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癌D2式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D2式淋巴结清除术对胃癌患者的预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17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108例胃癌患者进行D0/D1式淋巴结清除术)和实验组(109例胃癌患者进行D2式淋巴结清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分期,对比两组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不同分期的5年生存率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Ⅰ期90%(27/30)∶87.8%(29/33),P=0.878;Ⅱ期89.7%(35/39)∶47.2%(17/36),P=0.003;Ⅲ期52%(13/25)∶18.2%(4/22),P=0.008,Ⅳ期6.6%(1/15)∶5.8%(1/17),P=0.474。D2∶D0/D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5%∶21.3%,P=0.302,其中D0/D1、D2的手术死亡率均为0。结论:胃癌的D2式广泛性淋巴结清除术是安全的,能够显著地改善Ⅱ~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Huang BJ  Lu C  Xu HM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93-296
目的 合理选择早期胃癌不同淋巴结清除术式。方法 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25例早期胃癌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各站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不同淋巴结清除术的效率,并分析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4.8%,转移度为3.0%。胃下部癌第1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4.5%,各号淋巴结均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以No.7、8a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No.1、9、11P、12a和14v淋巴结几乎无转移。胃中部癌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为13.8%,No.1、3、5、6淋巴结有转移;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为6.9%,仅№.7、8a淋巴结有转移。大癌灶(〉3.0cm)、黏膜下癌、低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阳性者的第Ⅰ、Ⅱ站淋巴结转移率较小癌灶(≤3.0cm)、黏膜内癌、高分化和淋巴管癌栓阴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 单纯D,或D1+No.7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癌灶直径≤1.0cm或黏膜内癌;D1+No.7、8a淋巴结清除术适合于早期胃中、下部癌中直径〉1.0cm、凹陷型、黏膜下癌,其中癌灶直径〉3.0cm、淋巴管癌栓阳性者应加行No.1、9淋巴结清除;标准D:、D,淋巴结清除术应尽量避免施行。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比例(MLR)对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2胃癌根治术89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以MLR>20%为界,分为高比率组与低比率组,比较这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差别。并从准确性、均一性2个方面分别比较MLR分期与pN分期的预后价值。[结果] MLR低比率组患者较高比率组患者的组织分化好且T分期、N分期、TNM分期早。MLR低比率组术后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2%、68.6%,高比率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5.6%、20.4%(P<0.001)。不同pN分期及不同MLR分期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3-YC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经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pN分期和MLR分期均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P均<0.001)。ROC曲线显示,MLR分期预测结果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N分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pN分期中不同MLR组间3-YC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D2根治术后患者MLR受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影响,MLR高比率是胃癌D2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MLR与pN是预测胃癌生存的独立因素,MLR分期评估胃癌预后的准确性、均一性与pN分期相当。  相似文献   

4.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患者接受外放疗是否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胃癌根治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中27例仅接受全身化疗(未放疗组),36例结合外放疗(放疗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15 MV X线对肿大淋巴结区局部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40~60 Gy。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放疗组肿大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31%,部分缓解为58%,总有效率达89%。放疗组有淋巴结压迫出现症状的18例患者放疗后症状完全缓解,有效率100%。放疗组和未放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39 d和136 d,1、2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17%、20%和6%。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组患者的相对危险度(RR)降至0.299 (P=0.002)。两组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而淋巴结未控所致死亡发生率放疗组与未放疗组分别占21%和42%(P<0.05)。放疗组出现RTOG消化道0、1、2、3级毒副反应者分别为7、17、11、1例,未出现造血系统和肝脏的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对放疗较敏感,用常规分割50 Gy的剂量就可达到姑息治疗效果,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6.
7.
