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CNSL、19例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 18F-FDG PET/CT 影像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3种疾病的半定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比较。结果:PCNSL 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束带状异常放射性摄取浓聚,病灶内示踪剂摄取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水肿少见。胶质瘤18F-FDG PET/CT显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一般低级别胶质瘤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减低,SUVmax为2.2~4.3;高级别胶质瘤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3~17.2;病灶内示踪剂摄取欠均匀,且瘤周水肿范围较严重。典型脑转移瘤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周伴大片状水肿。PCNSL患者的SUVmax高于脑转移瘤患者(P<0.05),PCNSL与胶质瘤患者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SL 患者18F-FDG PET/CT 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PET/CT显像结果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的初诊患者,并对17例治疗前后的PET/CT显像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证实54例为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44例,霍奇金淋巴瘤10例),PET/CT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15%0、915%。其中11例(204%)的临床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5例(9.3%)的治疗方案。^18F—FDO-PET/CT显像与骨髓穿刺结果基本一致。对照研究中I7例中的6例示病灶处于抑制状态,11例示肿瘤残存或新发阳性病灶。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残余病灶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皮肤淋巴瘤(CL)的18F-FDG PET/CT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出现皮肤损害,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5~73岁,中位年龄51.5岁。NK/T细胞淋巴瘤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2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渐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边缘B细胞淋巴瘤1例。结果 14例患者皮肤病灶均为多发,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及四肢皮下,CT上皮损形态以絮状、斑片状、结节状、团块状为主,部分病灶边界不清,部分伴有皮肤增厚,所有皮损或皮下结节均不伴钙化。所有患者皮损部位均伴有放射性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max 5.47~26.76,平均值12.72±7.26。除皮肤病灶外,另有不同部位淋巴结受累者13例,脾脏受累者6例,骨骼受累者7例,副鼻窦及口鼻腔、肺部受累者各5例,甲状腺、乳腺、心包、肝脏、胰腺、肾上腺、肾脏、胃肠道受累者2各例,附件及睾丸受累者各1例,胸、腹膜受累者6...  相似文献   

4.
目前18F-FDG PET/CT显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及疗效的监测,然而其并非只局限于恶性肿瘤显像,18F-FDG PET/CT在感染方面的应用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对21例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患者18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对活动性结核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诊断妇科肿瘤初发及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2011年10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妇科肿瘤患者的彩超、CT、MIR及血清学等相关辅助检查检验结果,与18F-FDG PET/CT结果对比分析,最终诊断依据病理结果.结果 69例患者中,16例最终确诊为初发妇科肿瘤,27例为妇科肿瘤复发转移.18F-FDG PET/CT较余辅助检查检验结果确诊为妇科肿瘤及妇科肿瘤复发转移40例(93.02%),18F-FDG PET/CT未诊断出妇科肿瘤及妇科肿瘤复发转移3例(6.98%).在复发转移的27个病例中,18F-FDG PET/CT未诊断出复发转移2例(7.41%),均为卵巢癌.结论 18F-FDG PET/CT 显像较余辅助检查对于妇科肿瘤早期诊断及复发转移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肝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6例(男3 0例,女16例)可疑肝转移瘤的患者,先行18F-FDG PET/CT扫描,并测病变的大小、病灶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及瘤/肝sUVmax.对18F-FDG阴性的难于定性的肝占位病变再行CT增强检查.肝内所有病灶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结果 本组46例显像中共148个病灶.肝转移癌灶124个,良性病灶共24个,病灶大小为1.2 cm~15.5cm.124个恶性病灶SUVmax的范围1.64~36.9,平均6.39±5.23.SUVmax≥2.5的FDG浓聚灶有120个,SUVmax<2.5个恶性病灶4个.24个良性病灶SUVmax的范围0.7 0~7,4,平均2.1 0±1.28.明显小于恶性病变的8UVmaX,良恶性病变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001).但所有恶性病灶SUVmaX与正常肝区域SUVmax的比值(瘤/肝SUVmax)均大于1.20.18F-FDG PET/CT对肝转移瘤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77%,95.83%和96.62%.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肝转移瘤的准确性高,在肝转移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佳  陈跃 《四川医学》2011,32(2):258-26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 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7例乳腺包块的女性患者,PET/CT全身显像行鉴别诊断和分期。PET/CT结果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病理证实15例为乳腺癌,12例为良性包块。15例中PET/CT诊断阳性14例,漏诊1例,其它影像学方法(CT、乳腺钼靶、超声)诊断11例;12例中PET/CT诊断阴性10例,误诊2例,其它影像学方法诊断阴性7例。PET/CT在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15(93.3%)、10/12(83.3%)、24/27(88.8%)、14/16(87.5%)、10/11(90.1%)。病理证实15例乳腺癌中的12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诊断阳性10例,假阴性2例。结论 18F-FDGPET/CT显像是鉴别诊断乳腺癌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72例PET/CT显像诊断为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病灶的CT形态及PET显像肺部病灶感兴趣区(ROI)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PET/CT对肺癌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67例病理证实为肺癌,SUVmax为8.85±3.59;其中6例SUVmax< 2.5;5例确诊为良性病变,SUVmax 为8.46±3.50,其中4例SUVmax >2.5;两组SUVmax 差异无显著性(P>0.05).