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道支架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手段,而常规胆道支架术后普遍存在肠胆反流,从而引发胆道逆行感染、支架堵塞等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目前,抗反流胆道支架被认为是兼顾引流与抑制肠胆反流功能的具有前景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对抗反流胆道支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对抗反流瓣膜的功能设计与评估、瓣膜与本体支架连接设计、抗反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心血管反射检测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根据自主神经功能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自主神经受累程度与食管动力、反流性食管炎的程度及反流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①GERD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达59.5%,尤以副交感神经受累为著;②GERD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正常组反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异常组(P<0.05),自主神经受累的程度与反流症状积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54,P<0.05);③GERD患者中自主神经异常组食管远端有效收缩率及传导速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GERD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且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与食管远端的清除能力和反流症状有关,提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GERD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方法选取1 0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查。按Tygata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不同级别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及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59%的患者感染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其中Ⅰ级反流性食管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是66.95%,Ⅱ级感染的发生率是65.83%,Ⅲ级感染的发生率是53.75%,Ⅳ级感染的发生率是45.71%,Ⅴ级感染的发生率是33.33%。由此可见,随着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情不断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反之,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呈反比例关系,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的效果,这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最佳时机,可降低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三尖瓣反流原因、程度与胎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行常规超声检查所发现的52例胎儿三尖瓣反流病例,采用节段分析法,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外其他结构全面细致地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分先心组、非先心组、单纯反流组。观察三组胎儿三尖瓣反流的特点及其预后。结果先心组10例,其中轻度反流3例,中度以上反流7例,该组8例引产,2例存活;非先心组23例,其中轻度反流19例,中度以上反流4例,该组4例引产,19例存活;单纯反流组19例,其中轻度反流17例,中度反流2例,该组19例存活。结论胎儿三尖瓣反流的病因及反流程度与预后有关,三尖瓣反流轻中度且全身情况尚好者,预后良好;三尖瓣反流合并心内(或心外)结构严重异常者,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25(11):1057-1057
波兰Bialystok的医学大学的Slawomir Dobrzycki博士及其同事在9月15日的《国际心脏病学杂志》(Int J Cardiol,2005;104:67-72)上报告,有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者也可能有胃食道反流病(GERD),从而可以引起心肌缺血。质子泵抑制剂可进行短期的抗反流治疗以缓解GERD和CAD患者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核素判断肠胆反流为基础,分析胃蛋白酶原法诊断肠胆反流的可行性.方法 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29例,排除胃癌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术后时间67d(58~99d).口服99Tcm-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2h后,取"T"管胆汁,测定放射性活度来判断有无十二指肠胆道反流,将患者分为反流组和无反流组.以ELISA法测定两组受试患者胆管胆汁中的胃蛋白酶原Ⅰ、Ⅱ(pepsinogenⅠ、Ⅱ,PGⅠ、PGⅡ)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通过口服9Tcm-DTPA判断,29例患者中有11例存在肠胆反流,阳性率为37.93%.反流组与无反流组PGⅠ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组PGⅡ的质量浓度为(32.34±26.78)μg/L,明显低于无反流组[(112.50±127.09)μg/L](P<0.05).检测PGⅡ观察肠胆反流的阳性率为27.59%.结论 检测胆汁中PGⅡ法可以作为诊断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的新方法,其可靠性稍低于口服99Tcm-DTPA后检测胆汁中放射性活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影响。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7—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电子喉镜检查的咽喉部不适患者181例。其中男51例,女130例,年龄20~71(45.6±10.0)岁。依据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及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LPRD组95例与非LPRD组86例。