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据统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发病率占成人的15%.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这些提示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有关,但通过治疗发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与幽门螺杆菌清除与否无明显关系.所以有必要更深入地研究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发病机理,对64例NUD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64例NUD患者中62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96.9%),用得乐治疗2个月后复查,阳性率下降为22.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研究证明,NUD发病与HPD发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对53例老年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老年人NUD)患者胃窦粘膜活检组织的病理学观察,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及消化不良症状的调查,旨在探讨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NUD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慢性胃炎在老年人NUD发病中不起重要作用,但慢性胃炎伴活动性炎症时,可引起老年人NUD消化不良症状,HP感染可引起部分老年人NUD症状,腹胀、嗳气与HP感染密切相关。并就其发病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发病机理,对64例NUD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64例NUD患者中62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96.9%),用得乐治疗2个月后复查,阳性率下降为22.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研究证明,NUD发病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 Ulcer DyspepsiaNUD)是一类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的疾病。许多研究表明,NUD发病除与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及胃运动功能障碍有关外,约1/2以上的NUD病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00例NuD病人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并探讨与HP感染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NU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检测31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9例健康人(HS)空腹体表胃电图与胃液体排空功能,并观察了西沙必利对NUD患者空腹体表胃电图与胃液体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UD患者半排空时间(T12)显著高于HS组(P<001);胃液体排空延迟的NUD患者(NUD2组)FP值较胃液体排空正常的NUD患者(NUD1组)及HS组明显减低;NUD2组正常慢波百分比也较NUD1组及HS组显著减少;而且所有检查者的T12值与体表胃电图的FP值及正常慢波百分比值呈良好的相关性(P<001)。NUD2组服用西沙必利后FP值和正常慢波百分比值均恢复正常,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胃液体排空功能显著改善。体表胃电图的AP值3组之间无差异(P>005),NUD2组服用西沙必利后AP值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曾经被命名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指具有由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虽然研究认为FD的发生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精神心理因素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因素有关,但目前一系列针对FD的对症治疗手段反映了FD发病机制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消化不良的基本概念以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这些疾病的病生理影响、治疗效果和其他益处,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粘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的发病地位.方法对67例Hp阳性和29例Hp阴性FD患者胃窦部粘膜组织学病变(粘膜炎症、粘膜微血管损伤、粘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做对比分析.结果Hp阳性患者胃窦部粘膜组织学病变较Hp阴性者显著(P<005).结论Hp对FD的发病具有重要作用,推想根治Hp可能会对Hp阳性的FD患者粘膜组织学病变的好转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γ-照相法观测了56例FD患者胃固-液体排空情况,并用胃窦粘膜印片Giemsa染色及石蜡切片HE,W_S银染色镜检Hp.结果FD患者餐后30,60及90min时的胃排空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FD患者Hp感染率无明显增高(P>005),Hp阳性组与阴性组在3个时相的胃排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FD患者胃排空功能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3.
