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方法:对醋氯芬酸粉末包衣的工艺、药物的体外释放度及稳定性进行考察。包衣液采用Eudragit RS30D与Eudragit RL 30D的比例为10:1,包衣增重为70%,熟化时间为6h,增塑剂PEG6000、抗黏剂滑石粉、消泡剂二甲基硅油分别占包衣聚合物量的12%,40%,0.3%。结果:包衣微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微丸体外稳定,工艺重现性好。结论:粉末包衣工艺制备醋氯芬酸缓释微丸工艺可行,制荆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克拉霉素微丸上药包衣工艺改进,以提高克拉霉素微丸收率。方法研究粉末上药、液体上药、附聚上药3种方法对克拉霉素载药微丸收率及上药表面状态的影响。选择不同包衣增重处方,研究包衣增重对微丸收率的影响。结果3种方法上药,上药次数越多,收率越低;而包衣增重越多,收率越低。液体上药所得载药丸芯表面状态要优于其他两种上药方式。结论要提高克拉霉素微丸收率,须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减少上药次数和降低包衣增重。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肠溶微丸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红霉素微丸丸芯,并用正交设计筛选其制备工艺;以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建立微丸包衣数学模型指导包衣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铁笛丸糖衣变色等外观质量难题。方法:4种改进方法与原法所得产品留样对比观察。结果:4种改进方法的产品均符合外观质量要求。结论:包隔离层冷热吹风法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具有掩味作用的连番止泻包衣微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微丸制备、以及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以黄连包合率为指标,确定包衣微丸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工艺得到的最佳条件为用57.63%EC,20.35%HPMC,15.48%滑石粉作为包衣材料,黄连包合率可达到92.8%,且经过模拟药物在人工唾液中的释放速率,证明包衣微丸在人工唾液中2 min内未释放,5 min仅有少量释放。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预测性较好,该工艺研制的包衣微丸质量指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6.
离心包衣造粒机在吲哚美辛微丸薄膜包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健 《华西药学杂志》2001,16(3):210-210
目的:减小吲哚美辛在临床应用中副作用。方法:通过对吲哚美辛微丸进行薄膜包衣,制备成缓释微丸,能有效控制吲哚美辛的药物释放速度。结果和结论:本法可达到减少药物副作用、延长药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用薄膜包衣技术改进木香顺气丸的质量稳定性。方法采用薄膜包衣工艺技术,选取3种包衣液处方对本品素丸进行包衣,考察包衣前后丸子的相关质量指标。结果本品素丸包薄膜衣对溶散时限影响较小,对含量测定几无影响,稳定性试验表明包衣丸比未包衣素丸的吸湿率低。结论本品可以采用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进行包衣,对提高其防吸湿性有明显效果,且工艺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树脂在微丸包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宝国  李林军  黄桂华 《齐鲁药事》2006,25(10):614-616
本文对丙烯酸树脂系列辅料在微丸的缓释、控释、脉冲给药系统及定位给药系统等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随着新型丙烯酸树脂的研究开发和制剂技术的发展,其在微丸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缓释微丸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国产快速搅拌制粒机,将强亲水性的硫酸锌制成硫酸锌微丸,以缓释包衣液进行包衣,可在24h内恒速释放。并探讨了制备微丸的工艺条件以及缓释包衣的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0.
药物制剂中薄膜包衣微丸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年来薄膜包衣微丸在药物制剂中的研究与应用。微丸属于多单元型药物传递系统,具有众多优点。而将微丸制备技术和薄膜包衣技术相结合制成的具有特殊释药性质的薄膜包衣微丸,已经成为缓、控释制剂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异丁司特浓度的方法。方法 :采用YWG C18色谱柱 ,以甲醇 0 .0 5mol·L-1磷酸二氢钾 (6 5∶35 ,用磷酸调pH值 3.5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2 5nm ,流速 1.0mL·min-1,进样量 5 0 μL ,内标物为桂利嗪。 结果 :异丁司特标准曲线在 2~ 12 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5 6 ) ,最低检测浓度为 2 μg·L-1,平均回收率为10 0 .2 % ,RSD为 4 .7% (n =5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 ,灵敏 ,准确度高 ,适用于异丁司特血药浓度的测定和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氯化钾缓释包衣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氯化钾缓释包衣微丸的处方和工艺参数。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以丸芯2为包衣底物,以EC+阻滞剂为包衣材料,在35℃的进气温度和8ml/min的输液速度的条件下进行沸腾包衣,可以制得持续释药12h,在0~10h内近似零级释药的氯化钾缓释包衣微丸。  相似文献   

13.
张贺  罗永煌 《中国药房》2012,(7):664-667
目的:综述近年来溶剂包衣技术和非溶剂包衣技术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概况。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最新发展起来的非溶剂包衣技术克服了溶剂包衣技术的缺点,成为近年来薄膜包衣研究的热点,有望在中药微丸包衣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微丸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微丸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释药机制以及微丸在中药制剂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温晓娜  孟舒献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2):1413-1417
本文综述了新型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异丁司特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异丁司特具有抗哮喘、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中枢等作用.药动学研究显示其吸收迅速,容易代谢排出,耐受性较好,是抗哮喘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6.
铁笛丸包衣工艺初步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铁笛丸包衣工艺,提高成品质量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素丸表面包薄膜衣和以β-环糊精包合薄荷脑的包合物代替薄荷脑与糖粉混合包衣的新工艺.结果:采用新工艺制得的成品,较好地解决了原工艺成品表面易形成花斑、薄荷脑易走失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结论:新工艺方法简单,效果理想,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陈继建  潘锡强 《中国药房》2001,12(12):750-751
目的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丁司特原料及片剂的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318nm波长处测定。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丁司特的线性范围为10~50μg/ml(r=1.0000,n=5) ,平均回收率为101 8 % ,RSD为2 1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丁司特的线性范围为4~12μg/ml(r=1.0000,n=5) ,平均回收率为101 6 % ,RSD为2 1 %。结论 :两种方法均准确、简单、快速 ,均适用于测定异丁司特含量  相似文献   

18.
豆腐果素缓释微丸包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以Surelease、Eudragit RS30D/RL30D为包衣材料,制备豆腐果素缓释微丸,筛选包衣工艺的优化参数。结果表明,用Surelease、Eudragit两种包衣材料均可得到在12h内缓慢释放的微丸,后者有近1h的时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国健康男、女性志愿者对异丁司特胶囊的耐受性,方法:32例青年男、女入选受试验者参加了单剂量耐受性试验;8名男受试者入选参加每次10mg,q12h,持续8d的连续药耐受性试验,分别比较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试验中给药前与给药后受试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化验结果的变化。结果:在单次口服2.5,5,10,20和30mg异丁司胶囊时,服药后1,3,6,12,24,48h时受试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给药前比较沿有区别。连续药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服药后第5d和第10d受试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给药前比较也没有区别。结论:受试者对异丁司特胶囊具有很好的耐受性,推荐临床一次10mg的应用剂量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平痛新控释微丸包衣液处方。方法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察了包衣液中溶媒系统的组成、膜材的浓度、致孔剂和增塑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膜材浓度增加、水比例增大释药速度加快;加入PVPK30,加快释药,这些与包衣厚度共同决定衣膜的控释能力。结论包衣液处方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