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彩霞  顾东英  张翔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51-555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2 754例3~6岁学龄前儿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采用美国伟伦公司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调查对象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为13.9%,男、女童弱视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屈光状态类型以单纯远视、混合散光和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分别占36.5%、30.1%、27.6%,随着年龄增加复性远视散光人数逐渐减少,而单纯远视人数逐渐增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是儿童眼保健的重要指标,了解各年龄视力及屈光状况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弱视及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和屈光状况特点,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随机抽查海口20所幼儿园共3 654例(7 308眼)3~6岁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状况.年龄<4岁采用图形视力表检查,≥4岁采用对数视力表,以5分记录法记录视力检查结果,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屈光状态,通知异常者到眼科门诊再次详细复查.结果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6.58%,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75,P<0.05).随着年龄增长,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28.97,P<0.05).弱视146例,患病率为4.3%.学龄前儿童中主要以单纯远视和复合远视散光类型为主,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结论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视力检出率较高;应早期发现问题,为开展干预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539名学龄前儿童屈光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及屈光情况,对德惠市部分幼儿园的539名4~6岁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吴燕  杜持新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3):37-37,44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在眼科门诊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了进一步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一般规律,作者对2001年在我院就诊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181例362只眼的屈光状态以及合并弱视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天津市东丽区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4所幼儿园1 459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使用Sure 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检查屈光状态。根据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屈光状态分类,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 459名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发生率为21.59%,主要的屈光不正类型是轻度远视(82.56%)。3个年龄组儿童轻度远视和单纯性散光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P0.05;χ2=19.06,P0.05)。屈光异常的影响因素包括早产、低体重、屈光不正家族史、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偏食、参加户外活动时间短(P0.05)。结论天津市东丽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为轻度远视和散光。早产、低体重、屈光不正家族史、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偏食、参加户外活动时间短是儿童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学龄前期是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定期做好视力及屈光筛查工作,预防和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现状,我院对本市25所幼儿园4787名4~6岁儿童眼屈光度进行了检测,并按年龄进行屈光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7.
了解沈阳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防治儿童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10所幼儿园全体3~6岁儿童,应用儿童图形视力表检查视力,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率为11.3%.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不良率有增高的趋势.3~6岁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异常率为21.1%.儿童视力正常眼的屈光异常以远视和散光为主,且均以轻度为多.视力不良眼中近视所占的比例上升.>1.50 D的散光眼占所有视力不良散光眼的75.2%.无论视力正常还是视力不良眼,各年龄组间远视、近视、混合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应成为监测和干预的重点,尤其是视力检查正常但屈光不正的儿童,应作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的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学龄前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特点,探讨不同程度弱视与屈光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52例3~6岁屈光性弱视患儿经阿托品散瞳后检影验光,记录并统计屈光度及弱视情况。结果:弱视眼屈光类型以远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屈光程度以轻、中度屈光不正为主,散光普遍存在,轴位以顺规散光为主;随屈光度增大,弱视程度加重。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及时矫正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岳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3~7岁)视力发育及屈光不正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城乡幼儿园3~7岁儿童进行调查,其中城区2 768名,乡镇854名。应用儿童图形视力箱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学龄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城乡之间低视力的年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城乡之间屈光异常类型无统计学差异;城区幼儿园弱视患病率为2.82%,乡镇幼儿园为4.45%,城乡幼儿园弱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应定期检查视力,发现异常及时矫治;同时应加强乡镇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视力异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岳阳市学龄前儿童(3~7岁)视力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2768名3~7岁儿童进行调查。用儿童图形视力箱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学龄前儿童视觉功能发育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82%,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矫治屈光异常,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唐山市儿童弱视患病情况,更好地开展弱视防治工作。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行眼部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视力≤0.8者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矫正视力≤0.8者列为弱视。结果:普查5 312名儿童,弱视患病率3.88%,首检率69.00%,各年龄组之间,男女之间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制定儿童眼保健常规,家长接受眼保健知识宣教,定期对幼儿进行视力普查,发现视力低下者督促其及早、彻底治疗可以有效防治弱视。  相似文献   

12.
