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1].巨大胬肉因其头部遮盖瞳孔故可严重影响视力并引起美容缺陷,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潜在性致盲危险,有些病例尚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近年来,众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治疗方法的探索上,然而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疗效始终不尽人意,复发率居高不下,目前对其治疗和防止复发依然是眼科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和干眼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749例确诊为原发性单眼翼状胬肉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翼状胬肉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分别检查干眼的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L),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61份,收回749份,其中12人拒绝接受进一步检查,将剩余的749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调查率98贩.4%.749人翼状胬肉的分级情况:Ⅰ级106眼(13.92%),Ⅱ级228眼(29.96%),Ⅲ级372眼(48.88%),Ⅳ53眼(6.96%),Ⅴ级2眼(0.26%).观察组BUT和SI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主观症状评分、FL干眼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原发性翼状胬肉减少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稳定性,引起角膜上皮损伤,增加干眼的患病率,翼状胬肉和干眼两者之间有必然关系,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手术前后糖尿病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单侧翼状胬肉90例患者,其中单纯翼状胬肉患者30例30只眼(治疗组A),翼状胬肉合并I型糖尿病患者30例30只眼(治疗组B),翼状胬肉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30例30只眼30只眼(治疗组C);另选取90例非翼状胬肉者作为对照,其中正常人30例30只眼(对照组A),单纯Ⅰ型糖尿病患者30例30只眼(对照组B),单纯Ⅱ型糖尿病患者30例30只眼(对照组C)。观察各组术前间泪膜功能差异,观察治疗组B和治疗组C术后与术前泪膜功能的差异。结果术前各组泪液分泌(Schirmer-I)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A外,各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均为异常;角膜染色评分(CFS)治疗组B[(9.08±0.48)分]与对照组B[(3.43±0.5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10.31±0.94)分]与对照组C[(7.91±0.5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羊齿状物试验(MFT)治疗组B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泪液清除率(TCR)检查除对照组A外均为异常。术后3个月治疗组B和治疗组C术后与术前比较,Schirme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CFS及MFT结果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R结果正常。结论翼状胬肉合并糖尿病加重患者泪膜功能损伤,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泪膜功能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5.
6.
7.
8.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与单纯翼状胬肉逆行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85例(94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翼状胬肉逆行切除组38例(42眼)、B组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组47例(52眼),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A组复发10眼(23.8%);B组复发4眼(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联合及生物羊膜移植疗效优于单纯逆行切除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翼状胬肉手术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泪液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单侧翼状胬肉患者43例(52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单纯性巩膜暴露术,B组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两组术后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3个月。同年龄组21例(25眼)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术前翼状胬肉突入角膜缘长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ShirmerⅠ值、ShirmerⅡ值和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TF-BUT),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经处理后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测数据经SPSS 16.0处理后,术前两组翼状胬肉突入角膜缘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ShirmerⅠ值、ShirmerⅡ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的Shirmer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hirmerⅡ值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翼状胬肉复发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翼状胬肉的基础泪液分泌不足与泪液分布不均可能是其发病的机制之一;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植术较单纯性巩膜暴露术能更好地促进泪膜稳定性。术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减少翼状胬肉引起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
目的探析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80只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只眼),观察组进行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小切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对照组进行自体结膜瓣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疗法,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患者的不适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适感、复发情况、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应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法不适感轻,恢复迅速,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指南》2017,(6)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患眼98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98眼)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5.92%,复发率为2.04%,对照组治愈率为71.43%,复发率为10.20%,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翼状胬肉作为眼科常见病,其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该病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概述,以期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进展有较全面的了解,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部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然而,翼状胬肉术后高复发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最棘手的问题。为此,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实践,给该病的治疗提供了许多崭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近些年来翼状胬肉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15.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不仅可引起眼部的刺激症状、外观缺陷,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到目前为止,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笔者分别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改良翼状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旨在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术方案.方法 60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上皮修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 相似文献
17.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不仅可引起眼部的刺激症状、外观缺陷,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到目前为止,翼状胬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翼状胬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笔者分别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以对比观察术后复发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从手术技术到术后治疗的系统化治疗方案,以改善翼状胬肉治疗效果等。方法对40例46眼翼状胬肉患者施行手术治疗,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采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钝性剥除技术,术后采取抗炎药及人工泪液规范点眼。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未能完成随访者6例7眼,复发者1例1眼。结论系统化治疗方案能够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改善眼部舒适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在我院的门诊病例中,约占眼表疾病的30%左右。手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手术将侵犯角膜的胬肉组织切除干净或进行转位,但无论何种胬肉手术均可复发,术后复发率约为5%~29%,因此,相当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再者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条件开展胬肉手术。所以选用一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