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立新 《北方药学》2013,(11):177-177
目的:探析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取得的效果。方法:2012年1~5月在我门诊输液室对120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做好记录。结果:通过调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我门诊输液室的各项护理满意率全部达到95.00%以上。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输液室的运行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体检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人,将两组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护理人员管理方式按照传统常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实验组人员按照PDCA循环法管理模式管理。试验完成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对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总满意率85.0%,实验组总满意率95.0%调查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且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检科中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中引入PDCA循环法对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素质,保证给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预防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可以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奇志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61-1462
目的通过对183例就诊者对门诊护士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并找出影响门诊护理质量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就诊者采用门诊现场问卷调查和集中填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果就诊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综合评价满意99例(54%),基本满意77例(42%),不满意7例(4%),满意率96%;单项满意叟中护理操作技能97%,仪表95.7%,语言90%,举止94.2%,工作态度93.7%,其他(如环境、卫生等)92.6%。结论就诊者对门诊护理服务总的评价是满意的,但基本满意率比例偏高,不满意的潜在性较大;单项护理服务中以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满意度最高,而护士礼仪方面包括语言、仪表、举止等均低于前者,以语言的满意度最低。应在护理人员中加强礼仪规范的学习,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及就诊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人员为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兼行整体护理, Ⅱ组3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调查分析对比两组中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完成后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Ⅰ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97%, Ⅱ组为81.82%。结论临床护理人员以整理护理理念作为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以数字表盲分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40例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家属满意率为80%,基本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52.5%,基本满意率为82.5%。观察组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考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还可以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于桂萍 《北方药学》2011,8(7):125-125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急诊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就诊于我院儿科急诊的患者90例,采用临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有效问卷共75例(有效率83.33%),患者满意率91.22%,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病房环境、护患沟通、健康宣教、便民措施等方面。结论:根据问卷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管理、增加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自身文化教育、确实落实健康教育更新服务理念,增进护患沟通和人文性关怀等措施。通过我院对护理质量的培训和管理,大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286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护理服务,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294例门诊患者作为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门诊挂号等候时间、辅助检查等候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门诊挂号等候时间、辅助检查等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的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护理管理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12月为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6年1~12月为实施后,采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同时在实施前后中各随机抽取60例患者调查护理满意度,并调查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33%高于实施前的88.33%,且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成绩、技能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更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80例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人性化服务,调查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调查发现,家属对我院就医环境、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护士仪表等满意度均有良好的反应,满意度高达95%以上。结论在医院儿科门诊护理管理方面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能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医患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社区门诊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10月门诊输液治疗中使用静脉留置针≥2 d的患者126例,对治疗中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95例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成功留置3~5 d,意外脱管6例,堵管6例,不良反应4例,放弃留置15例.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操作满意率为86%(108/126),对护理健康指导满意率为62%(78/126),对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为100%(126/126).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法能降低穿刺对患者血管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进行门诊换药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60例门诊换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门诊换药护理方式期间,对照组(30例):选择传统沟通方式展开;观察组(30例):选择护患沟通技巧展开;最终就两组门诊换药患者投诉率以及护理满意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门诊换药患者投诉率(26.67%)对比,观察组(3.33%)获得明显降低(P<0.05,χ~2=6.4052);同对照组门诊换药患者护理满意率(70.00%)对比,观察组(96.67%)获得明显提升(P<0.05,χ~2=7.6800)。结论护理人员对于门诊换药患者选择护患沟通技巧进行干预,对于患者投诉率降低以及护理满意度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提高门诊换药患者的工作配合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总结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妇产科住院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并对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增强了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从2009年5月的84.67%提高到2011年6月的99.45%。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随机抽取我院护理人员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护理人员6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管理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评价两组护理工作人员护理工作效果和患者评价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效果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应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外科门诊收治的病患中选择82例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各41例。结果:观察组SAS评分、VAS评分与护理满意率较之对照组均更为优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痛感,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护理中的效果,总结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要点c方法 以本院2012年1月至12月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的68例眼科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本院2011年1月至12月应用前护理的59例眼科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16.18%、抑郁发生率为8.82%,对照组患者焦虑发生率为32.20%、抑郁发生率为22.03%,对照组中有焦虑或抑郁心理症状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06%,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9.6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眼科门诊当中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应于门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归纳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3月开始在急诊内科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分别选取护理质量管理前后各14例护理人员和23例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管理前后,急诊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满意度评分和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提高急诊内科的护理水平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有力提高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未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期间收治的98例外科门诊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位对照组;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实行优质护理期间收治的98例外科门诊就诊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SBP、SBP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医院和患者相互沟通的平台之一,门诊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就医服务的主体。笔者长期从事门诊护理工作,为了解患者对门诊护理满意服务评价及需求,对来院就诊的312例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对影响护理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改进护理满意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陈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224-225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我院于2010年下半年开展了优质护理的服务活动,让护理人员严格地遵循护理准则和医院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定奖励措施,让护理人员的薪酬奖金和结果进行挂钩,将患者分为实施优质护理前和实施优质护理之后,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让护理人员的薪酬奖金和结果进行挂钩。结果2010年上半年,我院共收治患者628例,满意患者为529例,满意率为84.23%,投诉患者为82例,投诉率为13%;2010年下半年,我院共收治患者620例,满意患者为594例,满意率为95.8%,投诉患者为19例,投诉率为3.06%。2010年下半年,患者满意度明显较高,投诉率明显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要想提高护理水平,就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只有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够改善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门诊注射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并进行分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分别调查门诊注射室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门诊注射室护理服务患者对排队等侯的及时处理的满意度最低,为82.3%;其次为护士交待用药的注意事项满意度82.8%;再次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度83.0%;对满意度各项目进行鱼骨头及排列图分析,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是造成满意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护士缺乏药物使用知识,护士说话不够婉转,语气生硬。结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必须服务护理人员,拓展知识,开展人性化服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等方面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