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94%.远处转移41例,PET/CT发现105处骨转移,单纯CT只发现25处.结论 PET/CT融合了功能代谢和解剖定位,在肺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男性,58岁,纳差、消瘦、右上腹疼痛2个月,于我院就诊.CT扫描示肝多发占位,肝癌肝内转移或肝转移瘤可能性大.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见肝左、右叶多个大小不等的明显异常高代谢灶,其中右叶中份病灶中央有明显放射性减低区,降结肠中段见一约3.8 cm×5.5 cm×3.6 cm局限性异常核素浓聚影,提示降结肠恶性病变伴肝内多发转移(图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骨肉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在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就诊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骨肉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 ROI)技术计算肿瘤病灶的SUVmax,同时分析同机CT扫描图像的影像学特点,着重研究肿瘤新生骨及软组织肿块特点.结果:10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均位于干骺端,其中位于股骨下端6例,肱骨上端2例,股骨颈和胫骨上段各1例,1例发现有“跳跃性转移灶”.同机CT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应或骨膜三角和软组织肿块.其中,肿瘤骨对18F-FDG呈低摄取,而非癌骨区或软组织肿块对18F-FDG摄取明显增高.“跳跃性转移灶”呈明显18F-FDG高摄取.结论:18F-FDG PET/CT实现了对原发性骨肉瘤解剖结构改变和代谢变化的优势互补,对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法:71例疑似淋巴瘤的患者行18F—FDGPET/CT显像及病理学检查以评析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其中2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行第二次PET/CT显像,前后两次PET/CT显像均勾画感兴趣区域(SOI区)2—3个,测定其SUV值,取其平均值(SUVmax〉2.5为阅值)。对比治疗前后同-SOI区SUV值的改变,以评价其疗效。结果:71例疑似淋巴瘤患者中,病理学检查阳性者58例,PET/CT显像阳性者59例,两者一致阳性数为58例,两者一致的阴性数为11例。18例患者治疗后,第二次PET/CT显像示大部分原高代谢的区域恢复正常,残留的区域SUV值较前减小,2例治疗后第二次PET/CT检查,高代谢区域已经完全恢复正常,考虑肿瘤被抑制。2例治疗后,复查PET/CT无改变,予以调整治疗方案。3例在治疗后二年随访PET/CT示肿瘤复发。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3%(58/59),91.7%(11/12)。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01)。故可以认为SUV值结合CT结构形态的观察对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治疗前后SUV值的改变可作为疗效观察,随访以及判断预后的一个可靠、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18F-FDG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全身显像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测定标准摄取值,SUV)对经PET/CT全身显像的63例恶性肿瘤进行分析,观察恶性肿瘤病灶的影像学特点,并将PET和CT各自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PET与CT共同观察到恶性肿瘤51例(80.9%);PET单独观察到9例(14.2%);CT单独观察到3例(4.8%).CT观察到良性病灶24例30处(38.1%).恶性病灶表现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的斑点状或团块状类圆形浓集影,平均SUV值为(5.35±1.34);良性病灶平均SUV值为(2.02±0.59)(P<0.05).3例CT单独发现的恶性肿瘤病灶无明显放射性摄取增高表现.CT能对恶性病灶的部位、形态和病理学特征,以及对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侵犯清晰显示.结论 PET/CT对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病灶的探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15例肺癌和53例肺良性病变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病灶的CT形态及PET显像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PET、CT、PET/CT对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CT对168例肺部病变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9%(85/115)、73.6%(39/53)、73.8%(124/168);PET分别为82.6%(95/115)、62.3%(33/53)、76.2%(128/168);PET/CT分别为90.4%(104/115)、81.1%(43/53)、87.5%(147/168)。55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1例,PET诊断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0.9%、95.8%、81.8%;CT分别为41.9%、87.5%、65.5%;PET/CT分别为90.3%、95.8%、92.7%。肺癌远处转移41例,PET/CT发现105处骨转移,单纯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18FDG PET显像用于恶性淋巴瘤诊治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3年5月在本中心检查的44例病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病(HD)患者共73次^18FDG PET显像。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1)受淋巴瘤侵犯的各组淋巴结和多种脏器均能摄取^18FDG,呈现放射性增高阳性显像;(2)6例诊断前做PET显像患者中5例在PET帮助下得以确诊,l例脑显像假阴性可能因激素治疗影响显像结果。另6例治疗前显像的患者,PET使其中4例改变了原分期。16例其他检查显示可疑残存或复发病灶,经^18FDG PET显像5例证实、9例除外复发、2例发现新病灶;(3)3例治疗前后PET显像对比及16例治疗后随访,均对早期治疗反应及疗效做出正确评价。结论 ^18FDG PET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分期、观察治疗反应,评价疗效,鉴别复发或有无残存病灶,以及预测预后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氟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Deauville评分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的变化值(ΔSUVmax)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化疗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就诊的54例PGIL化疗中期18F-FDG PET/CT资料,对ΔSUVmax、ΔSUVmax%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别对ΔSUVmax及ΔSUVmax%最佳界值、Deauville评分分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其预后评估能力及相关性。结果 54例患者中,进展组21例,未进展组33例,2组ΔSUVmax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4.19 vs 8.14±5.29,t=2.134,P=0.038),2组ΔSUVmax%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12%vs 73.53%),Z=-3.380,P=0.001)。ΔSUVmax及ΔSUVmax%曲线AUC分别为0.651 (95%CI:0.502~0.800...  相似文献   

16.
