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指导意义以及在术后随访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行血管置换术或腔内隔绝术(EVGE)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手术前、后均行CTA检查,观察轴位图像并结合重建图像分析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术前的指导价值、术后的随访优势及手术对CT的诊断要求.结果 术前经CTA检查:Stanford A型患者4例,破口位于0~2区;Stanford B型患者23例,破口位于3~4区者20例,多破口者3例.术中所见与CTA结果完全吻合.术后:A型患者行全弓置换术加象鼻支架置入术后人工血管通畅,远端主动脉假腔管径缩小,CT值降低;B型患者行EVGE 后10例假腔完全消失,11例伴附壁血栓形成,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64排螺旋CTA可准确反映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并对破口进行分区,为术前规划提供更加重要、详细的信息,并可对术后病情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AD)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指导意义以及在术后随访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血管置换术或腔内隔绝术(EVGE)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手术前、后均行CTA检查,观察轴位图像并结合重建图像分析64排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术前的指导价值、术后的随访优势及手术对CT的诊断要求。结果术前经CTA检查:Stanford A型患者4例,破口位于0~2区;Stanford B型患者23例,破口位于3~4区者20例,多破口者3例。术中所见与CTA结果完全吻合。术后:A型患者行全弓置换术加象鼻支架置入术后人工血管通畅,远端主动脉假腔管径缩小,CT值降低;B型患者行EVGE后10例假腔完全消失,11例伴附壁血栓形成,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64排螺旋CTA可准确反映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并对破口进行分区,为术前规划提供更加重要、详细的信息,并可对术后病情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血管造影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术后评估的应用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26例术后血管造影征象,分析多排CT对该术式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结果 64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26例患者升主动脉段人工血管、降主动脉段金属支架26枚、支架以远的真假腔及内膜片。共显示24例患者破口共26个,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后内漏2个,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查内漏消失。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术后疗效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一站式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5例Stanford A型AD患者,患者均进行杂交手术一站式治疗,术后2个月均复查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评价人工血管及支架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杂交手术一站式治疗,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术中血管造影显示,AD真腔恢复正常血流,支架植入位置准确,且无明显移位,未发现血流内漏。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5例患者均生存良好,并均恢复正常生活。术后2个月复查CTA显示,人工血管及支架内血流通畅度良好,AD破口封闭良好,支架位置无偏移及无血流内漏。结论杂交手术一站式治疗Stanford A型AD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可避免深低温停循环的影响,术后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改良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23~71岁,中位年龄50.7岁.其中急性夹层14例,慢性夹层6例.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或右腋动脉顺行灌注(SCP)进行脑保护,施行改良支架"象鼻"手术(即升主动脉和半弓置换及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同期行Ben-tall手术11例,Cabrol 2例.停循环时间36~86 min,平均34.5 min.结果:术后住院死亡2例(10%).存活患者获随访3个月~2年,无死亡,其中10例于术后3个月定期行主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8例降主动脉夹层内有血栓形成,2例有部分血栓形成.结论:改良支架"象鼻"手术简单,停循环时间短,可以达到支架"象鼻"手术的同样效果,远期降主动脉假腔封闭率仍有待进一步的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报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凶险复杂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6月至2007年9月采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4例,经增强血管CT(CTA)、磁共振扫描(MRI)、心脏彩色多普勒(UCG)确诊.无名动脉或右腋动脉 腔房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涉及弓部置换的15例均采用深低温(鼻咽温度16~18 ℃)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依据内膜破口位置、夹层累及的部位、有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Wheat术 2例、David 术1例、Bentall术 6例、Bentall术 半弓置换 3例、Bentall术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 5例(其中合并CABG 3例)、升主动脉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 7例.结果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7.3±28.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86.1±10.8)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1.2±8.7)min.死亡2例(8.3%),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例出现声音嘶哑.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明显降低死亡率.消除假腔、置换病变血管、重建分支血管血供是手术原则和治疗思考顺序.手术治疗加血管内支架植入这一杂交技术成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  相似文献   

7.
