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用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积分。结果:移植组与联合组均能够使大鼠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降低,以联合组第7d恢复最为明显(P0.05)。脑组织切片经TTC染色,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出现大小不等的梗死灶,MSCs组及补阳还五汤联合MSCs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前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和优势。方法将41名脑卒中住院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23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未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则为对照组(18名)。在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一个月后,按照NIHSS评分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实际情况测试,并且做出统计分析。结果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实验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能力要强于未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手术前后的统计学结果为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明显。而对照组的统计学结果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效果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卒中效果良好且副作用小。但是由于样本量小,观察期限比较短,所以其长期恢复水平以及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当归对体外培养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缺血下肢血管再生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黄芪、当归体外培养2型糖尿病大鼠骨髓干细胞14d后,移植入糖尿病大鼠缺血下肢。28d后,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肢体皮肤血流灌注量;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肌肉组织的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黄芪组及黄芪当归合用组的缺血肢体的血流灌注量、微血管密度和VEG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当归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黄芪当归合用组的以上效应均较单用黄芪组增强(P<0.05或P<0.01)。结论:单用黄芪或与当归合用体外培养骨髓干细胞可促进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缺血下肢血管再生,其机制与其上调骨髓干细胞VEGF蛋白表达有关,且黄芪与当归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穴位移植与静脉移植两种不同移植途径来观察兔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梗死区CD31及bFGF表达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包括模型对照组、穴位注射干细胞组、静脉注射干细胞组。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流式细胞仪检侧兔MSCs表面标志、收集、BrdU标记、Brdu标记率的检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梗死心肌组织中CD31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组相比较,穴位注射干细胞组均降低,P<0.01,静脉注射干细胞组略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穴位注射组P<0.05,静脉注射组P<0.01;穴位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比较,P=0.05。梗死心肌组织中BFGF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组相比较,穴位注射干细胞组升高,P<0.05,静脉注射干细胞组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穴位注射组P<0.05,静脉注射组P<0.01;穴位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比较,P<0.01。结论:穴位与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促进了梗死心肌组织周围内皮细胞的激活、增殖、迁移,显著改善梗死区血液循环。但与穴位组相比较静脉组CD31没有显著差异。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促进了梗死心肌组织中表达促毛细血管新生细胞因子bFGF。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纳络酮、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中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药奥扎格雷钠与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HS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显效率为67.27%,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显效率为47.27%,总有效率为85.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NHSS评分从(27.18±6.55)降至(14.49±3.32),对照组患者从(28.32±6.14)降至(19.93±3.74),治疗组N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所有患者血液粘稠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凝集率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治疗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治疗中运用微骨折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92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微骨折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和对照组(关节清理术治疗)各46例。结果相比于对照组(76.09%),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48%)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SS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28.2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5%)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治疗中运用微骨折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能够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使机体膝关节功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调节"脑中血海"中药脑脉I号胶囊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r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分为模型组、脑脉I号组、BMSC移植组、移植联合治疗组,假手术组。分别于3 d、7 d、14 d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MSC移植、脑脉1号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对大鼠脑含水量有显著改善(P<0.01),但在该指标上两者没有显著性的交互效应。与模型组相比,BMSC移植、脑脉1号以及二者联合可显著增加NSE表达(P<0.01),且两者联合使用存在交互效应,与观察时点存在交互效应(P<0.01)。结论:调节"脑中血海"的中药脑脉I号胶囊可促进BMSC移植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保护神经元,减轻脑水肿,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经骨髓动员后抽取自体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移植入患肢小腿肌肉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糖尿病足疼痛、冷感症状总评分、行走距离评分、经皮氧分压、踝肱指数(ABI)、皮温等客观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前及移植后3个月、6个月,自觉疼痛症状评分分别为(2.8±1.7)分、(2.4±1.4)分、(2.1±1.3)分,冷感评分为(2.0±1.0)分、(1.8±0.8)分、(1.6±0.7)分,间歇性跛行评分为(2.4±1.3)分、(2.1±1.2)分、(1.4±1.1)分,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后皮肤温度及经皮氧分压均明显升高,但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及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疗效。方法:选择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肝硬化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30例,年龄(46.9±15.7)岁,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6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为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为16例,血吸虫肝硬化为1例,研究人群合并肝癌患者2例,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对研究人群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各种生化指标分布情况分析显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呈现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临床疗效明确且副作用少,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丁苯酞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次,1次/d,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滴,1次/d,胞磷胆碱注射液0.75静滴,1/日,疗程14天。