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儿血清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和脂联素(ADP)的含量变化及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女性小儿单纯肥胖症患者进行了血清leptin、NPY和ADP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女性小儿作比较。结果: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leptin、NP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女童组(P〈0.01),而ADP水平则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女童组(P〈0.01),且血清leptin水平与NPY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r=0.6014,P〈0.01),与ADP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0.4786,P〈0.01)。结论:检测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儿血清leptin、NPY和ADP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指导临床实践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及内分泌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 (Leptin)水平及其与内分泌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了 38例肥胖儿童和 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leptin、胰岛素 (Ins)、甲状腺素 (T3 、T4 )、及生长激素 (GH)水平。结果 :肥胖儿童血清leptin、Ins、T3 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均 <0 .0 1) ,T4 水平变化不明显 (P >0 .0 5 ) ,GH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相关分析显示 ,肥胖儿童血清leptin与Ins水平呈正相关 (r=0 .46 ,P <0 .0 1)。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瘦素抵抗及内分泌代谢紊乱 ,后者与血清瘦素水平升高有关 ;瘦素抵抗可能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肥胖为各类肥胖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1]。有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肥胖症41%~81%可发展为成人肥胖症^[2]。成为成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先驱症。本文对单纯性肥胖女童血清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和游离T3(FT3)、游离T4(FT4)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讨学龄前肥胖和非肥胖儿童的瘦素与内分泌激素水平。方法:检测(3-6)岁12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与61例非肥胖儿童的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结果:肥胖儿童的leptin、IGF—I、IGF—BP3、E2水平均显著高于各自非肥胖儿童组(P均〈0.01)。T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leptin抵抗和内分泌代谢紊乱,检测lepfin、IGF—I、IGF—BP3、E2、T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早期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生菌干预前后单纯肥胖症儿童血清中瘦素、脂联素、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儿童单纯肥胖症诊断标准选取80名患儿,各40名,平均分为两组,均正常饮食,治疗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口服15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计算患儿体重指数,检测血清瘦素、脂联素及血脂,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体重指数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瘦素水平降低(5.72 ±0.39比8.53 ±0.37),脂联素水平增高(10.15±0.48比8.81±0.3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能够降低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益生菌口服可能成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瘦素和脂联素在儿童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的现况调查结果,非随机选择3502名6-18岁学龄儿童(其中男1784名,女171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超重(包括肥胖)和高血压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体重正常血压组(对照组,1497名)、正常体重高血压组(HBP组,125名)、超重但血压正常组(OB组,1349名)和超重合并高血压组(OB+HBP组,531名)。通过比较4组人群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以及瘦素和脂联素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其与肥胖和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人群BMI、血压、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HBP组与对照组BMI、瘦素、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组和OB+HBP组与对照组比较,BMI、SBP、DBP、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HBP组比较仍可见BMI、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OB组比较,OB+HBP组BMI和胰岛素水平及男性的瘦素水平明显升高。血压与年龄、BMI、胰岛素、瘦素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0.643,P〈0.01),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r=-0.171--0.332,P〈0.01)。但在调整胰岛素或BMI后,瘦素、脂联素与血压的相关性减弱或消失。结论超重人群血压、胰岛素及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人群,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人群。瘦素、脂联素可能通过肥胖或胰岛素抵抗与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了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IGF-I、IGF-BP3和脂联素(AD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法对31例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了血清IGF-I、IGF-BP3和ADP检测,并与35名正常女儿作对照。结果: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IGF-I、IGF-BP3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女儿组(P〈0.01),而ADP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女儿组(P〈0.01),且血清ADP水平与IGF-I、IGF-BP3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846、-0.4913,P〈0.01)。结论:女性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IGF-I、IGF-BP3和ADP水平密切相关,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情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中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胰岛素(insulin)、皮质醇(cortisol)、醛固酮(aldosterone)等水平的变化及与肥胖程度(BMI)的变化关系、相关关系及其对肥胖的调节,为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早期干预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分为:女性肥胖前期患者〈BMI范围23~24.9kg/m2〉48例,肥胖者〈BMI≥25kg/m2〉40例,对照组〈BMI范围18~22.9kg/m2〉42例.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浆瘦素、脂联素、胰岛素、醛固酮水平,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先进行相关分析,然后用直线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前期组和肥胖组血清瘦素、胰岛素、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各变量值之间呈密切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血清水平变化与BMI呈直线正相关的激素为:瘦素(P=0.0001)、胰岛素(P=0.0034)、皮质醇(P=0.0469)、醛固酮(P=0.0001),均随着BMI升高而升高;与BMI呈直线负相关的激素有脂联素(P=0.0001),随着BMI升高而降低.在各种激素的相关关系中,瘦素、脂联素的变化与其他激素有明显相关.