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头位难产的发生有上升趋势,而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重要因素。处理不当对母婴危害极大,直接增加剖宫产率及难产发生率。如果在产程中能够利用产妇体位的变化及胎儿自身重力、羊水浮力、子宫收缩力的作用使异常胎方位逐渐旋转致枕前位娩出,将使可能发生的难产转化为顺产,提高分娩的质量,减少产妇和新生儿的发病率。我所采取侧俯卧位纠正枕后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1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2-03—2014-03我院收治的枕后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接受胎头旋转法治疗的29例枕后位难产产妇划分为实验组,另接受常规治疗(未行胎头旋转法治疗)的29例枕后位难产产妇划分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由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顺产率为93.10%,产后出血率为10.34%,产伤率为6.89%,新生儿评分为(12.26±2.27)分;对照组顺产率为51.72%,产后出血率为37.93%,产伤率为34.48%,新生儿评分为(7.48±2.33)分。两组顺产率、产后出血率、产伤率及新生儿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在枕后位难产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顺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胎头位置异常占头位难产的绝大多数,而其中以持续性枕横位(简称持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简称持后位)的发生率最高。本文通过300例临床分析,以探讨持横位和持后位的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43-345
探索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影响随机抽取收治的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产妇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截石位分娩,观察组产妇则自由选择体位分娩。对两组分娩结果展开分析。观察组产程异常发生率为6.67%,明显比对照组的13.95%低;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比对照组的9.30%、6.98%低;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对于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度,保障母婴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侧卧位纠正枕后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程中对产妇采用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进入活跃期至分娩Ⅱ期 ,经阴道检查证实胎方位为枕后位者 10 0例 ,按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5 0例。分别采用随意卧位加徒手转胎头法和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 ,观察两组难产率、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结果 ①观察组阴道分娩率 86 % (4 3例 ) ,难产率 14 % (7例 ) ;对照组阴道分娩率 4 4 % (2 2例 ) ,难产率 5 6 % (2 8例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5 )。②观察组的宫口开 5cm至宫口开全的平均时间为(2 .5± 1.2 )小时 ,对照组为 (5 .5± 2 )小时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③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④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侧卧位法纠正枕后位能使产程明显缩短 ,难产率以及新生儿的窒息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头位难产包括头盆不称和各种胎头位置异常,在处理中分娩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而头位难产在产前即能明确识别者仅占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在产程进展过程中发生异常时才引起医生注意。因此密切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仔细查明病因,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是保证母儿安全的关键。本文就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所发生的头位难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85-1286
分析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120例枕后位难产的产妇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胎头旋转法治疗,通过妊娠结局的比较评估临床效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产伤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6.67%、10.00%,均低于对照组的33.33%、36.67%,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9.87±1.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0.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枕后位难产的产妇,实施胎头旋转法治疗,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伤的出现,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55例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齐鲁护理杂志》2003,9(4):294-295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之一 ,适时采用手法旋转 ,可降低剖宫产率 ,并可缩短产程 ,减少产妇痛苦。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7月 ,我们对 5 5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施行了手法旋转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 2 948例 ,其中难产 5 89例 ,占分娩总数 19 98%。头位难产 478例 ,占难产总数 81 15 % ,枕横位及枕后位 2 3 4例 ,占头位难产48 95 %。我们对其中 5 5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施行了手法旋转 ,2 2~ 2 8岁 ,平均 2 5岁 ,初产…  相似文献   

11.
蔡臻 《全科护理》2008,(20):2791-2792
胎头以枕后位衔接于骨盆以后至中骨盆及盆底时仍不能自然旋转至枕前位而持续于枕后位状态者称持续性枕后位。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76例枕后位孕妇,通过早期发现胎头位置异常,采取合适的卧式,探讨枕后位分娩的产程进展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纪新强  刘佩秋 《临床医学》1996,16(10):20-22
初产妇临产时胎头仍未衔节称为胎头浮动(以下简称初产头浮),提示有潜在的分娩异常,难产发生率高,应引起产科医师足够的重视。本文就1993年全年住院分娩的初产头浮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分娩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3年间收治的初产妇预产期前1周或足月临床的儿头高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初产儿头高浮和同期初产儿头入盆的手术产率,产后出血,产褥期和围产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枕后位徒手旋转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 持续性枕后位是头先露中一种常见的胎方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降低持续性枕后位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陶艳琴  何丽  崔扬洋 《系统医学》2023,(17):175-177+198
目的 探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80例枕后位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胎头旋转法治疗。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以及胎儿阿普加(Appearancepulse Grimace Activity Respiration, 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与产钳或胎吸助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枕后位难产治疗中应用胎头旋转法可以显著提高顺产率与胎儿Apgar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分娩,采用手转胎头术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后位1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8例中转位成功117例,失败21例,成功率84.8%,无胎儿头皮损伤及颅内出血;无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阴道手转胎头术纠正持续性枕后位,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无副作用、容易掌握等优点,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玉英  路江松 《临床医学》2012,32(11):90-91
目的探讨侧卧位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儿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00例产程进入活跃晚期呈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经行侧卧位徒手旋转为枕前位及阴道分娩的情况。结果产妇先行侧卧位,继之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为枕前位,降低头位难产的剖宫产率,成功率达78%。结论侧卧位徒手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可使胎背转向母体腹壁面,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胎儿顺利娩出,可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69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的处理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们所收治的69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实验组)应用体位改变法纠正胎方位并配合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与对照组的69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进行了结果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产程为12.354-4.72小时,与对照组的16.004-3.89小时相比,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的顺产率为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7%(P〈0.05);实验组的剖官产率仅为1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0%(P〈0.05)。实验组的产后出血率、官内缺氧发生率和低Apgar评分新生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位,成功率高,使难产变顺产,减少了因胎头位置异常所致的产程延长和对母儿的危害,减少了新生儿并发症,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孕单胎、头位、足月的多数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发生衔接。若其临产时胎头仍未入盆者称为胎头浮动。它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母婴危险发生。本文通过收集我科内存在该类情况的孕妇共112例,然后对其产时产后的分娩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目的是从中发现其发生的因素,了解它对分娩的影响,同时探讨如何在产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枕后位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96-3597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8例持续性枕后位孕产妇(枕后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枕前位分娩的128例作为对照组(枕前位组),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枕后位组胎头下降延缓、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及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P<0.01),产钳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枕前位组(P<0.05),而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枕前位组(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早诊断与处理潜在问题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