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加用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每例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简视运动功能(FMMS)评分及改良Bartherl评分(MBI评分),比较2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种.05).早期康复组中FMMS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180-183
目的评价功能神经导航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技术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显微血肿清除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 41例基底节区脑出血(ICH)患者随机分为显微手术组(21例)和药物治疗组(20例),手术组发病后1~3d内均行显微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术后1d复查头颅CT,药物治疗组接受标准药物治疗如镇静、止血、脱水等治疗。所有患者在发病后2周应用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均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TI);分别确定显微手术组血肿侧和对侧CST在内囊、大脑脚分数各向异性(FA)值,然后与药物治疗组比较。结果术后第二天常规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在80%以上,显微手术组显示患侧CST在内囊、大脑脚FA值分别为(0.526±0.046)和(0.532±0.044),药物治疗组,FA值分别为(0.443±0.069)和(0.456±0.059)。血肿清除2周后手术组内囊及大脑脚的FA值显著增加,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显微手术在基底节区血肿清除后增加FA值,并减少对内囊及CST损伤破坏。被压迫移位的CST大部分复位。结论通过功能神经导航DTI技术可以观察到脑出血患者CST的形态的变化及FA值的变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有效减少CST的损伤,可以使被压迫和移位的CST恢复到正常位置,功能神经导航DTI技术可以作为评价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显微血肿清除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障碍(VaMCI)的检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浦东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59例,VaMCI患者99例,无认知障碍(NCI)患者60例,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通过计算分数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率(MD)检查两组差异脑区白质破坏,分析差异脑区DTI参数与神经心理学测试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VaMCI组的MoCA和MMSE得分均低于N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MCI组不同白质脑区的FA高于NCI组,MD低于N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后,右侧外囊和左右前放射冠、上放射冠及上纵束的FA和MD参数与MoCA评分相关;右侧外囊和左右上纵束的FA和MD参数与MMSE评分相关。结论 脑卒中后早期认知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得分、白质纤维束微结构均有改变,DTI是检测早期认知损害的敏感神经影像学指标,能够区分脑卒中引起的不同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TI技术用于观察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皮质脊髓束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脑白质疏松患者的DTI影像,测量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FA值、ADC值、CSF纤维数量及纤维长度。结果不同分级患者的FA值、ADC值、CSF纤维数量及左CSF纤维长度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对观察不同Mantyla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皮质脊髓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定量分析皮质脊髓束在脑白质疏松症不同分级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出院前24h内评定两组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入院时两组肢体肌力及Barthc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康复组肢体肌力及Barthcl指数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选择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常规治疗 系统康复护理计划,对照组仅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48例中显效30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9.58%;对照组48例中显效2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66.67%,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神经康复介入能明显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及ADL。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结合针刺与中药熏蒸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结合针刺与中药薰蒸,对照组采用针刺与中药薰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MMS、B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P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结合针刺与中药薰蒸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影响。方法8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社区康复组由康复科建立出院随诊系统,并进行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量表)和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对照组由家属或陪护人员在家对其进行治疗,评定内容同社区康复组。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治疗后1、3个月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1、3个月组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康复科建立出院随诊系统的社区康复模式能很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康复介入前和介入12周末,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康复组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介入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记录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39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239例患者中,对照组115例没有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患,康复组124例进行康复治疗,把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和神经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异,且青年组发病率(16.7%)低于老年组发病率(60.3%),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PSD发病率可能与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行康复训练。比较2组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BI)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康复组治疗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减少脑卒中患者残疾率、恢复瘫痪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出血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12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后1个月行DTI序列扫描,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探讨DTI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结果 12例脑出血患者,术后DTI纤维束示踪成像显示皮质脊髓束保存情况,评测肢体功能远期恢复情况及预后,其中11例患者达到了预期结果 ,1例患者未达到预期结果。结论 DTI技术为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远期恢复情况及预后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30例脑卒中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增强了患者尿动力功能,减少了尿路感染机会,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相似文献   

14.
急性完全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对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60-962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完全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完全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超早期综合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及认知功能成套测定(LOTCA)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MA、ADL及LOT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完全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药物,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抗痉挛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综合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肘关节和膝关节痉挛程度、肌力分级、上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结果 治疗后综合组肘关节和膝关节痉挛程度评分、上下肢肌力分级评分、上下肢上田敏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降低痉挛程度,增强患侧上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恢复效果,探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必要性.方法 随机抽取86例脑卒中病程不超过6个月的患者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38例.康复组建立家庭病床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定期随访.两组分别于入组1、3、6、12个月采用时采用简化Fugl -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ADL能力,总体满意感量表(SWLS)评定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入选时简化FMA量表、MBI、FCA、SWLS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康复组在治疗第1个月时、FCA量表、MBI评分明显改善(P<0.01),简化FMA量表评分有较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FMA量表评分、MBI、FCA量表评分也有改善,但幅度较康复组小.至3个月时,康复组FCA量表、MBI评分提高幅度减缓,简化FMA量表评定改善程度较前减少(P>0.05);对照组患者入组前后简化FMA量表评定无改善(P>0.05),MBI、FCA量表评分有轻微改善.至6、12个月时,康复组化FMA量表评定无改善(P>0.05),MBI、FCA量表评分有轻微改善.对照组FMA、MBI、FCA量表评分随病程延长,有退化趋势.SWLS方面,两组患者在1、3个月时SWLS均有提高,但至6、12个月时,康复组SWLS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无提高.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持续的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十分必要.经过社区康复治疗可改善多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致偏瘫患者的患肢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状况及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康复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入院时及康复1周后、康复2个月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早期康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2组除入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康复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康复1周后、康复2个月后 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施行早期康复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以2002年2月~2005年8月在我院神经科人院,年龄<70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脑梗死和脑出血分层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急性期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内容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言语治疗等,所有患者在分组和6个月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序,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0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6个月后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训练干预方法明显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FM)、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及巴氏指数(BI)情况。结果康复组治疗前后FM、AS和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后FM、AS和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和继发障碍的预防纠正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脑血管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用70例2016年6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5)和康复组(n=35),对常规组患者施加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康复组患者施加康复护理措施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 0.05),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0%(28/35)明显低于康复组患者(P 0.05)。结论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辅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