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影响儿童哮喘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防治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6年4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的118例哮喘儿童,根据是否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系统规范用药情况分为依从性良好(41例)、依从性中等(46例)以及依从性差(31例)三组,采取问卷的方法,对118例哮喘儿童的缓解期治疗方案及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和咨询。结果患儿居住环境、主要监护人对哮喘知识的了解、治疗信心、药物安全性认识、学历、制定哮喘治疗书面计划、专人监督用药、定期复诊咨询等与哮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具有关联性:在校正了上述影响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后,发现口服顺尔宁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明显好于普米克气雾剂治疗的哮喘患儿的依从性,后者放弃治疗的发生风险是前者的1.39倍。结论影响哮喘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是多种的。在其中药物的治疗方式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较吸人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过敏性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研究拟对影响哮喘儿童的心理行为因素进行总结归纳,以此为治疗患儿的哮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焦虑情绪与哮喘之间的关系,为哮喘儿童的综合治疗中心理干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60例HAMA分≥14分的哮喘患儿随机分对照组药物治疗30例和干预组药物治疗结合心理疏导治疗30例进行焦虑情绪评定,两组急性期和缓解期药物治疗相同。结果哮喘儿童干预组6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及6个月后HAMA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发作期焦虑情绪多于缓解期,心理治疗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发作的相关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为正常的小儿45例为对照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诱发儿童哮喘高危因素统一调查问卷表来对两组儿童的家长进行面对面地仔细询问及调查。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意义(<0.05)的因素有11个院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情绪压抑、哮喘史、家族过敏史、儿童有特应性体质、常接触泡沫制品、甜食习惯、父母吸烟史、海产品摄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能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因素有6个因素,分别是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情绪压抑、哮喘史、家族过敏史。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喘息发作与多种相关性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地治愈患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量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儿童患者瘦素(leptin)的水平,探讨瘦素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婴幼儿喘息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4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婴幼儿分别于入院后24h内、治疗结束及出院后12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leptin水平,并随访2年.根据患儿喘息发作的情况,分为婴儿哮喘组和非哮喘组;另选10名健康儿童血清标本作对照.结果 BSV感染后喘息发作≥3次的婴幼儿患儿,占41.9%.治疗前,哮喘组和非哮喘组血清lept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2.64,P<0.05).治疗后,哮喘组血清leptin水平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6.23,P<0.05).出院12周后复查,哮喘组血清leptin水平仍高于非哮喘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6.11,P<0.05);而非哮喘组血清leptin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P>0.05).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喘息发作≥3次的婴幼儿血清leptin水平较健康同龄儿童及非哮喘儿童明显升高,持续高leptin水平可能是BSV感染后婴儿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重症哮喘儿童社交焦虑现状并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①将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7例重症哮喘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要求其填写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调查重症哮喘患儿社交焦虑发生率;②根据是否发生社交焦虑将重症哮喘患儿分为焦虑组与正常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重症哮喘患儿社交焦虑的危险因素。结果:①重症哮喘患儿社交焦虑发生率为37.23%;②单因素分析提示,重症哮喘社交焦虑组患儿及正常组患儿哮喘病程、哮喘控制程度、合并呼吸衰竭情况、重症哮喘发作次数、哮喘日常控制程度、母亲文化程度、主要照护者焦虑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结构、父母婚姻状态、父母对患儿治疗信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7.76,14.06,43.36,20.35,23.19,7.09,7.13,6.35,6.58,49.56;P0.05),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重症哮喘多次发作、哮喘日常控制不良、母亲低学历水平是重症哮喘患儿社交焦虑患病的危险因素(OR=3.550,5.737,3.873;P0.05),而父母对患儿治疗信心是患儿社交焦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症哮喘患儿社交焦虑发生率较高,提高患儿母亲对疾病的知晓率及照护能力,有效稳定哮喘日常控制水平,增强患儿父母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降低重症哮喘患儿社交焦虑发生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心身因素与儿童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 8-14岁新诊断的哮喘儿童和非哮喘儿童共 6 9对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并对儿童哮喘有关情况和家庭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采用 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并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的特应性体质、既往呼吸道感染史及哮喘家族史增加了儿童哮喘的危险性。家庭中父母夫妻感情不好、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溺爱等可影响哮喘儿童的病情 ,而家庭采用民主的态度是儿童哮喘的保护性因素。艾森克个性问卷的四个维度总体标准分两组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 :哮喘儿童的个体素质及家庭环境与哮喘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和儿童哮喘过敏原IgE 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婴幼儿和儿童血清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在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505例单纯哮喘婴幼儿和儿童(n=385)及非过敏患儿(n=120),采用德国FOOKE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对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进行检测,分别建立不同性别、年龄的单纯性哮喘组与非过敏对照组,对过敏原与哮喘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5例婴幼儿和儿童血清Ig E过敏原检测阳性者240例(47. 5%)。婴幼儿和儿童哮喘过敏原分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尘螨、霉菌类、屋尘、牛奶、猫/狗毛皮屑、混合草等与哮喘发生有相关性(P0. 05)。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尘螨、霉菌类、屋尘螨是发病的危险因素(P0. 05);不同年龄组婴幼儿和儿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3岁婴幼儿仅屋尘螨与哮喘发生有相关性(P0. 05),在3~14岁患儿中户尘螨、屋尘螨与哮喘发生有相关性(P0. 05),在7~14岁患儿中霉菌与哮喘发生有相关性(P0. 05);户尘螨、屋尘螨是男、女性婴幼儿和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而霉菌、腰果/花生是男性婴幼儿和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婴幼儿和儿童哮喘以户尘螨、屋尘螨、霉菌类过敏原为主,血清过敏原检测对早期评估婴幼儿和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23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哮喘组、激素治疗组儿童血清中IL-23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IL-23水平中位数13.7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干预后的哮喘儿童血清IL-23水平为6.5μg/L,较激素干预前(15.2μg/L)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L-23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可能发挥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唾液中SIgA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水平与哮喘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25例健康儿童,30例已确诊哮喘并正规吸入治疗患儿及30例初诊为哮喘患儿唾液中SIgA的水平.