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患者300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0例)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水平、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病历合格率、护理质量合格率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呼吸内科患者提供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孙晶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87-688
目的分析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0年2月开始在护理管理中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对采用两年团队管理之前和之后的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后,护士综合素质和病区服务态度满意度,基础护理、特级及一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等病区服务质量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将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的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带动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医护人员的整体协作能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应用于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与意义。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护理科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组织全部手术护理人员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学习和应用,比较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护理文书合格率、空气培养合格率、围手术期护理合格率、护理管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器械合格率等指标在实施质量控制前后的差异。结果年平均护理差错事故例数、空气培养合格例数、护理文书合格例数、围手术期护理合格例数、护理管理合格例数和急救物品器械合格例数,得到在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χ2值分别为19.943、8.429、7.328、9.320、9.834和8.1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应用于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显著,意义重大,是有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层级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8个重点科室开展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层级量化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护士考核结果的差异。结果实施层级量化管理模式后护士考核优秀率99.87%,不合格率0;护理质量在病房管理、护士健康知识普及、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等方面合格率分别为95.5%、97.8%、98.9%、96.6%,患者满意度为97.8%,上述各指标与实施层级量化管理模式前比较明显提高,实施层级量化管理模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实施护理安全层级量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士业务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强化细节管理,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细节管理方法后,病房管理、安全防护、护理文书评分的平均分升高,护理操作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细节管理有助于神经内科规范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月我院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模式前后的76名护理人员的相关资料,以2016年10月~11月静配中心的38名护理人员为干预前组(对照组),2016年12月~2017年1月静配中心的38名护理人员为干预后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细菌培养合格率、沉降菌的生成数与沉降菌生成率(%),并对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服务的态度、护理的文书书写和病区管理3项内容。结果干预后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8.16%、服务态度满意度99.61%、病区管理合格合格率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2.70%、服务态度满意度89.92%、病区管理合格合格率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分别进行8次细菌培养,干预前合格次数6次,合格率62.5%,明显低于干预后细菌培养合格率(100.00%),且干预前空气沉降生成率为19.36%,明显高于干预后空气沉降生成率(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配中心实施PDCA循环模式进行感染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完善的洁净区管理制度,够促使静配中心的感染控制得到更好的发挥,实现PIVAS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10月大力开展QCC活动项目,以神经内科科室作为单位组圈,共组织24名护士参与活动。活动过程以QCC 10个步骤作为活动原则,活动周期为1年,并与未开展QCC前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QCC实施后护士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交接时间、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实施后神经内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实施后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开展QCC增强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沟通技巧、责任心、积极性及自我管理意识,减少神经内科患者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护理层级管理在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基层管理在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心内科、妇产科及骨科四大科室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是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从2012年6月实行护理层级管理模式,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评价表对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科室病房管理、院内感染、护理操作及护理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工作中健康知识的普及、护理工作人员相关文书书写技能及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效果明显提升,与模式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各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且能推进系统化护理工作局面的形成,应用价值显著,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肿瘤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实施精细化管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前后分别对本院肿瘤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管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9.15%,显著高于管理前的9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71,P<0.05)。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神经内科创三甲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病人满意度、与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总结护理管理干预的方法分析基础护理质量缺陷的原因;转变服务观念;建立基础护理质控量化制度;目标管理;团队合作;精细化护理;技术练兵;弹性排班;严格督查,零度宽容;持续性质量改进;公平奖惩.落实基础护理从点滴做起,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580例急诊患者和140例护理人员,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40患者和70例护士,对照组未实施风险管理制度,研究组则实施风险管理制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士质量检查合格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效果提高,护士无菌物品灭菌、护理文书书写、护理人员三基考试和护理操作合格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经人性化管理,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减少护理风险,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11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选择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模式,而治疗组的患者选择精细化管理的护理方法。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康复速度以及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的治疗组的患者,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康复速度,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精细化管理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康复,提升我院的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言文 《北方药学》2013,(2):101-101
目的:本文主要就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在每天的交班完成后,护士长应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患区床边查房,时间为30~40分钟。对比观察实施查房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知晓情况、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晨间床边查房之前,护理质量合格率是93.55%,而实施之后,护理质量合格率是97.40%,比较前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知晓率比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不同等级的护理合格率较实施前更高,P〈0.05。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是90.35%,而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是95.58%,P〈0.05。结论:晨间床边查房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对护理的水平与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有较大提升作用,还能将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推进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比较设立护理敏感指标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敏感指标设立后,分级护理、身份识别、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书写、专科技能、规范化服务等几项评分明显提高(P<0.05),导管脱落/拔管、导管感染、坠床/跌倒、压疮、用药错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设立护理敏感指标对于神经内科优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熊柱凤  汤利萍  曹磊  洪慧  凌华  王亚丽 《江西医药》2022,(11):1958-1961
目的 探讨专科导师管理模式在泌尿外科管道管理、改善管道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入住院,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留置管道≥1根的患者200例做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施管道小组专科导师管理模式前后,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管道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实施导管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专科导师管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导管护理质量查检的合格率、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率、管道标识使用情况、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患者及家属管道自护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导管护理质量查检的合格率为98.96%,非计划拔管发生数0例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管道标识使用情况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7.93%,患者及家属管道自护知识知晓率95.85%;对照组导管护理质量查检的合格率78.79%,管道非计划拔管发生数5例次,非计划性拔管率2.53%,管道标识使用情况80.3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85.86%;患者及家属管道自护知识知晓率89.39%;两组在导管护理质量查检的合格率、管道非计划性拔管率、管道标识使用情况、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患者及家属管道自护知识知晓率,均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呼吸内科42名护士实施风险管理(实验阶段),并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前(对照阶段)进行对比,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阶段相比,观察阶段风险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阶段,而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提高病房管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提出改进的管理措施,实行护理记录三级质控,持续性的质量改进,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对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存在的护士缺乏交流技巧、不良护理行为、技术操作不熟练、患者自身心理问题及医院方面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认真落实。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1月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有明显提高,归档病历护理文书评分100分。结论神经内科通过在科室内部设立护理质控小组,对护理文书实行护理文书三级质控,对平时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的住院治疗患者22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1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14例给予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差异。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前各项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观察组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护理文书的书写、急救药品管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管理和器材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前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较本组实施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观察组实施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单元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在帮助患者疏导自身住院期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级分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麻醉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西两院区麻醉科护士和864名麻醉恢复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质控管理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于2021年1月—12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观察组于2022年1月—12月实施分级分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麻醉护理质量、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恢复室患者正确交接核查率、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抢救车物品完好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岗位职责正确执行率、麻醉科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室患者恶心、呕吐及寒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分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可提高麻醉护理质量,减少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并提高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具体效果,并对其具体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及相关调查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神经内科患者中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在护理质量方面的满意度、增强临床疗效且推进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