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2004年10月-2009年9月诊断为BO的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及高分辨率CT(HRCT)、病原学、肺功能及治疗和转归等。结果 7例患儿均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喘、气促。病程1.5个月~7 a。查体:双肺均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喘鸣音。X线胸片:双肺纹理增粗或肺炎表现。肺部HRCT均呈现Mosaic灌注征,其中支气管扩张1例。肺功能:5例均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舒张试验阴性。病原学:5例发病前患麻疹肺炎,1例患肺炎支原体肺炎,1例患肺炎腺病毒肺炎并真菌感染。支气管镜:2例无特殊表现。治疗及转归:1例有明显支气管扩张放弃治疗,1例因治疗过程中出现支气管扩张而放弃治疗,余5例患儿用激素或加服小剂量阿奇霉素,病情均有好转。结论BO的临床表现以慢性咳嗽、喘息为特点,肺部HRCT呈现特异的Mosaic灌注征,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尤其是麻疹病毒感染后可继发BO,肺功能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BO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肺部HRCT和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2008年4月- 2011年6月在本科明确诊断为BO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31例患儿反复咳嗽及喘息均>6周,查体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和(或)粗湿啰音.入院给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无反应.31例患儿均存在肺功能异常,24例患儿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7例患儿肺功能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1例肺CT均存在Mosaic灌注征、双肺均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不张6例,支气管壁增厚5例,支气管扩张2例.31例X线胸片均有过度通气表现,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4例呈毛玻璃样改变.患儿均口服泼尼松、阿奇霉素并配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对其中26例患儿进行2个月~3 a随访,规律治疗的6例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喘息发作,活动耐力好转,复查肺部高分辨率CT示肺部病变明显改善;10例临床症状略好转,仍有活动后气促,复查肺部高分辨率CT示肺部病变轻微改善;10例患儿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规律用药及回访,病情经常反复,于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喘息发作,于本院住院3~6次,临床疗效欠佳,复查肺部高分辨率CT示肺部病变无改善,现仍在随访中.结论 BO大多为肺部感染后引起的反复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及明显的呼气相哮鸣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效果不佳,肺功能大多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T可见肺部典型的Mosaic灌注征.本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1年2月至2005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诊断的23例BO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治疗的转归进行了总结.结果 23例中有3例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20例均为重症肺炎后,其中2例为腺病毒肺炎后,3例为麻疹后肺炎.23例患儿均有咳嗽、喘息.19例有三凹征.4例有低氧血症,其中3例呼吸衰竭.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障碍19例,混合性通气障碍4例.22例的肺CT结果为肺通气不均22例.马赛克征21例,支气管壁增厚15例.支气管扩张17例,斑片影14例,黏液栓7例.22例做纤维支气管镜,均为气管支气管的慢性炎症,9例(40.8%)有通气不畅.15例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分析.结果 为13例示中性粒细胞增高.2例嗜酸细胞大于0.02.但小于0.20.淋巴细胞均不高.随访无死亡.结论 小儿BO以感染所致者最常见,临床以慢性咳嗽、喘鸣音为特点,肺CT以通气不均匀、马赛克征为特点,肺功能多示阻塞性通气障碍.治疗以激素为主.  相似文献   

4.
