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对十二指恶性肿瘤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07年1月1日~2010年1月20日在本院作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将胃镜常规送入十二指肠降段以下至水平部,反复注气吸气,进退镜,旋转镜身等,仔细观察十二指肠降段以下、降段、球部,尽量减少盲区,与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作胃镜检查的病例作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007年1月1日~2010年1月20日作胃镜检查5 999例中发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5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癌3例,胰头癌侵犯十二指肠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十二指肠降段及降段以下8例,而在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胃镜检查2 326例中未发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x2=5.82、P<0.05).结论 在电子胃镜检查中仔细检查十二指肠降段以下、降段、球部,尽量减少盲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分析,提高人们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经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ERCP等检查方法,共检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隆起性病变1 187例,对其进行内镜分析。结果本组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共1 187例,其中息肉981例,恶性肿瘤69例,间质瘤53例,异位胰腺31例,囊肿27例,脂肪瘤26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2.65%、5.81%、4.47%、2.61%、2.27%、2.19%。981例息肉中,经病理证实肿瘤性息肉137例,占13.97%(137/981)。60 748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恶性肿瘤69例,其发生率为0.11%(69/60 748)。结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中息肉最为常见,其中肿瘤性息肉所占比例远高于文献报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较以前增加,人们应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隆起性病变的警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 1月至 1998年 1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 11例 ,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女 6例,年龄 39~ 71岁,平均年龄 57岁。病程 10天至 8个月,平均 2.4个月。临床表现有腹痛 8例,呕吐 6例,黄疸 3例。腹部包块 2例,黑便 1例。胃肠钡餐检查 7例中 ,6例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另 1例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镜检查 3例中 ,2例诊断十二指球部恶性肿瘤,另 1例未发现病灶。 B超检查 9例中 ,3例发现胆道扩张, 4例发现右上腹包块(其中 2例考虑十二指肠肿瘤, 1例考虑结肠肿瘤, 1例诊断胆总管下端肿瘤…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 ,因其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故易误诊为胆总管结石、胆道肿瘤和胰头癌。1 992~ 2 0 0 0年 ,我们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 2 0例 ,占同期十二指肠疾病的1 .1 2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1 8例 ,女 2例 ;年龄 8~ 71岁 ,平均 5 4 .1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1 8例 ,黄疸 9例 ,腹部包块 4块 ,消瘦 6例 ,发热 4例 ,上消化道出血 (大便潜血阳性 ) 6例。入院诊断为梗阻性黄疸 4例 ,胰头癌 3例 ,腹部肿瘤 2例 ,胆总管结石 2例 ,球部溃疡、肝癌及上消化道出血各 l例 ,诊断符合率仅为 30 %。2 0…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起病隐匿,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的特异性,治疗上亦有一定的难度。1980-1997年,我院和我市中心医院共诊治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13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十分少见。我院自1973年6月至2001年6月行胃镜检查50 256例,共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8例,占全部病例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以降低其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7-01-01—2013-12-31期间被误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腹痛6例,黑便3例,反酸3例,腹胀2例。病理类型:腺癌8例,黏液细胞癌3例,类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肿瘤部位:十二指肠球部前壁7例,小弯侧3例,后壁2例,弥漫型2例。内镜分型:溃疡型7例,隆起型5例,平坦糜烂型2例。误诊分布:十二指肠球部良性溃疡8例,息肉3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腺癌1例。[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易误诊为十二指肠球部良性溃疡及息肉;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的全面认识,重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可降低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报道较少见的老年人十二指肠癌伴胃溃疡的内镜和病理检查,并探讨内镜下特殊表现及病理学分类.方法在1994-01/1995-10常规内镜检查590例患者中,发现其中3例老年男性的特殊病变.内镜下观察例1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小结节性溃疡并胃窦部溃疡,例2为十二指肠球部菜花样隆起溃疡并胃角、胃窦部溃疡,例3为十二指肠球部不规则溃疡并胃角、胃窦部多个溃疡.结果对病变组织活检多块,进一步做病理学检查,并送外院复检.例2,例3为十二指肠腺癌并胃溃疡,例1为十二指肠鳞癌并胃溃疡。结论十二指肠癌中以腺癌为主,鳞癌的发现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对老年患者不能凭经验或满足于胃部首发病的诊断,并对溃疡或糜烂病灶尽量进行活检,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金属支架联合射频治疗恶性幽门梗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由食管恶性肿瘤所致食管梗阻已广泛采用内镜下金属支架置入治疗,但是由胃和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所致的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梗阻患者支架的置入治疗报道不多.