Li XB  Liu WZ  Ge ZZ  Chen XY  Shi Y  Xiao SD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195-197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检测和治疗”及“检测和内镜检查”策略在上海地区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患者处理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2003年在上海仁济医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上海本地区消化不良患者中胃、食管、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报警症状及Hp感染情况。结果14101例消化不良患者中,检出胃、食管、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者202例(143%),其中胃癌162例(115%)、胃恶性淋巴瘤4例、食管癌35例(025%)和十二指肠癌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490%,报警症状发生率为535%。45岁以下者中检出恶性肿瘤18例(046%),均为胃癌,报警症状发生率为278%,Hp感染率为722%。如在上述无报警症状、年龄小于45岁患者中采用Hp“检测和治疗”策略,则将漏诊胃癌13例(722%),如采用Hp“检测和内镜检查”策略,则将漏诊胃癌3例(167%)。结论Hp“检测和治疗”及“检测和内镜检查”策略均不适用于上海地区未经调查消化不良患者的处理。对多数上海地区成人消化不良患者,即时内镜检查将是初始处理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症状改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将治疗前胃黏膜组织学特征作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根除Hp后症状改善疗效预测指标的可能性,以提高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 连续调查240例进行胃镜检查Hp阳性FD患者,其中190例接受三联抗Hp治疗,另50例作为对照,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前胃黏膜组织学按新悉尼系统标准进行评估.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和6个月(治疗组)用C13-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用消化不良调查表对症状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仍有症状率,分析治疗前胃黏膜组织学与根除Hp后症状改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p阳性FD患者分别有35.3%和42.6%在根除Hp后1个月和6个月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显效,且根除Hp者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Hp根除失败者(P<0.01);也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胃黏膜组织学指标中,炎症、活动性程度和Hp密度在根除Hp后症状改善显效的FD患者均显著高于有效和无效者(P<0.05).多元回归分析支持上述组织学因素与根除Hp后症状显著改善相关.结论 Hp阳性FD患者根除Hp后确实有部分患者症状显著改善.Hp阳性FD患者根除治疗前胃黏膜炎症、活动性程度和Hp密度能够预示根除Hp后症状改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目前就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的FD患者是否需根除H.pylori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根除H.pylori对H.pylori阳性FD患者的疗效。方法:200例H.pylori阳性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予以枸橼酸铋雷尼替丁40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250mg,2次/d,疗程1周)和对照组(100例,予以铝碳酸镁1000mg,3次/d,疗程1周)。随访结束后评估H.pylori根除率和FD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7.5%(PP分析)和84.0%(ITT分析),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0%。H.pylori根除亚组FD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H.pylori未根除亚组和对照组(90.5%对41.7%和45.9%,P0.01)。结论: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后,其症状可长期缓解,因此对部分H.pylori阳性FD患者根除H.pylori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FD患者,其中Hp阳性46例,Hp阴性60例。全部患者从胃窦粘膜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实时B型超声胃窦截面积法测定胃排空。结果:Hp阳性患者的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胃排空率(分别为094±139cm2、134±316cm2、923±140%和358±235%)与Hp阴性者(分别为119±212cm2、125±2782、912±122%和321%±24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性胃炎患者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排空率(分别为077±142cm2、132±35cm2、100±122%和347±260%)与非活动性胃炎患者(分别为128±207cm2、127±252cm2、974±145%和332±24%)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对FD患者胃排空功能无影响;与H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的活动性胃炎也不足以引起胃排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F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H.pylori根除方案对FD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160例H.pylori(+)FD患者随机分为10d序贯治疗组(60例)、7d三联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于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H.pylori根除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评估FD症状。结果:10d序贯治疗组、7d三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3.2%、74.1%和48.6%(符合方案分析)以及91.7%、71.7%和42.5%(意向治疗分析),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12个月,10d序贯治疗组和7d三联治疗组中H.pylori根除者的FD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0d序贯治疗和7d三联治疗的FD症状改善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H.pylori根除率高于后者,临床可推荐10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FD患者。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体表胃电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体表胃电图,探讨F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3名DF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DigtlapperEGG记录仪进行EGG检查,检查时间为餐前半小时、餐后回小时,试餐4%Kcal(50g火腿肠、营多牌方便面1包、400ml开水)。结果健康组餐前主频(pF)、主功率(DP)、正常节律百分发比(N%)为:2.9±0.1cpm、57.6±15.2bp、90.9±1.9%;餐后:3.010.ICpm、212.78±72.5bp(P<0.01)、92.6±2.1%。FD组餐前DF、DP、N%为:2.8±0.1cmp、489.1±157.9bp、81.86±5.5%;餐后分别为:3.1±0.2cpm、475.5±122.3bp、67.5±4.4%(P<0.05)。结论m患者存在胃电节律紊乱,此种节律紊乱主要表现在餐后功率降低及正常节律百分比下降,提示FD患者可能存在胃肌电活动异常。EGG作为一种无创性胃动力检查方法,可用于FD患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十分常见,H.pylori对于FD的发病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总结H.pylori在F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根除H.pylori治疗对FD疾病进程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