结论:激素间的互相作用使"瘦素-胰岛素"平衡、"胰岛素-脂联素"调节、"瘦素-胰岛素"调节等反馈环自身适应性调节,当机体体重大量病理性增加后,其机体内分泌体系为减少体内能量的蓄积作出适应性调节,这会改变各种平衡环的相互间动态平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等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讨学龄前肥胖和非肥胖儿童的瘦素与内分泌激素水平。方法:检测(3~6)岁12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与61例非肥胖儿童的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结果:肥胖儿童的leptin、IGF-I、IGF-BP3、E2水平均显著高于各自非肥胖儿童组(P均<0.01)。T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leptin抵抗和内分泌代谢紊乱,检测leptin、IGF-I、IGF-BP3、E2、T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早期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血促酰化蛋白(ASP)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大于胎龄儿(LGA)、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各3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和羊水ASP浓度、血清脂联素浓度,RI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水平;并分析脐血ASP水平与母血和羊水ASP水平、胎盘重量、新生儿身长、性别、体质量、BMI、腰围、腰臀比、血脂、胰岛素、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孕妇的体质量和BMI、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LGA的脐血ASP水平高于AGA,AGA的脐血ASP水平高于S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新生儿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脐血ASP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BMI、腰围、腰臀比、胰岛素、瘦素、脐血甘油三酯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血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母血和羊水ASP水平、胎盘重量无相关性(P〉0.05)。③男、女婴脐血ASP、血脂各成分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酰化蛋白参与胎儿生长发育调节,脐血ASP水平可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2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测定,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含量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6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leptin水平与TNF-α、NPY水平呈正相关(r=0.6012、0.5984,P<0.01)。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TNF-α、NPY含量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瘦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91例高血压患者及67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瘦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①同组内女性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高血压组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女性(P<0.01);高血压组男性瘦素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P<0.05).②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PRA、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AngⅡ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MI和AL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③直线相关统计分析显示,高血压组患者血清瘦素的升高与PRA、AngⅡ、BMI和SBP呈正相关(PRA:r =0.52,P<0.01;AngⅡ:r=0.43,P<0.01;BMI:r =0.55,P<0.01;SBP:r=0.33,P<0.05),而与ALD和DBP无相关性;对照组瘦素仅与BMI呈高度正相关(r=0.54,P<0.01),其它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对血压的影响与性别有关,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可通过影响RAAS的活性使血压升高,主要为收缩压(SBP)的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循环血外泌体miR-27a、miR-27b表达与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和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了120例年龄在6~15岁之间在我院儿保科体检的儿童,包括60例诊断为单纯性肥胖者作为肥胖组和60例非肥胖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等),采集血样,提取血清外泌体,采用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CP患者脐血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住院病人42例,其中ICP孕妇30例和正常孕妇12例,ICP患者按不同分度、不同孕周及羊水胎粪污染有无分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脐静脉血瘦素水平。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15例轻度ICP组、15例重度ICP组与正常组的脐血瘦素水平,三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呈明显正相关(r=0.678、P=0.015),但ICP组无相关性(P〉0.05)。(2)ICP早产组17例、足月产组13例,ICP足月产组脐血瘦素水平较其早产组、正常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CP早产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ICP组的脐血瘦素水平与各不同孕周无相关性(P〉0.05)。(3)ICP合并羊水污染组13例、无羊水污染组17例,两组脐血瘦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CP患者脐血瘦素水平增高是机体适应缺氧以满足胎儿宫内生长需求而发生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对胎儿有促进作用,可能是胎儿安全的信号,一旦失代偿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血浆leptin、NPY及血清Hcy三项指标水平变化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血浆leptin、NPY两项指标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Hcy则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慢性肾盂肾炎组血浆leptin、NPY及血清Hcy三项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均无显著统计差异(P均〉0.05);糖尿病肾病组血浆leptin和血清Hcy两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血浆NPY水平则与对照组比较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组血浆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leptin和血清Hcy两项指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糖尿病肾病组及慢性肾衰组leptin和血清Hcy水平变化较为显著,表明两项指标参与了慢性肾病的病理过程,其测定对于了解病情及评估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和失眠症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和P物质(SP)的特征。方法:选取国际疾病分类诊断标准(ICD-10)之相应诊断标准的失眠症患者75例及64名正常成人,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NPY及SP水平,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焦虑症状和主观睡眠质量状况。结果:(1)失眠症组血清NPY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血清S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血清SP水平与病程、HAMA总分和PSQI总分无明显相关。结论:失眠症患者可能存在外周NPY及SP能神经元功能紊乱,值得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前后血浆leptin和NPY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了血透前后血浆leptin和NPY水平的变化,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透前血浆leptin和NP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透后1周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高leptin和NPY血症,血透有增加leptin和NPY的消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