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诱蚊诱卵器与诱卵杯现场监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在现场的平行性试验,分析两者对伊蚊的引诱效果以及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进一步评估诱蚊诱卵器现场监测伊蚊的效果。方法2004年8-11月和2005年2-8月,选择广州的一个校园,将准备好的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每隔50m平行布放在阴凉隐蔽的场所,两个距离在1m左右,每月交替摆放位置,布放后4和7d检查诱蚊诱卵结果。结果诱蚊诱卵器和诱卵杯布放4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35.5和56.7,布放7d时阳性指数分别是53.3和71.5,诱卵杯布放7d时的诱卵指数是诱蚊诱卵器布放4d时诱卵指数的2倍。诱蚊诱卵器可以诱集成蚊,布放4d,回收662个诱蚊诱卵器,诱伊蚊密度指数为1.21±1.12,每个诱捕蚊虫为0~8只;布放4d的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诱卵杯布放7d的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r=0.838,P=0.001,y=25.548+1.312x。结论诱蚊诱卵器法直接通过诱蚊诱卵指数敏感地反映实际成蚊密度的变化和季节消长,诱蚊诱卵指数与目前国际通用的诱卵杯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卵器投放后2、3、5、7 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χ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最高,达到了50.21%,χ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χ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入,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探索1种更适合社区使用的伊蚊密度监测新型容器。
2022年8月在上海市闵行区进行第一轮试验,采用人诱法选择 1个绿化面积较大的白纹伊蚊密度较高的小区作为试验场所,根据容器的材质、颜色、孔洞的大小、形状、位置、顶盖颜色等进行随机点位布放65只新的试验容器,连续观察7 d并记录蚊、卵的诱捕结果。2022年9月进行第二轮试验,制作最佳容器后,将140只新型容器与140只传统容器进行对比实验。采用SPSS 2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预实验的3类容器布放的第4天(D4)和第7天(D7)诱蚊诱卵的效果有明显变化。一类容器中200 mL杯身上设3个圆形孔洞的容器诱蚊诱卵效果最好,诱蚊/卵阳性率为45.5%(5/11)、其他杯型诱蚊/卵阳性率为12.0%(6/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新型诱蚊诱卵器可以提高容器有效率、整体回收率、密度精准性,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4.
目的探讨媒介伊蚊监测工作中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影响因素,初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杨浦区境内两处条件类似的监测点,比较光照、高度、颜色、剩余水量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有光照的诱蚊诱卵器诱蚊密度(1.75)小于阴暗处的诱蚊诱卵器(2.00),统计检验P=0.027。结论有无光照对诱蚊指数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的设计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目的建立登革热监测预警系统,研制灵敏、高效、易行的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在室内外环境的监测器械。方法根据白纹伊蚊的生态特点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诱卵器监测方法,结合捕蝇笼结构特点,设计具有引诱伊蚊产卵的器械,并在实验室及现场进行验证。结果在模拟现场,新型诱蚊诱卵器诱蚊阳性指数和诱卵阳性指数为100,每个诱蚊诱卵器平均诱捕成蚊12.25只,诱到虫卵1369.2个;居民家庭诱蚊阳性指数达26.2,诱卵阳性指数达27.1,高于相同环境的容器指数,与布雷图指数相近;野外环境现场诱蚊诱卵阳性指数达18.6。结论新型诱蚊诱卵器具有良好的诱蚊诱卵效果,可作为登革热传播媒介室内外环境监测器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海市青浦区诱蚊诱卵器指数与布雷图指数指标值之间的关系,为合理使用及评价这两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青浦区辖区内4个不同类型的环境,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中蚊虫孳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收集和鉴定;同时在调查区域周边每隔20~25 m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加入10~15 mL的脱氯水及圆形滤纸,4 d后收集检查蚊卵。结果 有效回收诱蚊诱卵器1 405个,阳性诱蚊诱卵器91个,诱蚊诱卵器指数为6.48。共调查了1 560户,阳性容器共151个,布雷图指数为9.68,布雷图指数高于诱蚊诱卵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P<0.05)。布雷图指数6月达最高峰,为23.57,与同月的诱蚊诱卵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P<0.001)。不同环境农户布雷图指数与诱蚊诱卵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5)。练塘地区布雷图指数最高,为13.82,香花地区诱蚊诱卵器指数最高,为10.98,两监测点布雷图指数与诱蚊诱卵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66,P<0.001;χ2=13.35,P<0.001)。结论 伊蚊高峰期农户及环境卫生相对差的地区更适用布雷图指数开展白纹伊蚊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上海市青浦区不同街镇、不同生境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在高峰期的分布,为白纹伊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开展白纹伊蚊密度监测。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试验期间,7月29日周平均诱蚊诱卵指数最高,为14.72,不同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77,P<0.01);街镇5平均诱蚊诱卵指数最高,为8.99,不同街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5,P=0.31);不同生境中,其他外环境平均诱蚊诱卵指数最高,为11.57,不同生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85,P<0.01);各街镇平均诱蚊诱卵指数全局Moran’s I指数为0.065(P=0.789)。结论 应持续加强科学灭蚊工作,以降低白纹伊蚊密度及传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诱蚊诱卵器在伊蚊密度较高的沿海地区监测效果,为合理使用及评价诱蚊诱卵器提供依据。方法在选定的现场随机每5户家庭中选择1户布放3~4个诱蚊诱卵器,同时调查住户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蚊虫孳生情况。结果共布放1027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939个,诱蚊诱卵器阳性43个,诱蚊诱卵指数(MOI)为4.6;同时调查住户324户,阳性积水数217个,布雷图指数(BI)为67.0,MOI远低于BI,且与BI无相关性(r=0.449,P〉0.05)。结论环境卫生条件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影响较大,如何提高诱蚊诱卵器对蚊虫的诱捕能力,应用于高蚊虫密度地区的监测,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在同一环境伊蚊监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5—10月每月中旬选择上海市崇明区4个乡镇,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一次,于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4天(回收诱蚊诱卵器当日)及布放诱蚊诱卵器的第14天分别进行一次人诱停落法监测。