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男。1985年3月4日初诊。患多囊肾合并尿毒症入院治疗,持续发热,体温38~40℃,经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邀余会诊。诊见:发热、头晕、神疲乏力、心烦、面色咣白、口干粘、纳差、尿血、夜尿多(每夜3~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温除大热法治疗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疗效。方法应用甘温除大热法治疗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患者33例,观察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3例,治疗后24h体温〈37.2℃且不反复者26例,48h体温〈37.2℃且不反复者6例。24h内降温有效率78.79%;48h降温有效率96.97%。结论甘温除大热法可有效治疗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患者:王××,女,31岁,已婚农民,住院号:11006,初诊日期1982年2月1日。患者于五年前因产后受凉,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风湿热”。经抗风湿治疗,症状消失。此后,每年春季2~3月间则发热,体温最高时达39℃。20天前因受凉后而发热复作,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4.
例一:庞××,男,12岁。1968年6月14日初诊。本年三月初见发热头痛咳嗽,高热达40℃,经中西医治疗三月有余。西医诊断为不明原因高热,经服各种退烧药,注射青霉索、链霉素,静脉滴注四环素氢化可的松等。用药后热稍退但又反复发热,温度持续39℃左右。症见:面色萎黄,眼倦神疲,发高热,唇  相似文献   

5.
病例讨论     
例一王×,男,8岁,三天前发热,伴有大便烂、有粘液状,每日5—6次。来诊时,发热,体温高达40℃,腹部疼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相混,日夜达20余次,口渴频饮水,并喜饮冷水,面色暗滞,精神疲倦,四肢冷,惟时见烦躁,腹部按诊有热感,不喜盖衣被,尿黄而短,舌质红,苔黄干,口气臭秽,脉滑数有力。讨论:怎样分析这个病的病机,冶疗原则和用什  相似文献   

6.
例1:陈××,男,49岁。 1983年5月14日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9℃以上,无畏冷、流涕、咳嗽。门诊按感冒给庆大霉素、红霉素,强的松未见明显好转,午后体温上升,夜间渐退、出汗多。血白细胞4,700/μ1,中性64%,淋巴35%,嗜酸1%。尿常规蛋白(+),红、白细胞各少许。拟诊尿路感染,5月21日收容住院。尿中段培养阴性,患者极度疲劳、头痛、胸闷,体温39℃,脉搏72~84次/分。发热持续十天。5月23日中医会诊,证见发热(体温39.6℃),恶风身楚,  相似文献   

7.
林××,女,28岁。1985年4月16日入院,住院号85440。患者1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持续在38.5~40.7℃。一周后,双面颊又现红斑,继而双手前臂内、外侧及手背亦发现环形红斑,在外院因诊断不明,治而发热不退,而来我院住院治疗。刻诊:体温39.3℃,神清而萎,两颧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三仁汤具有宣上、畅中、渗下之功,故不仅可治疗湿温、暑湿,还可用于脾胃疾患。笔者就临床体会,介绍如下:低热王××,女,44岁,工人,病历号1088,1982年8月20日初诊。患者低热不退,手足心热,盗汗3月余。曾疑为肺结核,经用抗痨药、消炎药2月余不效,体温常为37.8-38℃之间。症见发热不退,午后热甚、手足心热、胃脘满痛,胸闷憋  相似文献   

9.
贻案索训     
高××,女,58岁,干部。沈阳重型机器厂。来诊时间:1981年3月10日。自诉低热两年有余,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常于劳累后发热。发热时形寒怯冷,下肢冷甚,面色发白。平素常有腰膝酸软、头晕嗜卧等表现。就诊于某医院,医者诊视病情,见舌质淡,苔白润,两脉沉细无力,确诊为阳虚发热,以温补脾阳之法,遣理中汤治之。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以及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多数发热性疾病伴有其他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容易,但也有一部分病人仅以发热为主就医,其原因一时不明。我们在跟导师应诊治疗发热一证时,每每获得桴鼓之效。今将1例伏暑高热治验总结如下。  史某,男性,14岁,学生,1997年3月17日初诊。  主诉:发热3个月,体温最高42℃以上,无汗,头身痛,时烦。  病史:患者3个月前罹病,当时发热,头痛,周身不适,体温39.5℃,自行口服感冒药后体温可降至37℃左右,停药后体温迅速上升,在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高热,在它法不效的情况下,运用中药灌肠,取得满意疗效。举例报告如下: 刘×,男,6岁。1989年6月8日诊。反复发热,咳嗽一月余。患儿全身皮肤灼热,无汗,心烦,咳嗽,食减,腹胀,便秘,口干,舌红,苔黄,脉数。体温39.8℃,白血球11×10~9/L,中性0.46,淋巴0.52,酸  相似文献   

