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引起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针灸、理疗等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方法或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Barther指数评分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遗偏瘫的老年患者,性别不限,年龄60~80岁。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系统康复治疗后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信号幅度水平、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与患肢活动度。结果 训练后,两组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图波幅、FMA评分及患肢的外展、外旋、内旋角度均较训练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更高(P<0.001)。结论 对于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可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重建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训练(FES)对痉挛型脑瘫(SCP)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6月就诊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80例SCP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FES,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DMS-FM各项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M各项评分及总分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不仅能够有效提高SCP患儿的运动功能,而且对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适应行为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监测在评估脑瘫儿童口部运动训练康复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瘫口部运动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口部运动训练,观察组在表面肌电图监测指导下进行口部运动训练,两组均训练12周,采用语言发育评定表(S-S)、口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对治疗前后患儿口部肌肉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估,采用表面肌电图测定治疗前后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咬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1)训练前,两组口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两组评分均上升(P0.05),观察组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2)训练前,两组放松及主动活动状态下咬肌、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周,两组各肌群RMS均上升,观察组患儿不同肌群不同状态下RMS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口部运动功能障碍患儿的康复训练中应用表面肌电监测,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儿口部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翰杰  陈恒  马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179-118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77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联用RTMS治疗,观察组接受知识转化模式的家庭康复训练联用RTMS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踝关节活动度、侧肢体肌张力变化、Gesell量表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语言发育能力、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动脉血流速度(Arterial blood flow velocity,VP)和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ign-significant relation,S-S)、Gesell量表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分级(Modified Ashworth classification,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E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VP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可提高脑瘫患儿粗大、精细运动功能、踝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并能促进智力、语言发育,增加大脑血流量、皮质运动区兴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以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116例脑瘫患儿分为家训组86例,对照组30例。所有病人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家训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每天1—2次,每次20—40分钟,2—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都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盖塞尔智力量表中大运动能评定)。结果家训组和对照组大运动能评定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但家训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家庭运动训练指导后让家长配合家庭运动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我们应该加强家庭运动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以常规康复训练,B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另给以中医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儿的功能独立性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儿的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动肌力训练仪配合功能训练对提高脑瘫患儿肌力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所有病人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动肌力训练仪进行训练,每天1-2次,每次20-40min,2-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都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采用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GMFM评定站立项和走、攀登项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自动肌力训练仪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可作为重要的肌力训练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活动平板训练联合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组:A型肉毒毒素联合活动平板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自我选择步行速度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GMFM-88的D区和E区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2.210,P=0.030;t=5.157,P0.001);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自我选择行走速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t=3.719,P0.001;t=2.245,P=0.027)。结论 A型肉毒毒素联合活动平板训练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可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应用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对上肢运动功能、腕关节活动度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择取鹤壁市人民医院于 2020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14 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 5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4 w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腕关节活动度、表面肌电图.结果:训练后,实验组患者上肢、腕部、手部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实验组患者腕关节桡偏、尺偏、背伸、掌屈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实验组患者三角肌前束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AEMG)、冈上肌AEMG、斜方肌上部AEMG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双侧训练理论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及上肢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10例痉挛型CP患者和110例正常儿童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进行测定,并探讨ApoE基因多态性与痉挛型CP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和病例组ApoE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P0.05),对照组与病例组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6,P=0.002),携带ε4等位基因与痉挛型CP呈显著性相关(χ2=11.973,P=0.001),携带ε4等位基因患CP的风险性提高6.253倍。结论 ApoE的ε4等位基因与痉挛型CP的发病相关,是痉挛型CP发病的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行分析,以期为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00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上海7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译本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别将各GMFCS级别患儿的GMFM-66分值使用stablelimit模型分析,获得各GMFCS级别患儿达到其GMFM-66的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速率(该值被转化为年龄-90,表示达到GMFM-66最大值90%时的年龄)。同时与加拿大相关研究(OMG)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干预背景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进程差异。结果 228例脑瘫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52例(66.7%),女性76例(33.3%),痉挛型双瘫87例(38.2%),痉挛型四肢瘫63例(27.6%),痉挛型偏瘫48例(21.1%),痉挛型三瘫4例(1.8%),肌张力障碍型4例(1.8%),徐动型11例(4.8%),共济失调型11例(4.8%)。共有986次符合条件的GMFM-66测试结果,平均每例患儿有4.32次测试结果。首次评估时总体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5岁。GMFCSⅠ~Ⅴ级的GMFM-66最大值分别为81.2、62.4、52.9、40.8和24.4分,呈显著降低趋势;年龄-90分别为3.8、2.7、2.1、2.0和1.5岁,GMFCSⅢ和Ⅳ级间差别不大,在其余各级间表现出明显差别。本研究的GMFCSⅠ和Ⅱ级的GMFM-66最大值低于OMG,而GMFCSⅢ~Ⅴ级的GMFM-66最大值与之较为接近;各GMFCS级别的年龄-90均明显低于OMG。