纳入性别、年龄、Hp感染、吸烟、饮酒、甜食、辛辣饮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P<0.05的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Hp阳性与Hp阴性LPRD患者的RSI、RFS评分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是LPR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LPR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190,95%可信区间1.184~4.059, P=0.012)。LPRD组中,Hp阳性患者的RSI、RFS评分分别为(25.28±2.81)、(16.47±2.96)分,Hp阴性患者分别为(17.56±2.69)、(12.70±2.0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5、7.04,P值均<0.001)。结论 Hp感染是LPRD发病过程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进一步加重LPRD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孕12-14周胎儿三尖瓣反流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4例孕12-14周高危孕妇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早期三尖瓣反流的检出率、三尖瓣反流情况及相关原因进行探讨。结果共检出三尖瓣反流68例,检出率为11%,胎儿水肿、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宫内窘迫、孕妇糖尿病是胎儿早期中~重度三尖瓣的常见原因。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检测孕早期胎儿三尖瓣反流,分析反流原因,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价值,并对三种检测试剂盒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比较2组血清PGI、PGII及PGI/PGII水平,建立ROC曲线并分析PGI、PGII及PGI/PGII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价值。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血清中PGI及PGI/PGI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中PGII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GI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0.739),PGII与PGI/PGII诊断价值不大(曲线下面积0.614、0.696)。国产某A产品与雅培检测系统对PGI、PGII及PGI/PGII检测的相关性分别为0.9947、0.9893、0.8063,国产某B产品与雅培检测系统对PGI检测的相关性为0.9427,但PGII与PGI/PGII两者与雅培检测系统相关性为0.7957、0.7695。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对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诊断意义,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实验室诊断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咽喉反流对会厌囊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电子喉镜检查的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会厌囊肿患者79例(会厌囊肿组), 男29例、女50例, 年龄(50±12)岁;会厌正常者91例(对照组), 男40名、女51名, 年龄(47±10)岁。咽喉反流的判定采用反流症状指数(RSI)量表、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RSI>13分和/或RFS>7分)。将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咽喉反流、辛辣饮食、职业暴露纳入单因素分析, 分析会厌囊肿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会厌囊肿组患者中存在咽喉反流38例(48.10%, 38/79), 对照组中存在咽喉反流19例(20.88%, 19/91)。单因素分析显示, 咽喉反流、吸烟、辛辣饮食、职业暴露是会厌囊肿的影响因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8.89、9.83、9.60, 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咽喉反流(优势比=2.307, 95%可信区间:1.104~4.820)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双源螺旋CT(DSCT)探寻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反流机制。方法超声诊断为二尖瓣反流并行CT俭查的46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37~81岁,平均年龄63.57岁。二尖瓣反流组依据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轻度反流组(20例)、中度反流组(14例)、重度反流组(12例)。分别在cT图像上测量收缩中期幕状面积、幕状高度、二尖瓣瓣环前后径、联合间距离等二尖瓣装置形态参数。另随机选择无二尖瓣反流的体检者43例作为止常埘照组..结果小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组在幕状面积、幕状高度、瓣环前后径、收缩中期和舒张末期瓣环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瓣环联合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二尖瓣反流组在舒张期左心室短轴长度、球形度.收缩期左心室长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间距变化度、左心事长径位移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功能检查对二尖瓣反流机制研究有重要价值,、非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乃因心室-瓣膜环受过重前负荷而扩张.导致前外侧乳头肌腱索对前叶体部的过度牵拉.致使精确闭合的双侧瓣叶产毕前叶的云云h不对称导计对合而稠的减少,产生反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贲门癌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对22例贲门癌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胃食管24 h监测pH值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积分的测定。结果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均高于正常,十二指肠胃反流积分亦增高,术后监测指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贲门癌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病理性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其反流液不是单纯的酸性胃液,还含有十二指肠胃反流的碱性液体,对胃食管粘膜有更强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哮喘的原因,为减少误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策略。