12.
赵××,男性,22岁,江苏籍,农场工人。因间歇性发热1个月于1980年9月19日住上海中山医院,住院号153508。患者于8月19日突发高热,伴咽痛、畏寒,无寒战,8月26日来院急诊,体温39.6℃,经肌注柴胡注射液及口服消炎痛后,体温退而复升,时高时低。入院前半月回农场途中,吹风淋雨受凉并赤脚走湿地共1小时余,嗣后又感畏寒,体温又高达39.9℃,再来院急诊,留察5天,曾用青、链、卡那、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抗菌素治疗均无效,体温波动在38~40.5℃左右,晨低暮高,因持续高热,原因不  相似文献   

13.
例一:曾××,女,21岁,1989年3月3日初诊,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烧一周,体温波动于38.8℃左右,白细胞计数14.4×10~9/L,嗜中性85%,经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大剂量抗菌素治疗,效果不佳,症见发热,汗出,小腹疼痛拒按,恶露甚少,夹杂淤块,舌质暗边有淤点,脉数,证属产后淤血阻滞胞宫而发热,拟生化汤加味。处方:当归、川芎、桃仁、元胡、益母草各12克,赤芍15克,柴胡、炮姜、甘草各6克,水煎服,日一剂。服药四剂后,体温降至36.8℃,热退病瘥而愈。按:产后多淤,其淤血既是胞脉受损后的病理产物,又是引起诸多产后病变的致病因素。《医宗  相似文献   

14.
暨××,男,18岁,农民。1984年8月8日因发热七天而入院。患者一周前在田间劳动突感发热、头痛,在某乡医院以解热、抗菌等药物治疗无效,发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大渴引饮,烦躁多汗,尿黄,大便正常,纳呆。入院时体温38.9℃,胸透及三大常规检查无异  相似文献   

15.
气虚发热案张××,女,8岁,住石家庄化肥厂宿舍,1984年8月21日初诊。患者与8天前呕吐腹泄,日10余次,在本厂医务室治疗无效,因突然发烧,住××医院8天,曾连续用多种广谱抗菌素及输液,体温一直持续在40℃左右,出院转中医治疗。查体温39.5℃,无呕吐,大便日2~3次,  相似文献   

16.
覃××,女,53岁。1975年3月5日诊。患者于一年前突然发生腹痛、关节疼痛,浑身酸软,发热,继而皮下出现紫红色瘀瘢,尤以双下肢为甚。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经治半年多均未获效。就诊时见:面色痿黄,心累,心跳,气短乏力,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纳差便溏,小便清长,午后发热,皮肤紫癜密布、颜色深浅不  相似文献   

17.
病历摘要伍××,男,51岁,已婚,工人,汉族。入院日期:1983年11月9日。住院号:43583。主诉:心慌心累20余年,反复发热3月余,加重3周。发病及治疗经过:患风湿性心脏病20余年,每因遇凉或劳累后病情反复,曾一度出现双下肢水肿。3月前患者因感冒而发热,服药后热退,停药后体温复升,如此反复两月余。近3周来病情加重,发热、心  相似文献   

18.
徐××,男,30岁,工人,门诊号56710,1993年7月9日首诊.一月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痰,到市某医院就诊,应用青霉素肌注,三天后咳嗽吐痰消失,继之发热,体温38℃左右,查血常规、血沉,报告正常;胸片提示右肺纹理增粗,给以青霉素静脉点滴.二天后发觉双侧听力下降,体温仍波动在38℃左右,查外裴氏、肥达氏试验.之后应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红霉素、四环素等仍发热,体温仍38℃左右,双侧听力进行性下降.到五官科检查,除听力下降外余正常,外裴氏、肥达氏试验报告正常,无奈求助中医治疗.现症:发热,体温37.6℃,双侧听力严重下降,非大声询问不能听清,纳差,乏力,面色无华,睡眠二便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柴胡、黄芩、半夏、银花、陈皮、白芍  相似文献   

19.
一、肥儿丸治愈积滞伤脾徐×,女孩,14个月,因发热,哭闹于1988年3月2日来诊治疗。家长代述:食少,腹胀伴呕吐,嗳气近三个月余,大便经常时稀时干。临床检查:体温37.5℃、精神不振,面色萎黄,毛发稀疏,近来胃纳欠佳,腹稍胀满,便秘,脉数有力。诊为积滞伤脾。治以健脾清热,消积法。方例:肥儿  相似文献   

20.
季××,男,59岁。于1987年3月14日住靖江县城南卫生院,住院号87—253。病史摘要:患者因畏寒、发热一周入院,病程中无鼻塞、流涕,无咽痛、咳嗽,无腹痛、腹泻。入院时精神、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入院时除体温39℃外,无其他阳性体征。血常规:Hb9g%,WBC5×10~9/L,NO.65,L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