胸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帮本 《安徽医学》2011,32(4):468-470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173GP)治疗胸主动脉夹层(TAD)的经验,探讨介入手术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9例胸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支架选用记忆合金自膨支架和超薄涤纶人工血管的复合体,直径根据螺旋CT血管造影(CTA)和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在DSA引导下沿导丝经真腔将该覆膜支架封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象鼻"手术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2月~2007年12月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同时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或右锁骨下顺行灌注保护脑组织,行改良支架"象鼻"手术9例.结果 9例患者均在术后13d康复出院.术后彩超示心功能良好,人造血管通畅,2例术后有短暂的神经精神症状.5例出院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和CT示支架远端真腔扩张良好,假腔内血栓充填.未见活动性血流,假腔较前期明显缩小,各瓣膜功能正常.结论 改良支架"象鼻"手术简单,可以达到支架"象鼻"手术的同样效果,远期降主动脉假腔封闭率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杂交手术"(人工血管置换同期行远端顺行置人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体会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月,6例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或Bentall 术)并全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置人术(1例为二次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胸部多排CT及CT血管造影,了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及降主动脉血管内支架情况.6例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结果 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208-291min(平均242min),升主动脉阻断112-194 min(平均145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3-102min(平均76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为4-32月(平均15.5月),CT示人工血管通畅,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血管内支架无内瘘及移位,远端假腔明显缩小.结论 对于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全弓)同期行顺行远端降主动脉支架置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同期复合手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疾病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96例弓部受累的主动脉疾病患者均同期行分站式复合手术,先在常规手术室完成血管旁路术再转入介入室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根据支架锚定分区不同采取个体化的弓部重建方式,其中Z0区分支重建18例,Z1区34例,Z2区44例。结果:96例患者围术期死亡1例,无严重脑部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同期完成手术,术后即时造影示夹层近端破口封闭良好,重建血管通畅率100%,近端Ⅰ型内漏3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升主动脉夹层行人工血管置换后治愈。90例病人随访6-48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示人工血管通畅、无内漏(Ⅰ型内漏3例消失),支架远端降主动脉假腔闭合85例,无再次手术。结论:同期分站式复合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合理的弓部处理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MDCT随访评估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fl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患者共167次主动脉MDCT术后随访检查。结果98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40例,胸腔积液69例,肺不张55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漏l8例,主动脉弓部远端覆膜支架I型内漏10例,其中支架近端内漏7例、远端内漏3例,纵膈气肿6例,支架以远假腔血栓形成82例,死亡1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口漏与支架I型内漏发生率间有统计学意义联系。结论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能有效治疗stanfOrdh型主动脉夹层:MDCT可作为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后随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4例,均经主动脉造影(CTA)、MR等检查确诊,其中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6例,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1例,均行深低温停循环开放手术;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7例,行一期两站式杂交手术。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经对症处理均治愈。术后门诊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脑部和肢体缺血征象。复查主动脉CTA示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或渗漏,血管内支架无明显内漏及移位。所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应根据病情、病变部位及夹层破口的位置,设计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及抢救成功率;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性脑灌注可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3例主动脉根部病变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31.8岁),其中Mafan’s综合征1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8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升主动脉扩张3例。手术类型:Bentall手术18例,Wheat手术3例,David手术1例,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随访12例平均41个月,无并发症。结论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的主要术式,主动脉瓣叶正常,瓣膜轻度关闭不全,瓣环无明显扩张,David手术可以减少换瓣后服用抗凝药物所致的出血、血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6例主动脉夹层诊断治疗经验,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2—81岁,平均(54.3±3.6)岁。发病时均出现胸背部疼痛,心电图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塞,所有病人行CT增强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所有病人经CT检查确诊:stanfordA型4例,B型22例;入院后给予止痛及降压处理。非手术处理15例,入院7d内死亡7例,均死于夹层破裂(其中2例死于心包填塞),另2例入院后两周内分别死于夹层破裂及心衰。手术处理11例,3例病人行开胸降主动脉部分置换术,8例行带膜支架腔内置入术。1例死于降主动脉部分置换术中出血。10例外科治疗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期8个月至4年。1例病人支架置入术后1年发生升主动脉逆剥,无胸痛。其余9例病情稳定。结论CT检查对本病手术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带膜支架植入术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一种全新的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6月,4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新型三分支覆膜支架手术治疗。结果 4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死亡。手术时间(256.8±49.5)min,体外循环时间(137.2±24.6)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4.5±10.3)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8.7±7.9)min。患者术后及时清醒,循环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6个月,患者主动脉弓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简化了主动脉弓部操作,降低了手术风险,适合于大多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近期效果满意,其长期效果尚需大宗病例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01~2009-06间529例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诊断主动脉夹层160例,其中21例为壁内血肿,男16例,女5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64排CTA所见征象:钙化内移4例,穿透性溃疡1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胸腔积液4例。病变中Standford A型9例,Standford B型12例,2例伴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结论: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IMH的直接、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临床诊断为AD患者的64排螺旋CTA检查资料,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三维容积成像以及仿真内镜图像后处理。结果:52例AD中,StanfordA型12例,StanfordB型40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内膜片,76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及再破口位置98处。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结论:64排螺旋CTA对A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迅速准确诊断AD,为外科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可作为A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胜中  陈良万 《西部医学》2013,25(6):843-845,848
目的总结术中置入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弓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2009年12月~2012年3月接受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17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置入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16例,一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1例。全组手术时间(276±54)min,体外循环时间(141±28)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81±12)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7)min。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3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4±6)d。13例随访5~32个月,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显示患者主动脉弓降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置入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弓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简化主动脉弓部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