结果 21例患者均误诊为哮喘,误诊时间最短为半年,最长达6年。正确诊断后,经抗反流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16例(76.2%)2,周后症状缓解率达95.2%。经维持治疗6个月的18例患者中,症状完全缓解并无复发12例,复发6例。结论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哮喘的主要原因在于该类患者的首发症状是以哮喘症状为主。应提高认识、全面检查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6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碱性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常用方法,由于术后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反流或改道流经残胃,引起碱性反流性胃炎,有文献报道毕氏Ⅱ胃空肠吻合术后64%病例有明显的反流,其中97%有明显的吻合口炎、80%有残胃炎,严重地影响了术后病人的身体健康。经多年临床观察,胃大部切除术后虽疗效较为满意,但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术后并发症,术后数月至数年发生的碱性反流性胃炎亦较为常见。本文总结了我院10年内65例碱性反流性胃炎患者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测压及pH监测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及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采用食管测压法和24h食管pH监测对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食管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减低(P<0.05)、食管蠕动波幅(PA)减低(P<0.01) 、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PV)减慢(P<0.05) ;24h食管pH<4的百分比 、酸反流次数和>5 min的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加(均P<0.01), Ⅰ期与Ⅱ期食管炎相比食管动力参数无差异, 而在24h食管 pH监测方面显示Ⅱ期食管炎患者在酸反流次数及>min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4时间百分比方面均较Ⅰ期食管炎患者有明显增加。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与胃食管反流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病(GERD)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对经内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疡并有HP感染,剔除已有GERD患者156例,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GERD症状出现的时间和HP感染情况,试验结束后,分为HP根除组和HP根除失败组,比较两组GERD发病率.结果HP根除组GERD发病率(28.9%)显著高于根除失败组(9.1%)(p<0.05).结论HP感染会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而根除HP后可导致GERD.  相似文献   

17.
臧军 《医学信息》2010,23(2):500-501
目的分析胃内胆汁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提供有助于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胃镜检查时265例有黏液湖黄染和黏膜有胆汁斑块附着、且无胃手术史的患者和无胆汁反流慢性胃炎248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对比进行总结,分析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黏液湖黄染和黏膜黄染者多见于30~60岁的慢性胃炎患者,其它多见球部溃疡,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占23.3%,病理组织学改变见胃小凹增生者极少。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进食胀痛多见,但无特异性表现。结论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时内镜下多见的一种表现,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重要的损害因素。Hp感染和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害是两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三尖瓣成形术(tricuspid annuloplasty,TAP)是治疗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最常见的方法,但鉴于三尖瓣病变的多样性和影响三尖瓣成形效果的多因素性,三尖瓣成形术的选择临床上存在各种争议[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18例三尖瓣成形患者术前的肺动脉高压情况及三尖瓣反流程度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喉手术中支撑喉镜下环咽肌呈现出的形态与咽喉反流症状间有无关联。方法 连续采集2013年8月—2014年10月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显微喉手术治疗的147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男96例、女51例,年龄15~71岁(中位年龄47岁)。根据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和反流体征量表(RFS)评分并分为2组:同时满足RSI>13分和RFS>7分者58例为反流组,其余89例为非反流组。在支撑喉镜下喉部手术结束时,将喉镜插入环后,暴露环咽肌,观察并按分型记录患者环咽肌形态,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47例患者中,3例环咽肌未暴露,其中反流组1例、非反流组2例;其余144例患者环咽肌暴露良好,反流组环咽肌暴露良好的57例中,半槛型36例(63.16%)、全槛型12例(21.05%)、平坦型9例(15.79%);非反流组环咽肌暴露良好的87例中,半槛型63例(72.42%)、全槛型11例(12.64%)、平坦型13例(14.94%)。两组患者环咽肌的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970, P>0.05)。结论 显微喉手术中支撑喉镜下观察环咽肌呈现出的形态与咽喉反流无关。  相似文献   

20.
庄愉 《医学信息》2005,(6):42-43
胃食管反流疾病(GORD)的流行在发达国家日益增加。现有研究表明,约有15%的人至少每周发生一次胃灼热。尽管强效抗酸分泌药物可为食管病人提供极好的愈合率,但胃食管反流疾病却仍为一种慢性的、复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