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丁苯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治疗后第8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10.51±3.02),治疗后第8天为(7.82±2.43),治疗后第15天为(5.80±1.82);对照组治疗前为(10.78±2.98),治疗后第8天为(9.95±2.55),治疗后第15天为(7.35±1.95),两组比较,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P<0.01﹚。BI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20.65±6.57),治疗后第8天为(35.54±10.62),治疗后第15天为(53.88±13.50);对照组治疗前为(21.02±6.96),治疗后第8天为(30.65±8.06),治疗后第15天为(42.63±11.89),丁苯酞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调脂稳定斑块、降糖、调血压等基础治疗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同时予舒血宁20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点14 d。治疗组于第1,3,5天给予东菱迪芙10,5,5 I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点,时间在1 h以内,第6天开始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前后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由治疗前(3.98±0.86)g/L降至(1.84±0.42)g/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东菱迪芙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FIB,增强纤溶活性,降低血黏度,改善脑循环,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但对部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仍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将其设为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普通对照组,并分别造模,两个对照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注射普通培养基,移植治疗组大鼠则注射含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等体积培养基,治疗后的不同时间,观察大鼠的溃疡愈合情况,并比较其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选水平。结果治疗1d后,三组大鼠的溃疡面积和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d和8d后,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的溃疡面积显著小于糖尿病对照组,但大于普通对照组,VEGF表达水平表达情况表现为:普通对照组高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并均高于糖尿病对照组的情况,每两组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第4d和第8d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提高。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有利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扎里奴思方调控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由血管迁移脑内的影响。方法:2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扎方组、移植组和联合组,除假手术组10只外,其余各组15只,并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体外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及扩增BMSCs;大鼠ig给药(14.6 g·kg-1·d-1),BMSCs悬浮液经颈内动脉移植入脑(2×106/200μL);移植后1,3,7,14 d取材,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TTC法检测脑梗死面积,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伊文思蓝(EB)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及EB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方、移植及联合各3,7,14 d组脑含水量降低(P0.01),各时间点脑梗死面积减小(P0.01,P0.05),扎方、联合各组及移植3,7 d组EB含量降低显著(P0.01);与移植组比较,扎方1 d组脑含水量降低(P0.05),1,7,14 d组EB含量降低(P0.01,P0.05),联合各组脑含水量、脑梗死面积及EB含量均降低,以1,14 d降低明显(P0.01);扎方与联合组比较,联合各组上述指标均降低,以7,14 d组降低明显(P0.01,P0.05);同组间比较,均以7 d组变化显著,呈先增后减趋势,14 d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7 d大鼠BBB损伤较1,3 d加重,14 d时有不同程度恢复;扎里奴思方可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BBB通透性,促进BMSCs经由血管进入脑内更好的发挥脑保护作用,两者联合作用显著,且促进作用随损伤时间延长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0-2011年期间脑病科住院患者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加经皮小脑顶核电刺激,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对神经功能评分差值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皮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明显改善,缩短住院时间,能明显提高脑梗死后患者的生活质量[3]  相似文献   

15.
糖脑康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汪栋材 《新中医》2004,36(1):38-39
目的:观察糖脑康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糖脑康汤药,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汤药,并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症状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糖脑康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把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用DMEM-LG培养基培养;实验组用含有成骨诱导剂的DMEM-LG培养基培养。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且呈梭形;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卵圆形贴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茜素红染色出现阳性的钙化结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单、实用,所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后表现了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血栓通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脑梗死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淑萍 《陕西中医》2009,30(10):1313-1314
目的:观察血栓通与舒血宁联合应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60例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60例血栓通与舒血宁联合应用为治疗组。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栓通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好,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灌注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颈动脉灌注技术治疗脑梗死(均为发病>6 h的确诊者)36例(治疗组),观察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评分,并与同期未做颈动脉灌注治疗的脑梗死(对照组)36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明显高于对照组61%(P<0.05)。结论颈动脉灌注治疗能较好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力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对5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活力苏)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汉尔密顿抑郁(HAMD)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量表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9.2±2.3)分)较治疗前((15.4±3.4)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HAMD评分治疗后((11.3±4.2)分)较治疗前((15.1±3.1)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力苏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有效,且能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及丹参注射液对大鼠冷冻伤脑水肿模型神经功能改善的长期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自体骨髓MSCs在体外扩增并经Brdu标记后,通过颈内动脉注射将其植入Wsitar大鼠冷冻伤脑水肿模型体内,同时使用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进行治疗,进行为期一年的疗效观察。结果经颈内动脉注射的大鼠MSCs细胞,结合丹参注射液的治疗作用,B组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和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高于A组,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时间推移较移植初期有明显下降,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结论骨髓MSCs自体移植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大鼠冷冻伤脑水肿模型可发挥长期治疗作用,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