4例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Liu XY  Jiang ZF  Shen KL  Zeng JJ  Xu SY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39-841
目的 了解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近年临床诊断为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4例病例进行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CT、肺功能特点、治疗转归的分析。结果 2例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后,l例为腺病毒肺炎后,l例在外院诊为重症肺炎。症状:慢性咳嗽、气促、喘息,持续均在6周以上。体征:4例均有双肺湿l罗音、喘鸣音。X线胸片:4例均为过度通气表现。肺CT:均有斑片影、支气管壁增厚,局限性气体潴留3例、小支气管扩张2例、肺不张l例、Mosaic灌注l例。肺功能:4例均有小气道阻力增加、氧分压不同程度降低。治疗及转归:用β2激动剂及其他支扩剂治疗无效,3例使用了激素治疗。对其中2例3—4个月后随访,l例病情改善,三凹征和喘鸣音消失。另l例病情无明显改善,仅喘鸣音消失。2例肺CT均无改善。结论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以慢性咳嗽、喘鸣音为特点,对β2激动剂治疗无反应。胸X线片为过度通气表现,肺CT可显示更多的病变,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IPF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胸部X线、高分辨率CT(HRCT)、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血气分析、肺活检等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IPF患儿临床以咳嗽、气促、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伴肺底部Velcho啰音为主要表现;胸片/HRCT主要显示双肺斑片状、网格状或实变影、毛玻璃影、马赛克征。肺功能多数呈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17例中达呼吸衰竭诊断标准者5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气管支气管内膜炎,支气管软化、扩张、狭窄等,无诊断特异性表现。1例患儿死亡后行肺活检,显示肺弥散性炎症伴灶型坏死,成人型小儿肺透明膜病。结论儿童IPF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胸片、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尤其HRCT是能反映IPF肺组织结构改变的敏感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重要鉴别诊断作用,不典型病例确诊还需肺活检。  相似文献   

6.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BO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4月经临床诊断为BO的2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有反复喘息及咳嗽。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23例,其中腺病毒肺炎12例,麻疹病毒肺炎和流感病毒A肺炎各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腺病毒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并副流感病毒3肺炎、肺结核各1例,病原不明3例;非感染性因素导致BO 3例,即Steven-Johnson 综合征、副肿瘤天疱疮、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BO各1例;病因不明2例。28例胸部HRCT结果示充气不均25例,马赛克灌注征21例,支气管壁增厚15例,支气管扩张12例,气体潴留征6例。21例行肺功能检查,均提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8例行舒张试验,17例阴性。所有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4例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住院期间死亡1例,18例随访4个月~?4年7个月,临床表现好转12例,无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最常见病因,腺病毒是主要感染病原;BO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喘息、咳嗽,但无特异性;胸部HRCT可显示BO较特征性征象,是BO诊断和病情随访的重要指标;BO肺功能特异性地表现为不可逆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糖皮质激素、阿奇霉素是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儿童BO总体预后不好,早期诊断治疗、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望改善儿童BO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肺通气功能严重程度与肺部CT改变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RMPP患儿116例,根据胸部CT表现分为磨玻璃样改变组、肺实变组、斑片影改变组,比较组间肺通气功能指标差异及其与肺叶累及数目的关系。结果 3组患儿最高呼气流速(PEF)均80%。磨玻璃样改变组和肺实变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预测值均低于正常范围;斑片影改变组FVC、FEV1等实测值/预测值均属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显示磨玻璃样改变的RMPP患儿多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炎症累及肺叶越多,通气功能越差;胸部CT显示肺实变者多存在大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且以中度阻塞为主;而斑片影改变者仅存在轻度大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随炎症累及肺叶增多,肺活量降低,但尚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6例IIP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转归等信息。结果 6例患儿中男2例、女4例, 起病年龄4.8~10.6岁。6例患儿均为亚急性起病, 症状均为咳嗽、气促伴发绀。6例患儿肺高分辨CT(HRCT)均为两肺弥漫性片絮影, 其中2例伴有网格状影。5例患儿的肺功能为中至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患儿行肺活检病理检查。6例患儿的治疗药物均为全身糖皮质激素, 其中2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4例患儿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其肺HRCT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11个月。2例患儿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其肺HRCT残留纤维化病灶, 有剧烈运动不耐受。6例患儿停用全身激素后随访1年至6年5个月, 均无复发。结论儿童IIP的临床特点为亚急性起病, 以咳嗽、气促伴发绀为症状, 肺HRCT示两肺弥漫性片絮影, 常见类型为COP和NSIP。儿童IIP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 分析79例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婴幼儿MPP 1岁以上者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有痰咳嗽为主,70%有喘息,半数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和(或)喘鸣音,95%伴有肺外损害,其中心肌酶升高最为常见.双肺均可受累,局部病变部位以右、中下肺受累最常见,多见斑片影、片状密度增高影.病程10 d之后MP-IgM检测100%阳性.多数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50%以上患儿出现CD4+细胞比值降低,73%总IgE升高.绝大多数患儿存在小气道通气功能损害.19%的患儿表现为重症/难治性肺炎,2例遗留支气管扩张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改变,多数病程中出现喘息者随访1年不再发生喘息.结论 除一般表现外,婴幼儿也可出现重症/难治性MPP(SMPP/RMPP).MPP可继发免疫紊乱、小气道功能障碍,个别病例可出现BO和局限性支气管扩张.