【结果】经Pearson相关分析,诱蚊诱卵指数(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4天)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08(P<0.05);MOI和停落指数(布放诱蚊诱卵器第14天)的相关性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为0.981(P<0.05)。【结论】在白纹伊蚊密度较低的情况下,诱蚊诱卵器法与人诱停落法有较好的相互替代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诱蚊诱卵器法可以反映白纹伊蚊成蚊的密度,这种反映可对应监测当日和监测后10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诱蚊诱卵器在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时水质对该蚊诱蚊诱卵的影响,同时评价该监测方法的实用效果.方法 在2012年7-8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深圳市某医院花园作为试验现场,用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进行诱蚊诱卵试验,比较评价其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 共布放240个诱蚊诱卵器,有效回收230个,诱卵阳性率为37.39%,诱蚊阳性率为18.26%,成蚊逃逸率为51.16%;试验发现生态水(自然环境积水)对白纹伊蚊诱卵率显著高于瓶装矿泉水(x2=13.79,P<0.01);以是否有幼虫孵化作为衡量诱卵阳性结局的金指标,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观察的白纹伊蚊产卵阳性率与实际产卵阳性率一致性较高(Kappa=0.828,P<0.01),该法监测白纹伊蚊产卵灵敏度为82.56%,特异度为97.92%,试验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0.853~0.952).结论 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诱卵效果较佳,但捕蚊效果不甚理想;不同水质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不同;诱蚊诱卵器监测伊蚊产卵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多种诱引剂对诱蚊诱卵器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进行,实验组诱蚊诱卵器中分别添加酵母发酵产生的CO2、大黍叶浸出液、轮胎浸出液、乳酸稀释液以及改变杯身的颜色,对照组加过夜自来水,布放5d,计算捕获的白纹伊蚊数量和产卵的数量。结果实验室和现场的结果显示,酵母发酵产生的CO2在室内实验中没有增强诱蚊诱卵器的诱蚊效果,而在现场实验中却产生较好的诱蚊作用,实验组的诱蚊指数和诱蚊密度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黍叶、轮胎浸出液和乳酸稀释液在试验中未显示出吸引白纹伊蚊雌蚊产卵的能力;在改变诱蚊诱卵器杯身颜色的试验中,杯身上2/3变为黑色并不能提高它的诱蚊和诱卵能力,反而增加成蚊逃逸的概率。结论酵母发酵生成的CO2在地下停车场环境中可以有效增强诱蚊诱卵器的诱蚊效果;大黍叶浸出液、轮胎浸出液、乳酸稀释液和将杯身上2/3变为黑色没有表现出增强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蚊卵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脱氯水或稻草浸出液的WHO诱卵杯、诱蚊诱卵器,观察其在不同放置高度、不同放置时间内的幼虫阳性情况,并于8-10月在实验环境周围同步检查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研究2种监测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关联度。结果(1)诱卵杯幼虫阳性指数为43.16%,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指数为27.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1),诱蚊诱卵器6-10月诱蚊密度指数(MDI值)在1.79~1.38之间,平均1.56。(2)以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进行监测的数据表明,前者的成蚊容器阳性率、MDI值和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后者,诱蚊诱卵器中稻草浸出液成蚊阳性率是脱氯水的2倍左右。(3)用含有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的2种容器进行监测,发现在市区和郊县环境放置14 d后幼虫阳性率和幼虫密度均明显高于7 d。(4)放置在地面的诱卵杯和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28.12%;而放置在离地1 m处的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9.38%,表明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诱卵杯高度间:χ2=23.74,P≤0.01;诱蚊诱卵器高度间:χ2=3.70,P≤0.05)。(5)8-10月现场实验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27;与HI,r=0.9832;与CI,r=0.9817;与BI,r=0.7498),诱卵杯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4574;与HI,r=0.9751;与CI,r=0.6313;与BI,r=0.5301);诱蚊诱卵器获得的阳性指数与诱卵杯阳性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801)。结论2种监测方法均能够用于现场白纹伊蚊幼虫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地区的蚊类种群及生态习性;评价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7-9月在3个调查点选择6种不同生境,布放诱蚊诱卵器以诱获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布放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捕获各种成蚊。结果宝鸡、韩城市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诱蚊诱卵器调查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17.92;白纹伊蚊繁殖高峰期在8月,以山地林地MOI最高,为33.20。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黄陵、宝鸡、韩城市共捕获成蚊925只,分属5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76.11%。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在各种环境均有分布,三带喙库蚊在养殖耕种区分布较多。结论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与历史资料一致。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为上述地区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高效氯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杀灭室外白纹伊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在广州市城区采用高效氯氰菊酯进行现场超低容量喷雾 ,杀灭室外白纹伊蚊成蚊的合适喷药量。方法 在实验室、现场分别进行高效氯氰菊酯超低容量喷雾 ,观察对敏感白纹伊蚊及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成蚊的杀灭效果。结果 在实验室测得高效氯氰菊酯当喷药量为 0 .4ai·mg/m2 时 ,对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成蚊的致死率为96.0 % ;在现场测得当喷药量为 0 .5ai·mg/m2 时 ,距喷药点 5、10、15m ,对靶虫的杀灭率分别为 10 0 %、96.0 %、75 .0 %。结论 采用高效氯氰菊酯以 0 .5ai·mg/m2 的药量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在有效喷幅范围内对白纹伊蚊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