Wang ZX  Zhang B  Wu YW  Ni B  Pan LD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56-2458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并发现胸部病变的患者188例,随访至2010年1月,随访9~26个月,评价PET/CT显像诊断肺部占位、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和其他良性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良性病变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2.5者占24.3%(18/74例),其中包括肺门淋巴结增大6例,纵隔淋巴结7例,肺内结节(>10 mm)1例,肺部炎症2例,陈旧性肺结核1例,胸膜增生性病变1例。恶性病变中肺内结节(>10 mm)病灶SUVmax为8.2±5.4,RI为52.4%±39.6%。PET/CT显像诊断肺内结节(>10 mm)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80.0%、96.6%、98.2%和80.0%。PET/CT显像诊断肺门 J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25.0%、80.8%、85.7%和40.0%。PE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1.7%、84.8%、86.5%和71.4%,其灵敏性和准确性高于CT的70.2%和55.9%。PET显像诊断恶性肺内小结节(<10 mm)的阳性率为63.2%,低于薄层CT显像。恶性病变治疗后复杳患者6例,病灶摄取18 F-FDG消失4例,平均生存期为(22±5)个月。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焦次来  刘再加  焦忱忱  刘欢 《海南医学》2016,(22):3699-3702
目的:分析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PET/CT征象。结果15例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均只累及单个椎体,8例位于胸椎,6例位于颈椎,1例腰椎。表现为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硬化,椎旁软组织肿块,无骨膜反应,可见粗大的骨嵴,中-高18F-FDG摄取。结论 PET能提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明确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同机CT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结果 70例患者中,有12例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并摄取FDG增高,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均≥2.5,18F-FDG PET/CT诊断为局部复发,复发灶的SUVmax为6.51±2.83,周围纤维组织SUVmax值为1.43±0.52.PET/CT对鼻咽癌原位复发诊断灵敏度为91.66%,特异性为98.27%,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性为77.9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监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是否复发及有无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胃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术前考虑为胃癌的患者行PET/CT全身显像,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PET/CT考虑为胃癌18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胃癌。PET/CT诊断胃癌准确度100%.灵敏度100%。淋巴结转移灶的准确率为78.4%,淋巴结外远处转移灶的准确率为100%;灵敏度为93.2%,特异性为28.5%。结论PET/CT对胃癌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灶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手术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病例意外发现皮下结节异常图像探讨PET/CT发现皮下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近十年12000个病例,意外发现皮下结节18F-FDG显像阳性病例143例。以结节SUVmax>2.5且组织密度增高为阳性结果,排除淋巴瘤病例。115例阳性病例行病理穿刺或活检。结果 115例经病理证实患者中,19例良性,96例恶性。96例恶性肿瘤中,38例为术后病例,36例为手术前22例原发病灶不明。共发现皮下病灶164处,单一病灶患者59例,两个病灶22例,三个及以上病灶15例。15例病灶位于手术切口附近主要为结直肠癌病例;4例位于穿刺引流途径;22例原发灶不明患者,以皮下结节为主诉症状,PET/CT协助定性定位11例。结论全身PET/CT显像发现表浅部位阳性病灶肿瘤诊断明确者可帮助分期,有助于寻找原发灶,并予穿刺定位。鉴于手术切口及穿刺途径容易发生种植转移建议临床医生在操作时,重视对切口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