结论本研究GMFCSⅠ级和Ⅱ级脑瘫患儿尽管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更早地进入了GMFM-66最大值区域,但运动功能发育的峰值水平低于OMG,应充分重视在4岁后轻度脑瘫患儿中积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多种康复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的确定中文版脑瘫(CP)患儿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通过分析现场操作评价和录像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确定MACS的重测信度;分析不同评价者间(家长、作业治疗师和康复医生)的评价结果确定MACS的评价者间信度;以CP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测试(FMFM)的分值为效标确定MACS的平行效度。结果来自上海2家CP康复机构的124例4—18岁CP患儿参加了此项研究。男77例,女47例;平均(6.7±2.6)岁,4—7岁97例;~12岁24例,~18岁3例。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7例,双瘫48例,偏瘫38例,手足徐动型5例,共济失调2例,肌张力障碍型4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Ⅰ级51例,Ⅱ级32例,Ⅲ级15例,Ⅳ级14例,Ⅴ级12例。2名作业治疗师的现场评价与录像评价结果显示,MACS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值分别为0.94(95%CI:0.90~0.96)和0.87(95%CI:0.80~0.92);同时MACS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作业治疗师与家长现场评价间的ICC值为0.85(95%CI:0.77~0.91),2名作业治疗师现场评价间的ICC值为0.99(95%CI:0.99~1.00),不同家长现场评价间的ICC值为0.91(95%CI:0.66~0.98),2名作业治疗师录像评价间的ICC值为0.96(95%CI:0.94~0.97),作业治疗师与康复医生录像评价间的ICC值为0.94(95%CI:0.90。0.97);MACS与FMFM分值间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1。结论中文版CP患儿MAC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中国开展CP患儿的手功能分级。在进行MACS评价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导家长参与到MACS的评价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系统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3~15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处于Ⅰ~Ⅲ级的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包括治疗矫正衣及全方位动态运动器材结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每周参与训练5 d,每天训练3 h。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66)和Peabody粗大运动评定量表(PDMS-2)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Peabody姿势项、Peabody移动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GMFM和PDMS-2评分无明显差异性。结论应用全方位密集型运动训练系统有利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提升,短期内能达到核心稳定的疗效,为脑瘫儿童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5.
PurposeThe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schizencephaly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Material and methodsThe present study included 180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spastic tetraplegia, diplegia, and hemiplegia. All magnetic resonance (MR) scans were obtained using a 1.5 T MR scanner with the use of a standard circularly polarized head coil.ResultsSignificant abnormalities relevant to cerebral palsy were evident on MRI in 95%. Periventicular leukomalacia was detected more frequently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than in other patients. Cerebral atrophy was found more often in tetraplegic patients. Porencephalic cysts were detected more ofte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Congenital brain anomalies were evident in 20 (11.1%)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Twelve patients had schizencephaly with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spastic diplegia and tetraplegia had bilateral schizencephaly;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only had unilateral schizencephaly. Most patients with schizencephaly had epilepsy.ConclusionsSchizencephaly occurred more often in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Early detection of brain abnormalitie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may help in the prognosis and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ppropriate therapy.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usefulness of SEP to the posterior tibial nerve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Sixty-fou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ged between 6 months to 20 years, were studied. Twelve patients had hemiplegia (H), 24 spastic diplegia who were able to walk (SDW), 17 spastic diplegia who were impossible to walk (SDNW) and 11 spastic quadriplegia (SQ), respectively. We also studied with 40 normal controls. Informed consent was obtained from subjects and paren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an appearance rate of P37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cerebral palsy groups. Absent and shortening of P37 were recognized in 10 among 18 recordings in the paralytic side of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The central conduction time was shortened gradually with ag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the central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SDW, SDNW or SQ.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37 was the first cortical response, and that it was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cause of paraly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康复疗效评估提供科学、简便的工具。方法采用GMAE、GDSGM分别对34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对83例脑瘫患儿随机分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将得分输入GMAE进行数据分析。A组:治疗时间3个月,常规治疗加GMAE提供的预期训练目标;B组:治疗2个月,方案同A组;C组:仅常规治疗3个月。对照组为30例健康患儿,两次测评间隔3个月。结果 34例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评估,GMAE结果差异显著(t=5.26,P〈0.0001);GDS-GM结果差异不显著(S=87.5,P〉0.05)。83例患儿中,各组首次、二次检测及两次检测GMAE结果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两次检测结果差值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对照组中,3岁以上组GMAE首次测量值显著高于3岁以内组(P〈0.05)。3岁以内组两次测量差值明显高于3岁以上儿童,差异显著(P〈0.05)。结论 GMAE可量化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康复训练后进步变化幅度,具有科学、简便、实用的特点。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GDS-GM。还能反映不同年龄粗大运动发育水平的特点,其显示的预期训练目标对脑瘫患儿个体精细化康复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适合国内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痉挛动物模型以期最大程度地模拟痉挛后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仪,精确地进行深部内囊的损伤定位,采用电毁损内囊的方式制造大鼠痉挛模型。结果:造模后痉挛组大鼠右上肢伸直的幅度与造模前痉挛组、造模前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毁损内囊可作为大鼠痉挛性瘫痪的一种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方法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的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中的局部评分模型(PCM)对696例样本和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中的均方来确定量表的单维性,同时确定FMFM量表的最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的FMFM量表的测试独立性和样本独立性,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最初的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d),同样选取最初的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经过Rasch分析的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的61项中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维性,由此形成正式的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的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测试独立性;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的项目难度值的相关性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样本独立性。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893,95%CI:0.9753-0.9954)和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1,95%CI:0.9932-0.9978)。结论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FMFM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靳三针疗法纠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尖足步态的疗效。方法 78例以尖足步态为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均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靳三针疗法。在治疗前、治疗2周、3个月和6个月时对肌张力、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观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靳三针疗法治疗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疗效显著,靳三针疗法可以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