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转归、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时机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116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17例合并肺不张,出院后1.0~1.4年复查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者共36例。结果 (1)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为10.03%。(2)随访时,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异常者23例,占随访患儿总数的63.89%。其中马赛克征9例次、支气管扩张12例次、支气管壁增厚11例次、血管细少2例次、小结节或树芽征3例次、黏液栓1例次、单侧透明肺1例次、条索状不张10例次。(3)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病程 < 20 d与病程≥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5)在随访的36例肺不张患儿中,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9例,占25%(9/36)。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10.03%;远期随访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能会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肺功能随访,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部分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儿童过敏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病理确诊的1例9岁6个月的过敏性肺炎患儿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进行总结,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以咳嗽4个月、气促为主要表现,无咳痰、无三凹征,肺内未闻及啰音,无杵状指趾。肺功能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部高分辨CT表现为弥漫的细小结节影,以上肺为重,肺组织病理为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的间质淋巴细胞炎症和间质的多核巨细胞,无纤维化和结核结节,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脱离环境并予甲泼尼龙2 mg·kg-1·d-1治疗2周后,患儿咳嗽、气促症状有所减轻,肺功能有所改善,肺部CT的小结节影明显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呼吸道症状消失,肺部影像学和肺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过敏性肺炎为无特异的沉淀抗体的病例,主要依靠肺活检病理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周围间质炎症和找到非干酪的不典型肉芽肿或多核巨细胞确定诊断。亚急性过敏性肺炎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内镜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肺功能及纤维支气管镜改变,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9例,女26例;年龄4~14岁,平均(7.2±2.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9例(90.8%),咳嗽65例(100%),气促11例(16.9%),喘息9例(13.8%),胸痛8例(12.3%);肺部有阳性体征22例(33.8%),血白细胞正常(41.5%)或轻度增高(44.6%),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红细胞沉降率多有升高;其胸片中最常见(50.8%)表现为肺实质阴影,与肺区域分布相一致,呈均质性、容量减少性阴影,右侧多于左侧,下叶多见;CT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阴影38例(58.5%);35/47例肺通气功能(74.5%)有不同程度异常,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改变;纤维支气管镜均见病变部位的支气管黏膜允血水肿,可见多少不等的黏性分泌物附着,也可见段支气管通气不畅、管腔开口狭窄等表现.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47例(72.3%)患儿在住院期间复查胸片病灶吸收,其余病例出院后门诊随访4~10周内病灶吸收.13例息儿门诊随访6~9个月,查高分辨率CT(HRCT)可见马赛克灌注征象3例(23.1%)、单侧肺透亮度增加3例(23.1%).结论 支原体肺炎有一定的临床、影像学和内镜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要重视祛痰剂的使用和呼吸道护理,并重视该病的随访,防治慢性肺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05—2007年期间收治的3例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肺功能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咳嗽、咯痰、气促,肺部啰音,可伴有慢性副鼻窦炎。实验室检查显示本文3例血清冷凝集实验均为阴性,1例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弱阳性,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可升高,痰培养可见绿脓杆菌生长。肺功能检查提示通气功能减退,并有低氧血症。高分辨率CT(HRCT)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小叶中心结节,伴细支气管扩张和管壁增厚。阿奇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或CT评分改善。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发生于儿童,儿科医生应熟悉该病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尤其是HRCT特征性表现,以确保患儿早期诊断,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例1.女,2岁6个月,因咳嗽、气促3个月于2004年10月1日入院。2004年7月初患麻疹肺炎后一直有咳嗽、气促入住当地医院,诊为迁延性肺炎,怀疑有肺结核或异物。住院期间3次痰培养分别为卡他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肺功能检查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1)慢性支气管内膜炎;(2)左主支气管变窄(考虑漏斗胸所致)。胸部CT检查,示“双肺斑片状阴影,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先后予仙力素、氟康唑、大蒜素、红霉素、复达欣、泰能等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仍有咳嗽、气促,活动后喘息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6℃,脉搏156/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征,总结BO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诊断BO的5例患儿临床特点、影像学、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2例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后,另3例为重症肺炎后.3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中,1例痰分离出腺病毒,1例3次痰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而2例患儿的肺泡盥洗液培养均阴性;另1例多次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其肺泡盥洗液培养为产ESBL-大肠埃希菌.5例患儿均有持续咳嗽、喘息症状,均有三凹症.3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的病程中均有心力衰竭,其中2例有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5例患儿起病后均有反复下呼吸道感染.5例肺CT均提示小气道病变,其中2例重症肺炎后BO患儿同时伴支气管扩张,1例还伴肺不张.4例BO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提示支气管内膜炎症.5例BO患儿均使用泼尼松、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治疗过程中仍有症状持续,无死亡病例.