝶呤明胶微球 (MTX- m s)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PHC)的疗效。方法 将 6 3例肝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用 MTX-ms和碘油加明胶海绵颗粒结合化疗药物经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进行化疗栓塞。根据肿瘤的血管造影表现、坏死面积、大小和血清 AFP值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经 1~ 3次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肿瘤血管明显减少 ,肿瘤体积显著缩小 ,AFP值明显下降。各项疗效指标显示 MTX- m s组在某些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TX- ms具有使用方便、用量小、末梢栓塞作用强和价廉等优点 ,对肝癌的疗效与目前的常规化疗栓塞相当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组织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标本42例,单纯手术20例,介入治疗后Ⅱ期手术2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各标本中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TACE组和单纯手术组VEGF吸光度值分别为0.144土0.029、0.138士0.01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ACE治疗可能因为肝细胞癌缺氧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肝癌组织VEGF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4.
华蟾酥精微球肝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范健  黄懋魁 《癌症》1995,14(6):434-437
本文报告用乳化聚合法制备华蟾酥精明胶微球。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特定粒径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微球经辐射消毒后检测符合临床药用标准。根据血管解剖,科学地设计了微球粒径,使之选择性地栓塞肝窦前动脉,达到了末稍动脉栓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尹格平  陈涌芬 《癌症》1995,14(3):188-190
用改良的Seldinger’s插管技术对46例经病证实的晚期妇科恶性肿瘤进行了选择性盆腔动脉插管栓塞及化疗治疗,其中7例为手术前患者,因癌块大,粘连严重,故先行插管治疗,术中证实癌块明显缩小,盆腔粘连带软化,8例为术后复发患者经的插管化疗或栓塞治疗后,复发癌块直径缩小50%以上者占75%,31例为术后患者,行动脉插管化疗巩固疗效,毒副作用较静脉化疗轻,提出本方法不仅可为晚期难以施实手术的妇科恶性肿  相似文献   

16.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临床与病理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力建  林汉良 《癌症》1993,12(2):148-150
作者将9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HAE)后二期切除的肝癌标本,多处切片作病理检查,结合病人的临床过程分析HAE的治疗作用,肝癌包膜对HAE的影响,HAE的效果及HAE后手术的时机等。作者认为,HAE对肝癌的治疗效果是姑息性的,故HAE后应争取在30~60天内再手三术探查,争取切除肿瘤。否则,HAE后肝癌复发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术前和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肿瘤直径为8cm以上的巨块型肝癌病人切除术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 本所1995-1998年的病例资料,用Kaplan-Meier方法研究单纯切除术病人,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前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病人生存曲线。Log-rank方法比较各生存曲线的差别。结果:单纯切除组病人、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和术前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0月,33.0月,和49.0月(P=0.011)。结论:提示术前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优于术后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结果。对于肿瘤直径在8cm的肝癌,应该在术前或术后给予辅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15例肝细胞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患者年龄25~72岁,男性13例,女性2例。显著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可归纳为(1)在肿瘤区域有不同数量的血管内皮增生、管壁增厚及透明变性和管腔闭塞;(2)栓塞化疗3天以后癌组织发生广泛性凝固性坏死,坏死的肿瘤组织周围常有炎细胞浸润或泡沫细胞积聚,(3)癌巢间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并常聚结在一起或呈纤维化改变,将癌细胞分隔或包绕起来;(4)癌块周围形成肿瘤性包膜;(5)肿瘤区域可发生钙化或骨化。另外,作者还探讨了肝癌栓塞化疗后的组织形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对宫颈癌应用电化学局部治疗并进行介入性双侧髂内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再加体外Co60半量照射,全部41例近期疗效满意。治疗结束半年后,宫颈局部病检未见癌细胞,无论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均未出现膀胱及直肠粘膜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泉改进方案预防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康泉改进方案,即康泉3mg加地塞米松10mg和安定10mg,化疗栓塞当天控制急性恶心呕吐;甲氧氯普胺30mg加地塞米松10mg,术后第3、5天控制迟发性反应。对照组30例,采用康泉3mg、化疗栓塞当天注射。结果治疗组急性呕吐和恶性控制率分别为100%和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和66.7%(P<0.01),而且控制迟发性呕吐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康泉改进方案可提高预防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