由于幽门、十二指肠经口距离远,同时胃底、胃体又有屯积缓冲作用,当这些部位的狭窄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形成完全性梗阻,这对梗阻部位的球囊导管扩张和内镜下支架置入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是影响支架远期疗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临床上远较青年人少见。本文收集我院1980~1994年间收治的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0例,结合文献,着重分析、讨论了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X线特点及病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贻误诊断及治疗。本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35%,占小肠恶性肿瘤的33%-45%。发病以者40~60岁居多,男性比女性多见。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其相对小肠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有人认为与胆酸降解产物的致癌作用有关,国外学者认为可能与良性息肉、Cardner综合征、Torte综合征等有关。影像诊断有时较难,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8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报告。着重探讨钡餐及CT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标准要求和诊断与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是临床少见病,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肝硬化门脉高压是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及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增加。本文报道1例十二指肠球部静脉曲张患者,通过对病史、内镜下表现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3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爱民  田金凤  郭树平 《山东医药》2009,49(14):100-101
目的 总结原发性二十指肠恶性肿瘤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28例(80%),绝大多数位于十二指肠降部26例(74%)。男:女为1.5:1;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65%)、黄疽(61%)、消化道出血(48%)、呕吐(40%)、体质量减轻(35%),乳头区以外肿瘤常有呕吐、消化道出血,平滑肌肉瘤多有腹块。诊断手段主要有纤维胃镜、胃肠钡餐、B超、CT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其中纤维胃镜对球部肿瘤确诊率高,B超与ERCP联合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乳头区肿瘤检出率,胃肠钡餐有助于十二指肠其他部位肿瘤的诊断。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纤维胃镜检查并活检可早期发现肿瘤;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其检出率与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降部病变是上消化道中较为少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与胃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相似,常易导致误诊、漏诊.现总结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5月间内镜检查发现的67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十二指肠球部单发性神经纤维瘤少见,本院于1989年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胃癌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肠激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正常人、胃癌(GC)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的血浆、胃液及粘膜(十二指肠降部、幽门前区、溃疡和癌变处)中的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同时进行检测,进一步观察三者在胃癌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和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比较少见,同时伴有胃溃疡者更为罕见,极易误诊,近6年来作者共收治2例,因误诊均行第2次手术治疗,并做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诊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及十二指肠异位胰腺诊治方法的研究邬桂泉异位胰腺是少见病,我院自1976年开展胃镜检查以来共发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异位胰腺5例,现报告如下,并就内镜诊治方法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见附表。二、特殊检查(一)本组2例在内镜下从活检孔插塑料管人胰位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胃镜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3例,就其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调查三级医院的住院病历。结果 在近13年住院病人中,共有33例经胃镜和(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其中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7岁,病变部位以降部最常见(69.7%),腺癌(90.9%)为主要病理类型,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57.58%)、黄疸(47.06%)、肠梗阻(24.24%)、出血(23.97%)。检查手段以内镜检查为主。结论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建议对无法解释的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呕吐病人及时进行内镜检查,以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64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地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收集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 共检出6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占我院同期所有住院患者的0.02%.男性44例(68.7%),女性20例(31.3%).中位年龄53.5岁(28~89岁).肿瘤大部分位于降段(48例,75%),其次为球部(5例,7.8%).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或不适、贫血、恶心呕吐;病理学方面,腺癌最为常见(75%).患者中位存活时间为38个月,早期患者(Ⅰ+Ⅱ期)(62个月)及接受根治性治疗者(62个月)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较中晚期(Ⅲ+Ⅳ期)(12个月)及保守性治疗者长(6个月)(P<0.05).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少见且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降段,腺癌为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早期患者及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