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效果.方法:用羟基脲3g/d,口服,每天3次;干扰素α-2b肌肉注射,每天1次.结果:临床疗效22例中,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治疗期间急单变2例.完全缓解率81.25%.有效率93.75%.结论: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是治疗慢粒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169-171
目的:观察研究血康联合羟基脲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室收治疗的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基础上加用血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应用羟基脲片治疗,记录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别为(100.9±20.7×109/L、83.7±11.0 g/L、108.5±10.0×10~9/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3±22.6×10~9/L、86.4±11.3 g/L、99.7±9.3×109/L);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性中幼粒细胞和中性晚幼粒细胞水平分别为(4.86±2.14、3.87±2.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25±3.75、9.95±4.2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早期病死比例分别为(62.22%、22.22%、8.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3.33%、、11.11%、28.89%)。4观察组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氧自由基ROS水平为(48.72±5.72)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21.69±2.84)mmol/L。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康联合羟基脲片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与单独应用羟基脲片相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析患者的各种症状特点,并给予羟基脲或马利兰和治疗。结果:32例慢性期患者中,2例死于颅内出血,30例迭临床和血液学缓解;21例急变期患者中,8例达完全缓解,3例未缓解,6例迭部分缓解,2例死于颅内出血,2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7例加速期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5例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结论:比较容易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确诊后即可给予羟基脲或马利兰进行治疗,但具体治疗过方法还要根据患者的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HCR和总HCR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常规、骨髓象恢复正常所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急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基脲联合干扰素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联合用药的剂量及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氢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氢基脲治疗,观察组采用氢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遗传学反应总缓解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遗传学反应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氢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遗传学反应总缓解率,疗效较明显,可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前瞻对照性研究观察中药全蝎解毒汤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全蝎有效成分对CML患者获得血液学缓解的重要作用。方法将临床诊断为CML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予全蝎解毒汤+羟基脲、干扰素;对照组20例,予羟基脲、干扰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象稳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蝎解毒汤联合羟基脲、干扰素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方法,是提高CML血液学缓解及维持CML长期血液学缓解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祛毒化瘀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羟基脲加服祛毒化瘀中药复方组和单用羟基脲组进行治疗。结果:服药3个月后,加服祛毒化瘀中药复方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降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系统的过度增殖,改善骨髓象和血象,缩小肿大的肝脏和脾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成2组治疗,治疗组采用清毒化淤汤联合羟基脲进行治疗;对照组舞4未采用清毒化淤汤。并对两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24例中,6年的缓解生存率为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4例,无缓解(NR)3例;对照组22例中,cR为8例、PR为4例和NR为1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结果证明采用清毒化淤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效更佳,不良反映也低于对照组,且能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干扰素α2b(IFNA22b)联合羟基脲(Hu)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进行了临床分析研究,对我院2002年2月~2008年7月采用干扰素α2b与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11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常见血液疾病,近几年来临床上多应用羟基脲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文章综述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定义、分期和主要治疗方法,羟基脲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探讨了羟基脲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黄杜仲汤联合羟基脲对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黄杜仲汤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地黄杜仲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6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6年生存率为80.00%,对照组为34.2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低、肾功能异常以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杜仲汤联合羟基脲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解毒破瘀汤治疗7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门诊及住院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所有患者使用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占36例,实验组患者占36例。对照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单一使用羟基脲治疗,实验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羟基脲联合解毒破瘀汤进行治疗。将以上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NK)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88.89%,相较于对照组(69.44%)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D3为(69.84±6.22)%、CD4为(35.20±5.03)%、CD8为(24.85±4.11)%、NK为(14.89±5.01)%,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羟基脲治疗基础上采用解毒破瘀汤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近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清肝化瘀汤配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 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 0例用健脾清肝化瘀汤辨证加减配合适量羟基脲化疗,对照组18例单纯应用羟基脲化疗。结果: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70 % ,中数生存期为63 7个月;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5 5 5 % ,中数生存期为5 1 1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 5 )。提示健脾清肝化瘀汤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氢基脲联合干扰素α-2 b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氢基脲治疗,观察组采用氢基脲联合干扰素α-2 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遗传学反应总缓解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遗传学反应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氢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遗传学反应总缓解率,疗效较明显,可在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急变期,提示病情已经进入不能控制的恶化状态,此时病情凶险,预后差。本文从中医理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及恶化机制,从而对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提高该病临床疗效,降低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清肝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分析以清肝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 2例的远期疗效。结果表明 ,中数生存期 76个月 ,生存期大于 96个月 2 0例 ,5年生存率为 85 % ,明显优于单用靛玉红、甲异靛、羟基脲、马利兰等药物的临床疗效。提示 ,在中医整体辨证的理论指导下 ,运用清肝化瘀的同时 ,扶正固本、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整体治疗 ,能有效地提高血液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王新波  徐瑞荣  罗雅琴 《新中医》2011,(11):162-163
羟基脲因其廉价、显效的特点,一直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骨髓增殖性肿瘤的首选药物。羟基脲引起口腔黏膜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较为顽固,严重影Ⅱ向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在门诊应用玉女煎加减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口服羟基脲所致严重口腔溃疡1例,取得显著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1990年1月~1993年8月收治了5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患者),以中西医分期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门诊8例,住院4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6~72岁,中位年龄48岁;初治者30例,复治者20例(其中用过马利兰4例,羟基脲6例,干扰素2例,羟基脲合干扰素8例);病程3天至3.5年。按照1989年第二届全国白血病治疗讨论会制定的慢粒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1],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治疗前均确定为慢性期,停止原来的治疗方案。  二、临床分期  1.慢性期 多为初发或发病3年内的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1856年德国医生Lissauer首先应用含砷的Fowler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开创了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的先河,明显改善患者预后.20世纪早期,全身或脾区照射有效地控制CML的症状及体征,在其后的50年里作为标准方法沿用.20世纪50年代,口服白消安(busulfan,马利兰),证明比放射治疗有效,成为当时的主要方法.20世纪70年代羟基脲因毒性低取代了白消安.20世纪80年代,对干扰素的研究与应用,成为治疗CML的理想用药,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使部分CML患者可以治愈.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使CML疗效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我院从1956~1982年确诊治疗并随诊到死亡的两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30例用我院中药与马利兰轮替治疗,中数生存期为61个月;28例单用马利兰治疗,中数生存期为40个月,两者差别显著,说明长期中西药轮替治疗优于长期应用马利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