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方法:1%亚甲蓝1.0~2.0mL于术前24h注射5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或周围腺体,并在术中探查其颈部淋巴结蓝染的数目及分布,同时对蓝染的淋巴结及切除甲状腺结节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51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32例,蓝染淋巴结1246枚,淋巴结转移86.6%(1079/1246)。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常出现的区域为Ⅵ组、Ⅲ组与Ⅳ组,其次为Ⅱ组,Ⅰ组及Ⅴ组很少转移。32例行中央组清除术,53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1例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46例颈部无蓝染淋巴结而未行颈淋巴结清除。49例随访时间超过1年者,1年内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亚甲蓝标定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的方法可行、可靠,术中根据淋巴结蓝染的分布并结合快速病理诊断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是较为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迄今为止,主要采取以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对进展期胃癌,外科手术一直是其治疗的首选方法,也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自1881年Billroth完成了第1例胃癌手术至今的120余年,胃癌手术方式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到超扩大,再回归缩小,逐步到当今的合理切除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D1和D2式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实施D1和D2式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胃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连续收治的实施D1或D2式胃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廓清程度和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实施了胃癌切除术,D1式34例,D2式96例。D2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D1式(20.6%比39.6%,P〈0.05)。进一步分析单个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种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式术后死亡率为4.2%(4/96),D1式为0(0/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4例,均为D2式切除术。与吻合口瘘、胰瘘等相关的肺部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结论D2式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淋巴结清除程度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提高手术廓清技能和标准化胃癌淋巴结廓清术可能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行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根部结扎肠系膜血管,清扫N3淋巴结,完整切除Toldt筋膜及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由内向外整块切除右半结肠和肿瘤,结肠肝曲癌行右半结肠癌扩大根治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210分钟,平均182.5分钟;术中出血90~240mL,平均160mL;淋巴结清扫总数16~36枚,平均28枚,其中N3淋巴结转移6例;术后住院时间5~16天,平均9天;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延迟2例,无外科死亡病例。结论内侧入路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且更加符合无瘤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用于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术前扪及腋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腋窝注射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后进行淋巴结清除术,术中均不用结扎血管,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结果:平均完成手术时间70.3min,术中出血少,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16.3个,全部患者病理检查均有淋巴结转移,平均转移4.3个。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均无腋肿瘤复发、肩关节活动良好、上肢无水肿及麻痹等情况。结论:脂肪溶解液应用于腋淋巴结清除术时可使手术操作简单、省时、淋巴结清除多、神经血管损伤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3.
Gastric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Surgery is the most widely utilized treatment for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depth of invas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Therefore, lymph node clearance is deemed a key procedure in gastric cancer surgery for the prognostic value to patients. Although the appropriate lymphadenectomy during gastrectomy for cancer still remains controversial, 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 (D2 lymphadenectomy) should be recommended in high volume hospita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阴浸润癌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阴癌患者。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20例;开放组行开放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共20例。两组患者均同时行根治性局部外阴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311.80±17.71)分钟,长于开放组的(206.90±12.95)分钟(P<0.01)。腹腔镜组淋巴结切除时间长于开放组,分别为(181.00±11.04)分钟和(91.50±5.47)分钟(P<0.01)。淋巴结清扫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放组,分别为(16.25±2.26)mL和(66.75±10.23)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术中总出血量、左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数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住院天数腹腔镜组短于开放组,分别为(15.15±1.04)天和(21.50±2.61)天,而腹股沟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淋巴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均少于开放组(均P<0.01)。术后观察随访0.5-5年,两组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病死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外阴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分析和总结了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结果 198例老年胃癌患者 ,14 8例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术后并发症 5 1例次 ,死亡 9例。手术前有共存病者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2 5 63 % ;手术前无共存病者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12 5 0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术中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对进展期胃癌淋巴清扫的指导作用。方法术中肿瘤周围注射第三代淋巴结示踪剂——纳米炭混悬液,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黑染淋巴结为导向进行个体化清扫。统计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黑染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35.1±13.4)枚,其中阳性淋巴结(6.9±2.5)枚;淋巴结黑染率为52.7%,黑染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阳性率(27.6%),高于未黑染淋巴结(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4,P=0.016);本组发生1例输入襻梗阻。结论进展期胃癌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术中淋巴显影技术为指导进行个体化清扫,能增加淋巴结清扫的彻底程度,并可提高清扫转移淋巴结的效率,但肿瘤进展程度会影响淋巴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津源  邓靖宇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40-1044
淋巴系统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临床上如何做到规范化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是准确进行疾病分期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基本前提。目前,国内、外针对如何做到规范化胃癌淋巴结转移评估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常见的评估方式、分期的演变及淋巴结获取的保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评价出最为有效的临床规范化胃癌淋巴结转移评估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