结果: 健康儿童唾液中SIgA含量水平明显升高.健康对照组唾液中SIgA含量水平与哮喘初诊组、哮喘治疗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哮喘初诊组唾液中SIgA含量水平与哮喘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黏膜免疫功能低下,调节其呼吸道SIgA免疫系统,恢复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可从根本上减少小儿哮喘的触发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患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患儿380例,采用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I/P)联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评分对380名哮喘儿童进行一对一问诊,确诊存在社交障碍的患儿94例设置为观察组,其余社交正常患儿为对照组(28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其应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CA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支气管哮喘儿童社交障碍检出率为24.7%,其中男58例,女36例,不同性别哮喘儿童社交障碍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072,P=0.788);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生长地、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水平、母亲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阳性精神疾病家族史、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病程、DSRSC、SCAS、CARS评分等11个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χ~2=7.851,13.715,4.253,13.109,18.887,4.656,4.095,8.481,16.228,18.750,13.099;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儿母亲受教育程度和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对患儿社交障碍的影响最显著(Waldχ2=-12.01,10.42;P0.05),家庭经济水平影响最小(Waldχ2=3.42,P=0.021),余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分别为DSRSC评分、SCAS评分、CARS评分、家庭结构(单亲家庭)、病程2年、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重-极重度)、生长地(农村)(Waldχ2=9.17,8.95,8.86,8.73,7.16,6.23,6.11;P0.05)。结论:影响患儿社交障碍的主要因素有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父母对哮喘的认识态度不正确,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的人格特质,家庭结构为单亲家庭,哮喘病程较长,哮喘发作时病情较重,生长地在农村以及家庭经济水平较差,对于这部分患儿,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哮喘儿童气质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试图探讨儿童气质与哮喘之间的关系,为在哮喘的综合治疗手段中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以1~3岁幼儿气质量表和3~7岁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为工具,对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哮喘门诊连续收集就诊的80例哮喘患儿进行研究,对照组来自一所幼儿园随机抽取的80例正常儿童.结果哮喘儿童组在趋避性、适应性和情绪性质气质维度得分比正常儿童组高(P<0.05或0.01).在哮喘组,发动缓慢型、麻烦型和中间偏烦型等气质类型的比例明显偏高(P<0.01).结论哮喘儿童具有对新刺激消极回避、适应性差和倾向负性情绪的气质特点.较多的出现麻烦型、中间偏烦型和发动缓慢型气质类型.结果提示对哮喘儿童进行治疗时应该进行心理干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哮喘与支原体感染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对照组(正常儿童)MP-IgG、IgM检测.结果MP-IgG哮喘组阳性率42.2%,对照组阳性率8.4%.MP-IgM哮喘组阳性率33.9%,对照组阳性率3.2%.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支原体(MP)感染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主观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医学模式、健康概念的转变 ,社会心理因素和行为方式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已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对慢性疾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对躯体和生命数量的影响 ,其对心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同样受到关注[1] 。哮喘作为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2 ] ,且近年来患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上升[3] ,已严重危害了儿童的健康。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程度的哮喘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比较 ,了解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同时对哮喘儿童和主观生活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以求在新的医学模式观点指导下 ,对哮喘儿童进行综合治疗 ,全面提高哮喘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干预对哮喘儿童雾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儿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5~6岁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雾化吸入过程中予持续护理干预所产生的效果.结果予持续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持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哮喘儿童雾化吸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持续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干预对哮喘儿童雾化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小儿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5~6岁哮喘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雾化吸入过程中予持续护理干预所产生的效果.结果予持续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持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哮喘儿童雾化吸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NA)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SIT)对哮喘儿童IgE和细胞因子IL 4、IFN γ、IL 13、IL 12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BCG PNA、SIT和两者联合治疗 36例哮喘儿童 ,治疗前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gE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 4、IFN γ、IL 13、IL 12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BCG PNA和SIT能明显改善哮喘儿童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 ,抑制IL 4、IL 13分泌 ,促进IFN γ、IL 12产生 ,降低血清IgE水平。 2种联合治疗对于降低IL 13、增高IFN γ有协同作用。结论 BCG PNA和SIT能增强Th1反应 ,降低Th2应答 ,调节Th1 Th2平衡  相似文献   

18.
咳嗽变异性哮喘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静 《医学信息》2008,21(1):157-157
咳嗽变异性哮喘(CAV)又名咳嗽型哮喘,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CAV是儿童咳嗽的最常见原因.CAV本质是哮喘,因此采用治疗哮喘的方法治疗CAV是最有效的.现将我院儿科门诊近两年诊断为CV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心身性疾病.常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1,2].并与哮喘的发作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对58例伴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1对象和方法方法:对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哮喘儿童,用Achenbach儿童行为星表进行筛查·查出有明显心理问题的58例,主要有焦虑、抑郁、多动、恐惧、退缩等。男3O例·女28例;年龄7~12岁;病史5~10年。轻度哮喘22例·中度25例.重度11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史和严重程度均相近·有良好的可比性。方法:两组…  相似文献   

20.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我国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其急性发作时,常在夜间及清晨加剧,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其中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我们于1999年2月-2002年4月应用必可酮、舒喘灵气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56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