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而引起肺的组织结构以及功能异常,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还可伴有右心衰竭。80%~90%的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导致阻塞性肺气肿所致。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确定其病理改变,及时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并采取准确有效的护理对策,可控制病情或避免病情加重,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舒适护理。随访12个月。结果干预组患者自动出院人数、焦虑评分、再次住院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可提高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治疗组死亡率为20%,对照组4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好转出院率为56.67%,治疗组为80%,实验组好转出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高,两组比较P<0.05.结论 机械通气可纠正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新珍  吴渭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2-273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吸氧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褥疮护理等;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方式可接受程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0.63%(29/32)、治疗依从性93.75%(30/32)、健康知识掌握率87.5%(28/32)、护理方式可接受程度96.88%(31/32),与对照组的65.63%(21/32)、(56.25%(18/32)、62.50%(20/32)、75.0%(24/32)(x。=5.85、12.00、5.33、6.34,P=o.016、o.ooo、o.021、o.012);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41.3±12.6)d明显较对照组的(58.9±14.3)d缩短(t=12.34,P=0.000)。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89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药物护理、健康教育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左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13-714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12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2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12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6例患者死亡,120例患者好转出院,4.76%的病死率。结论科学护理及细致观察有助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有助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其是指由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力衰竭的一类疾病。其分为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患者主要表现出肺功能和心功能的异常[1]。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占肺心病病因的80%~90%。重度呼吸衰竭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产生肺性脑病,病死率达35%~75%。而其高发季节为冬春季,是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有利于提高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肺源性心脏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的、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疾病。随着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男女无明显差异[1]。急性加重期常并发呼吸衰竭,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已经成为器质性心脏病的首位死亡原因[1,2]。本组对我院收治167例肺源性心  相似文献   

10.
<正>结核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结肺心)是由于结核杆菌广泛性破坏组织而出现功能性改变,双侧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胸膜粘连增厚及钙化,以及个别由于胸廓变形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或右心衰竭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肺结核晚期最严重的合并症,其特点是长期患有肺结核,以纤维化病理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性脑病相关因素。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性脑病35例,无肺性脑病91例,两组均系同期住院患者,对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性脑病的时间多在病后一年内(60%),其相关因素有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CO2、酸中毒(P均<0.005;并发肺性脑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积极加强防治肺性脑病。  相似文献   

12.
洪喜  秦宏 《江西医药》2005,40(10):676-677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及效果。方法 本组48例采用了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法、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方法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配合临床治疗,42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康复出院。结论 系统的综合护理可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不同通气模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按照不同的通气模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有创通气治疗,研究组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法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肺炎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的20%(P<0.05)。结论应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加快机体功能的恢复速度,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老年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发病多等特点,严密观察判断病情准确实施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我科从2002~2012近10年共收治肺源性心脏患者80例治疗。结果通过护理观察,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防止肺源性心脏病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单守梅 《黑龙江医药》2013,26(2):338-34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肺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进行一般的入院宣教;干预组45例,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两组病人的健康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预防保健知识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率明显高于时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及发作次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益于提高患者对肺心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平均住院天数及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重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并发症6.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照组行有创通气。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呼吸、血压、动脉血气指标改变情况;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频率、动脉收缩压、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 H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改善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翟玉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44-34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问题,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吸氧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有效、全程的护理,183例患者中显效157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7.28%。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但可以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还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文统计了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入我院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5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在6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5岁。住院时间15~30d,平均住院时间21d,对所有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包括输液护理,口腔护理,生活护理等;以及相应的健康指导。结果本文统计的65例患者经我院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及健康知道后,治愈出院者35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2.3%。结论加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尤其是配合临床治疗的系统性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此类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生存率以及临床的疗效,并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对于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7例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30例、有创机械通气组15例和未行机械通气组12例。分析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无创机械通气组的住院天数以及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有创机械通气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P<0.05),机械通气天数少于有创机械通气组(P<0.05),好转出院率明显高于有创机械通气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P<0.05)。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SaO2和P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