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科收治15例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7例,慢性骨髓炎患者2例。男9例,女6例;年龄34~71岁,平均52.3岁。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术前Harris评分25~40分,平均36.5分。手术予清创,创口内置载抗生素骨水泥串球。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Harris评分为79~92分,平均84.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X线片示假体及内固定物固定可靠,无松动迹象及骨溶解发生。结论:清创后创口内置入载抗生素骨水泥是治疗骨科慢性感染性疾病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3.
4.
5.
刘相成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1,28(5)
<正>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破坏性的并发症。现代手术具有严格的无菌条件及规范化的操作技术,且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使术后人工关节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1%~2%左右。1970年,Buchholz等第一次提出了在骨水泥中掺入抗生素来预防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的概念,临床和实验均证明抗生素骨水泥(antibiotic-loaded cement,ALC)可局部预防和治疗感染。抗生素骨水泥在临床的治疗和预防及实验研究方面都倍受关注,本文就此做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7.
骨科术后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以及诊断标准,掌握骨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了解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对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选取的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中,骨科手术有异物植入的患者占感染总人数的76.19%;对于骨科术后感染的诊断除细菌培养外,C反应蛋白和血沉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培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数的67.02%,革兰阴性菌占31.91%,真菌占1.06%;药敏结果显示,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是治疗关节感染的常用手段。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异物植入、高龄、慢性疾病、烟酒不良嗜好等;细菌培养结果可以作为诊断术后感染的标准,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也作为临床诊断感染的依据,尤其是ESR和CRP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医务工作者要尽可能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科感染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13例骨科感染患者,分为7组。前6组应用不同的抗生素治疗,第七组不应用任何抗生素治疗,比较7组临床效果。结果前6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第七组,1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显著低于其他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感染中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确切,其中头孢呋辛的价格低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在麻醉诱导期、术中以及术后短期使用抗生素,与术后常规全程使用抗生素对防治术后感染的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骨科进行无菌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采用手术麻醉诱导期、术中以及术后3d静脉滴注给予足量抗生素后停用,对照组100例,采用术后至切口拆线常规全程使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时间最少为一周。结果治疗组出现术后感染2例,无其他混合感染;对照组出现术后切口拆线感染8例,其中3例出现二重真菌感染。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在术前麻醉诱导期、术中以及术后短期使用抗生素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学习,但是防治感染需注意多方面因素,随意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反而会增加感染几率和耐药。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生素加入国产骨水泥后,对骨水泥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分别在40克骨水泥中加入1克硫酸庆大霉素、2克硫酸庆大霉素、1克头孢拉啶、1、5克头孢呋辛、1克头孢曲松。分别测定骨水泥的面团时间、挤嵌值、压缩强度、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结果在40克国产骨水泥中加入1-1.5克抗生素粉剂对骨水泥的面团时间、挤嵌值(充填松质骨孔隙的能力)、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无明显影响(P〉0.05),并且其抗生素骨水泥的物理和力学特性符合国际标准ISO5833的要求。但是,当庆大霉素的量为2克时,骨水泥的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将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在40克国产骨水泥中加入少于2克的抗生素粉剂不会影响骨水泥的物理和力学特性,不会因此引起人工关节的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13.
吴秀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2):1523-1525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12例慢性骨髓炎的患者,行病灶清除后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12例骨髓炎患者全部治愈,疗效满意.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骨髓炎患者顺利康复,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及伤口护理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后足背皮肤坏死伴感染的效果。方法 该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创伤后足背皮肤坏死伴感染患者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45~74岁;病程7~35 d。一期清创,在创面放置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再用VSD敷料覆盖创面;二期待创面感染控制后,行全厚皮片移植术,观察植皮存活和创面感染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植皮均存活,创面愈合良好,随访过程中未见感染复发。结论 彻底清创后,采用VSD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后足背皮肤坏死伴感染,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植皮存活率,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运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局部灌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踝关节、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踝关节、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踝关节、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踝关节、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9.81±7.45)、(85.53±6.9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2.36±7.49)、(71.08±6.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精神健康、精力、一般状况、躯体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90.15±6.54)、(91.24±5.41)、(89.94±6.36)、(92.11±6.09)、(90.41±7.54)、(91.14±8.62)、(92.26±5.18)、(93.34±6.3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36±4.11)、(82.47±3.25)、(80.26±2.34)、(78.69±2.69)、(79.15±3.31)、(81.02±3.18)、(82.34±2.06)、(81.64±2.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运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后,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功能状况,还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创伤性骨髓炎由于其特殊的感染部位,临床处理繁琐,效果欠佳,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成为临床骨科医师最具挑战性的难点之一。笔者所在医院2008-08—2010-01共收治创伤性骨髓炎患者18例,应用清创皮瓣移植修复抗生素珠链填塞,二期珠链取出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抗生素在骨科感染预防中的药物效价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抗生素应用方案不同分为6组,观察术后各组临床效果及成本情况比较。结果本组分析中,有效率自高到低顺序排列为头孢呋辛组、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组、依替米星组、头孢噻肟钠组、克林霉素组、氧氟沙星组。有效率分别为96.43%、95.45%、95.45%、88.89%、75%、72.22%。组间成本效果比较,头孢呋辛组显著低于其他组,成本效果比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克林霉素组、氧氟沙星组。结论骨科应用头孢呋辛是预防感染的最佳药物,且效价比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96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局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5.4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42±0.23)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76±0.25)cm^2;常规组患者骨缺损长度为(1.79±0.37)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99±0.48)cm^2;观察组患者骨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2.47±0.79)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8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常规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胫骨骨髓炎患者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一方面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有效减少骨缺损的长度、面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抗生素在创伤骨科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提出创伤骨科感染的特点、抗生素使用的现状、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以及防范副反应的方法。结果外科操作期间手术部位受到不可避免的病菌污染,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结论目前骨科临床上还存在一定的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的状况,对在临床使用抗生素不合理之处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9,(2)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行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股骨和胫骨骨折术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的骨水泥,控制感染,形成骨诱导膜;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皮瓣成活后取出骨水泥,股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胫骨骨缺损的患者采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骨延长,如断端愈合不良,则行植骨术。术后采用外固定架指数(EFI)和ASAMI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26个月,平均23.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8~17.6个月,平均12.7个月,平均外固定架指数(EFI)为1.52月/cm。ASAMI评价标准,骨性结果优良率为91.67%;功能结果优良率为83.33%。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患肢感染复发,均达到了骨性愈合,7例钉道感染,2例对线不良,3例牵引针松动,经对症处理后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而且能够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股骨和胫骨感染性大段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