结论 BO患儿临床以持续咳嗽、喘息为特点,肺CT以小气道病变为特点,易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目前治疗以激素为主,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转归、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时机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116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17例合并肺不张,出院后1.0~1.4年复查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者共36例。结果(1)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为10.03%。(2)随访时,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异常者23例,占随访患儿总数的63.89%。其中马赛克征9例次、支气管扩张12例次、支气管壁增厚11例次、血管细少2例次、小结节或树芽征3例次、黏液栓1例次、单侧透明肺1例次、条索状不张10例次。(3)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病程<20d与病程≥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5)在随访的36例肺不张患儿中,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9例,占25%(9/36)。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10.03%;远期随访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性研究儿童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dyskinesia,PCD)的临床特点,探讨P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流程.方法 对PC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确诊PCD患儿26例,男11例,女15例.来自25个家族,1个家族诊断2例Kartagener综合征同胞姐弟.起病年龄为生后第2天~15岁,确诊时病程中位数为3.5年.所有患儿有咳嗽症状,24例有咯痰,7例有体格发育落后.23例接受支气管黏膜和(或)鼻黏膜的电镜检查,可见纤毛动力臂缺失6例,动力臂数目减少、微管排列紊乱、外周微管和(或)中央微管异常各4例,1例纤毛结构正常.经胸部CT证实,支气管扩张症8例,肺实变6例.20例存在鼻窦炎.15份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8份,肺炎链球菌5份,白色念珠菌2份.其中1例培养出2种微生物.肺功能检查的16例中9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听力检测中3例异常,食管24 h pH值测定的5例患儿中3例有胃食管反流.结论 PCD起病年龄从新生儿期到青春期,呈慢性病程.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可出现体格发育落后.PCD患儿中最多见的纤毛结构异常是动力臂缺失.部分患儿纤毛结构正常.影像学异常包括肺实变、支气管扩张症和鼻窦炎.常见的细菌病原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并可能存在混合感染.PCD患儿肺功能异常主要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听力损害、胃食管反流出现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肺部间质性病变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探讨常用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在儿科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在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意义。将45例(间质性肺炎21例 ,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12例 ,致纤维化肺泡炎4例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8例)患儿的普通X线胸片、常规CT片及HRCT片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 ,并对普通X线胸片和HRCT ,以及常规CT和HRCT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和差异性检验。结果 :①HRCT对肺内网状阴影、小结节状阴影、肺气肿和细支气管病变的显示率均超过50% ,网状阴影显示率高达86.7% ;常规CT扫描和普通胸片对以上征象的显示率则较低 ,特别是对于磨玻璃样阴影和细支气管病变的显示率更低。②HRCT与普通X线胸片及常规CT比较 ,在显示肺内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直径<1cm)、肺气肿、细支气管病变及磨玻璃样阴影时 ,结果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一致性(P<0.05,<0.005);对肺内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磨玻璃样阴影、肺气肿和细支气管病变的阳性显示 ,HRCT与普通X线胸片及常规CT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提示HRCT在显示儿科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磨玻璃样阴影、肺气肿和细支气管病变时优于常规CT和普通X线胸片 ,可在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等方面为临床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1901年德国病理学家Lange首次报道并命名的.从病理学角度,BO被定义为两种类型的支气管损伤:狭窄性细支气管炎和增殖性细支气管炎.从临床意义上讲,BO是一种与小气道炎症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各种因素导致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上皮下结构的损伤和炎症,及机体对以上损伤和炎症的不正当修复是BO的发病原因.这些因素包括感染、器官或骨髓移植、严重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如Stevens-Johnson 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吸入有毒物质、胃食管反流、药物不良反应等,在儿童多为感染后BO.临床表现为持续的咳嗽喘息,高分辨CT可见到马赛克灌注征、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等特征性改变,肺功能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BO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婴儿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症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婴儿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症(NEHI)的临床特点,为制订NEHI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等病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7例NEH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2例患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呼吸增快,5例患儿生后1~6个月出现呼吸道症状;6例患儿有肺部爆裂音,4例有低氧血症,3例合并胃食管反流。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显示所有患儿均存在肺中心区磨玻璃样病变,并且至少2个肺叶受累;2例患儿4叶以上肺叶受累;6例患儿有气体潴留。所有患儿在2岁后临床症状好转;1例达到临床和CT缓解;4例临床缓解,但仍有CT改变。结论 NEHI常婴儿期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气促、肺部爆裂音和低氧血症,HRCT常表现为肺中心区磨玻璃样病变并气体潴留。该病无特异性治疗,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