学龄前儿童屈光类型与视力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屈光不正类型对视功能的影响 ,我们对阳江市 12 80 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凡视力低常者进行眼部检查及检影验光 ,结果显示 ,导致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 ,导致视力低常的屈光类型是复性远视散光、远视、混合性散光、单纯远视散光。导致弱视的主要原因是 :复性远视散光、远视、混合性散光、屈光参差。凡有屈光不正的学龄前儿童宜及早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肇庆市端州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为保护儿童视力、防治屈光不正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1-2010年肇庆市端州城区12所幼儿园4~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资料。结果:共筛查学龄前儿童36778名,发现视力低常儿童6361名,视力低常率为17.30%;发现弱视儿童757名,弱视患病率为2.06%。不同年份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7,P=0.993);不同级别幼儿园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P=0.351);不同年龄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有降低的趋势;不同性别的视力低常率和弱视患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P=0.149)。视力正常及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均以远视为主,患病率分别为88.68%和82.20%,近视患病率分别为2.80%和11.00%,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患病率逐渐降低,近视患病率逐渐升高。正视率和混合散光患病率较低,且没有年龄间差异。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不断提高,应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根据学龄前儿童视力变化特征,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治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视功能发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视功能发育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方法 ,对深圳市 88381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功能调查及分析。结果 :我市学龄前儿童视功能状况较差 ,视力正常检出率低于国内水平 ,且各年龄组及不同幼儿园之间视力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视功能状况与年龄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市农村4~6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拟儿童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连云港市农村地区386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72例,检出率为18.70%,其中男性儿童47例,发生率为19.18%,女性25例,发生率为17.73%。与行为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为抚养人、团聚时间、愿意共同生活等。结论连云港市农村4~6岁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需引起社会的关注。提示可通过改善扶养条件、调整儿童与父母的团聚及沟通时间、培养儿童的独立性等渠道来减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习惯,评估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根据BMI>25确定为肥胖儿童,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置对照组、肥胖儿童组,共抽取3~6岁的儿童178名,其中对照组89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武汉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原因包括巨大儿、剖腹产、胎教、初次摄入固体食物时间、缺乏运动和挑食。结论 巨大儿、剖腹产、固体食物摄入时间过早、胎儿教育是武汉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张允梅 《中国校医》2012,26(7):531-532
目的了解东海县学龄前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2011年每年依地理环境整群分层抽样,抽取具代表性的学龄前儿童1 000人,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镜检蛲虫卵,每天上午8∶00—10∶00采样镜检。结果共调查4 483人,检出有蛲虫卵381人,平均感染率8.50%,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感染率分别为14.09%、10.57%、4.68%及4.40%,前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和2011年已得到控制(χ2=6.68、P<0.05,χ2=29.31、P<0.01,χ2=0.09、P>0.05);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感染率分别为3.68%、6.98%、6.35%、10.51%、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入园的儿童感染率较大年龄的感染率低;女孩较男孩感染率低。结论东海县学前儿童蛲虫感染呈下降趋势,蛲虫感染防治的重点对象仍然是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和儿童对蛲虫感染的认识,改变不卫生习惯,环境清洁消毒和药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儿童蛲虫感染,对预防和控制蛲虫感染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天河区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燕  刘建安  钟丹 《中国校医》2010,24(7):550-55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学龄前儿童乳龋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乳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6岁学龄前儿童448名,由口腔科医师在自然光下用口镜探针进行口腔象限逐个检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广州市天河区学龄前儿童乳龋患病率为44.87%,龋患率随年龄的增长显著上升,以6岁最高(57.63%),好发于下颌第二磨牙咬牙争面,充填率为18.9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常吃糖是其危险因素,而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和母亲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则是保护因素。结论应加强儿童预防龋齿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